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433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52250.8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危重病人信息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危重病人的体征信息,并由第二移动终端收集危重病人的体征信息;由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由基站分配的侧链路通信资源集合,并由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由基站分配的侧链路通信资源集合;由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调度周期的调度分配周期时段内的第一子帧内向中继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调度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调度周期的调度分配周期时段内的第二子帧内向中继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调度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监听由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调度消息,并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第一调度消息确定用于由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的第一资源的时频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5431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52259.9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呼吸疾病危重病人实时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物联网移动终端收集呼吸疾病危重病人实时监测信息;由物联网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连续在多个时间段中使用多个波束发送的多个参考信号;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由物联网移动终端基于所监听到的参考信号确定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如果确定基站在第一时间段中使用第一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门限,则由物联网移动终端停止监听由基站在第一时间段之后使用不同于第一波束的其它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如果确定基站在第一时间段中使用第一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门限,则由物联网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08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18914.X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0023 , A61M1/0009 , A61M31/00 , A61M2205/7545 , A61M2210/1025 , A61M2210/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吸痰给药一体化装置,包括储痰罐、气筒和储药罐,所述储痰罐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和抽吸管,第一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空心椭球状吸痰头,抽吸管的另一端与气筒的一侧底部连接,气筒的另一侧底部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水平部从储药罐的一侧上部伸入到储药罐内,排气管的竖直部下端安装有气体分割喷头,储药罐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给药管。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同时具有吸痰和给药两种功能,方便呼吸科医护人员使用,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95140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0152024.9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系统及方法,获得第一患者的第一基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手术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一手术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活动能力;通过所述第一摄像装置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图像信息,将所述第一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获得第一评估指令,根据第一评估指令对所述第一活动能力和第一积痰等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获得第一提醒时间;根据第一提醒时间,提醒第一护理人员帮助第一患者调整卧床姿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的卧床姿势调整不够智能,存在导致患者会出现呼吸道被感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2955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143117.0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B1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呼吸科重症用胸腔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包括卡板、螺栓、升降机构、移动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导向管,该呼吸科重症用胸腔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医护人员先通过对该装置的升降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将导向管移至患者所需穿刺部位的上方位置,医护人员再通过对该装置的角度调节机构,将导向管在患者穿刺部位的上方进行角度调节处理,医护人员再将穿刺针先穿过导向管再穿刺至患者体内,由上述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穿刺针穿刺至患者体内的定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4334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852250.8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危重病人信息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危重病人的体征信息,并由第二移动终端收集危重病人的体征信息;由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由基站分配的侧链路通信资源集合,并由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由基站分配的侧链路通信资源集合;由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调度周期的调度分配周期时段内的第一子帧内向中继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调度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调度周期的调度分配周期时段内的第二子帧内向中继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调度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监听由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调度消息,并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第一调度消息确定用于由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的第一资源的时频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0917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76073.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M1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6/0051 , A61M2016/0027 , A61M2205/33 , A61M2205/35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辅助呼吸系统,包括机箱、安装在机箱内的控制器以及对称设置在机箱两侧的履带行走模块,机箱内底部安装有一供氧模块,其上端一侧开设有一输氧管出口和一机械手出口,还包括一输氧管和一蛇形机械臂,输氧管一端螺纹连接有一输氧罩,所述蛇形机械臂一端安装有一夹持臂,夹持臂上安装有一双目视觉传感器,其内安装有一三维数字罗盘,蛇形机械臂基于双目视觉传感器以及三维数字罗盘将输氧罩输送到对应的目标位置,所述输氧管的内壁上间隔黏贴安装有若干薄膜压力传感器。本发明通过机器视觉和机械手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输氧罩的随动,从而可以很好的避免输氧罩的偏离;使得整个装置便于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951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52024.9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系统及方法,获得第一患者的第一基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手术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一手术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活动能力;通过所述第一摄像装置获得所述第一患者的第一图像信息,将所述第一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获得第一评估指令,根据第一评估指令对所述第一活动能力和第一积痰等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获得第一提醒时间;根据第一提醒时间,提醒第一护理人员帮助第一患者调整卧床姿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的卧床姿势调整不够智能,存在导致患者会出现呼吸道被感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917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876073.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M1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辅助呼吸系统,包括机箱、安装在机箱内的控制器以及对称设置在机箱两侧的履带行走模块,机箱内底部安装有一供氧模块,其上端一侧开设有一输氧管出口和一机械手出口,还包括一输氧管和一蛇形机械臂,输氧管一端螺纹连接有一输氧罩,所述蛇形机械臂一端安装有一夹持臂,夹持臂上安装有一双目视觉传感器,其内安装有一三维数字罗盘,蛇形机械臂基于双目视觉传感器以及三维数字罗盘将输氧罩输送到对应的目标位置,所述输氧管的内壁上间隔黏贴安装有若干薄膜压力传感器。本发明通过机器视觉和机械手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输氧罩的随动,从而可以很好的避免输氧罩的偏离;使得整个装置便于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480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00048.9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B1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呼吸科用胸腔穿刺引导定位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左固定柱和右固定柱,左固定柱和右固定柱的上部之间设有螺杆二,螺杆二上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螺套,螺套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安装有插针和引流管,固定杆的下端外侧安装有绑带,左固定柱和右固定柱之间还设有用于带动移动板和插针左右移动的移动机构。该呼吸科用胸腔穿刺引导定位装置通过插针、导向盘、移动板、转轴、旋钮二、螺杆二、螺套、滑套和滑杆的配合,通过转动旋钮二,可以调节插针的位置,位置调节好后,再将插针插入患者胸腔,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