-
公开(公告)号:CN11346141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714966.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14 , C04B35/626 , B28B1/00 , B33Y10/00 , B33Y70/10 , B22C13/08 , B22C9/10 , B22C9/22 , B22D27/04 , B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间隙的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型芯型壳一体化三维模型;步骤2,基于型芯型壳一体化三维模型进行3D打印,获得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模型;步骤3,通过型芯浇口向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模型中浇注型芯陶瓷浆料,通过型壳浇口向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模型中浇注型壳陶瓷浆料,获得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坯体;步骤4,对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坯体进行冷冻干燥,脱脂,高温烧结,得到具有预设间隙的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本发明提出的型芯型壳一体化铸型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气膜孔头易于加工,型芯型壳接触紧密,气膜孔不会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1105492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1289159.9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P技术的铁铝合金零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采用3DP技术直接成型氧化铁粉末得到具有一定结构的零件,之后用氢气还原氧化铁得到多孔构件,最后再用铝液浸渗得到铁铝合金零件。本发明采用3DP技术对零件进行成型,可以直接成型具有复杂结构的零件,有效解决了铁铝合金切削加工困难的缺点,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采用纳米氧化铁粉末来制造铁铝合金,提高了所得零件的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20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728737.0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泰州市金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铸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精密铸造高强度导轨长形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切割标注,在预切割长导轨上划取14个切割点,标号为1至14。步骤二、切割,利用切割设备切割长导轨,依据划取的14个切割点,切割完成后去对切割面进行清洁。步骤三、分析,分析横截面(1)至(8)。步骤四,分析,分析纵截面(9)至(14)。本发明的一种精密铸造高强度导轨长形件的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按照导轨长形件产品的一体成型铸造制备工艺将其进行设计合理的多向切割,并与实际标准铸造面要求进行对比,及时的对一体成型铸造制备工艺进行调整,提高导轨长形件产品的合格率,进而保证电动工具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5300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0471833.X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10 , C04B41/85 , C04B35/622 , B22D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层状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零件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复杂零件近净成形技术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来制备内部具有层状结构的陶瓷浆料凝胶注模用树脂模具,凝胶注模、冷冻干燥、脱脂烧结制备零件陶瓷坯体,气相沉积界面层材料来控制界面结合情况或改善浸渗金属熔体与陶瓷间的润湿性,最后无压金属浸渗来实现金属与陶瓷的复合。该方法可拓展零件的可设计性,并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零件取得良好的层状金属定向增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8381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77646.1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结构陶瓷基零件的增材制作方法,本发明以蜡型支撑材料和陶瓷浆料为原料,根据分层数据文件,模型的实体部分打印陶瓷基浆料,模型的支撑部分打印蜡,实现了陶瓷材料的快速成型。本发明在FDM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打印的陶瓷基浆料和蜡型支撑材料因温度差冷却凝固成型。在零件打印完成、干燥之后,将零件置于脱脂炉中去除蜡型支撑以及陶瓷实体中的有机物,经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得到致密度高的陶瓷零件坯体,通过抛光、打磨后处理工序得到陶瓷零件。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成分的陶瓷材料的快速成型,而且简化去除支撑的步骤,可实现复杂形状的陶瓷零件快速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172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84079.2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空心涡轮叶片陶瓷铸型及其精度控制方法和应用,所述空心涡轮叶片陶瓷铸型基于光固化技术和凝胶注模技术制成;其中,铸型叶身部位的壁厚为5~8mm;或者,铸型叶身部位的外壁面设置有肋状结构;或者,铸型的前缘部、尾缘部的壁厚厚度与其余部的壁厚厚度之比为(5~8):4。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的熔模铸造模壳的结构不可控,烧结后模壳内型面精度较差的问题,可提高铸型叶身内型面精度;用于生产时可保证叶片型面精度,大大提高空心涡轮叶片的合格率和制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0309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1223363.0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80 , C04B35/622 , C04B35/645 , B2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SiC/高温合金一体化构件的强韧化碳化硅陶瓷基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向SiC制备材料中添加SiC短纤维实现了增韧,另一方面通过拓扑优化方法在基体的连接部位设计出一种增强基体结构强度的拓扑结构,从原材料和基体结构上实现了对SiC陶瓷基体的双重增韧。同时SiC陶瓷基体上的这种拓扑结构在实现与高温合金的铸造连接时,不仅可以使陶瓷/金属之间形成一种冶金结合,还可以通过一种机械咬合的方式增强陶瓷/金属材料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陶瓷/金属之间形成一种“物化双强耦合”的机制,提高陶瓷/金属连接的强度与稳定性。本发明是对现有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巨大改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0477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718017.6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622 , C04B35/638 , C04B4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面向带有微结构特征的碳化硅基陶瓷的熔渗方法,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复杂零件近净成形技术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使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来制备内部具有微细结构的树脂模具,通过凝胶注模方法、冷冻干燥、脱脂烧结制备陶瓷坯体,在制得陶瓷坯体之后使用氧化钙陶瓷浆料进行填充,填充结束后再进行渗硅操作,通过后续氧化钙的水解,可以制得微细结构致密、表面质量良好的碳化硅陶瓷。该方法可用廉价手段在制得碳化硅陶瓷的微细结构致密程度的前提下同时得到良好的表面状态,节约了对渗硅完成的碳化硅陶瓷的后处理操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4956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817692.1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2D19/00 , C23C30/00 , C23C14/35 , C23C14/16 , B22C9/02 , B22C1/00 , G16C60/00 , G06T17/00 , G06F30/17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化硅陶瓷‑镍基合金复合材料零件及其制备方法,对碳化硅陶瓷基体连接部位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使陶瓷基体连接部位具有三维的网状形貌;根据设计的陶瓷基体,制得陶瓷连接基体坯体,对陶瓷连接基体坯体进行处理,得到碳化硅陶瓷连接基体;对碳化硅陶瓷连接基体表面进行预合金化处理,增加碳化硅陶瓷连接基体连接面的金属活性;制备氧化钙基陶瓷模壳;利用氧化钙基陶瓷模壳与经预合金化处理后的碳化硅陶瓷连接基体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保温、冷却至预设温度,在水中浸泡,以去除氧化钙基陶瓷模壳,得到碳化硅陶瓷‑镍基合金复合材料零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化硅陶瓷与镍基合金进行连接时,无法兼顾碳化硅陶瓷与镍基合金之间的优良属性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090309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23363.0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80 , C04B35/622 , C04B35/645 , B2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SiC/高温合金一体化构件的强韧化碳化硅陶瓷基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向SiC制备材料中添加SiC短纤维实现了增韧,另一方面通过拓扑优化方法在基体的连接部位设计出一种增强基体结构强度的拓扑结构,从原材料和基体结构上实现了对SiC陶瓷基体的双重增韧。同时SiC陶瓷基体上的这种拓扑结构在实现与高温合金的铸造连接时,不仅可以使陶瓷/金属之间形成一种冶金结合,还可以通过一种机械咬合的方式增强陶瓷/金属材料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陶瓷/金属之间形成一种“物化双强耦合”的机制,提高陶瓷/金属连接的强度与稳定性。本发明是对现有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巨大改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市场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