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橡胶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2871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67260.8

    申请日:2012-12-25

    Inventor: 龚维 张纯 何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橡胶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该材料成分包括:天然橡胶70~90份、弹性体15~25份、增强剂30~50份、促进剂2~6份、硫化剂3~4份、交联剂0.1~0.5份、发泡剂2~6份和发泡助剂4~10份;通过配料、捏炼机捏炼、混炼、开炼后成型得到成品;解决了制备橡胶发泡材料采用在天然橡胶中加入各种类型合成橡胶,由于存在相容性、橡胶硫化与发泡匹配等因素,使得到发泡材料存在泡孔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回弹性不能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同时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物理可膨胀微球环氧发泡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5512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112319.5

    申请日:2010-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可膨胀微球环氧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52~100份、固化剂42~80份、促进剂0.08~0.2份、增强性填充料10~20份、增韧剂8~10份、发泡微球1.5~3份。将上述原料搅拌均匀后,置于水浴内加热,水浴或油浴温度设定为95~130℃,搅拌加热半小时,至达到3000~3300mPa·s后,加入发泡微球,搅拌1~3分钟,倒入玻璃钢模具内,推入电子微波加热箱,固化放热,放热温度为120~135℃时,发泡剂开始发泡膨胀,固化成型,在温度为80~130℃下保温0~5小时,进行后固化成型,然后降至室温后脱模即得。本发明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无残留物及异味,无病泡,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一种天然橡胶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2871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567260.8

    申请日:2012-12-25

    Inventor: 龚维 张纯 何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橡胶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该材料成分包括:天然橡胶70~90份、弹性体15~25份、增强剂30~50份、促进剂2~6份、硫化剂3~4份、交联剂0.1~0.5份、发泡剂2~6份和发泡助剂4~10份;通过配料、捏炼机捏炼、混炼、开炼后成型得到成品;解决了制备橡胶发泡材料采用在天然橡胶中加入各种类型合成橡胶,由于存在相容性、橡胶硫化与发泡匹配等因素,使得到发泡材料存在泡孔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回弹性不能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同时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一种微孔聚合物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8792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03791.X

    申请日:201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聚合物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包括加料、熔融混合和注塑成型工序,其中注塑成型是将熔融混合好的微孔聚合物原料注入装置型腔中,调节装置型腔的体积和温度,获得微孔聚合物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型腔体积和温度可控的装置,本发明是在传统化学法工艺基础上的改进,通过控制材料成型装置的型腔体积和温度,使型腔中的熔融树脂获得不同的释压状态和温度状态,从而获得不同发泡行为和泡孔结构特征的微孔聚合物。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普通注射机,装置改造难度不大、投入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并通过改变型腔的形状和尺寸获得微孔聚合物试样和制品,可在科学试验研究以及汽车零部件、家电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种型腔体积和温度可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088384U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20005472.8

    申请日:2011-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腔体积和温度可控的装置,包括定模和动模,活塞模块位于动模内,与定模组成型腔,在动模中围绕型腔设有加热管,定模中设有浇道,在定模和动模中分别设有冷却水腔,循环冷却水从入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材料成型装置的型腔体积和温度,使型腔中的熔融树脂获得不同的释压状态和温度状态,从而获得不同发泡行为和泡孔结构特征的微孔聚合物。该装置可直接应用于普通注射机,改造难度不大、投入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并通过改变型腔的形状和尺寸获得微孔聚合物试样和制品,可在科学试验研究以及汽车零部件、家电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