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老化影响的IGBT器件安全工作区退化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53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9412.1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老化影响的IGBT器件安全工作区退化表征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方法表征模型包括:二维初始SOA(包括最大电流边界、最大功率损耗边界和最大电压边界);变结温波动的结壳热阻退化模型;动态SOA边界退化模型。方法表征步骤如下:根据数据手册定义器件二维初始SOA,通过实验拟合得到不同结温波动功率循环条件下的热阻退化模型参数,根据热阻退化模型,建立变结温波动下动态SOA边界退化模型。该发明可以观察器件安全工作区边界收缩受负载和环境温度的工况变化的影响,有效表征器件老化对安全工作区的退化收缩作用。

    模拟芯片界面材料互融机理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多层级失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48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828082.3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芯片界面材料互融机理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多层级失效建模方法,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失效模拟仿真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功率半导体器件层级多物理场有限元模拟模型,得到器件截面的电流密度和应力分布;构建功率半导体元胞层级多物理场有限元模拟模型,并提取器件截面的电流密度和应力分布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得到各元胞内部任意两种材料所形成界面的温度和应力分布;构建功率半导体材料层级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并提取各元胞内部任意两种材料所形成界面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得到芯片界面材料互融的发生条件和部位。本发明实现了宏观器件失效边界应力向微观材料互融模拟的传递,能够获取材料互融的发生条件和部位。

    压接封装型功率器件的失效短路耐受能力测试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06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09889.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封装型功率器件的失效短路耐受能力测试平台及方法,属于功率器件测试技术领域。该测试平台包括稳压模块、冲击电容组、集成电压与电流传感器的压力夹具结构和控制与采集模块;冲击电容组包括多个以串并联方式连接的电容器;集成电压与电流传感器的压力夹具结构包括高精度电压探头、高精度电流探头以及压力夹具,其中压力夹包括具有弧面耦合加压螺栓接触结构、散热器导向轨结构、碟簧导杆结构以及特殊绝缘隔离结构,并利用集成于压力夹具中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器件集电极电流、集射极电压、栅射极电压等特征参量。本发明具有适配范围广、特征参量测量准确、压力加载均匀等优势。

    提升压接封装型功率器件失效短路耐受能力及长期可靠性的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845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03235.3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压接封装型功率器件失效短路耐受能力及长期可靠性的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该封装结构包括集电极金属片、芯片、发射极金属片、金属垫片、子模块框架和高热性能绝缘材料涂层;金属垫片、集电极金属片、芯片、发射极金属片依次叠放并固定于子模块框架中;发射极金属片略小于芯片有源区面积,芯片有源区未与发射极金属片接触的区域形成芯片有源区边缘区域;高性能绝缘材料涂层敷设于芯片有源区边缘区域及芯片终端区表面,但不覆盖芯片栅区。本发明封装结构可以显著提升压接封装型功率器件失效短路耐受能力,有效降低终端区气隙电场强度,并一定程度降低器件结壳热阻。

    基于功率反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11232.6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率反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测试数据及多物理场初始仿真结果;对多物理场初始仿真结果进行机器学习,得到多物理场扩展仿真结果;对多物理场扩展仿真结果进行降阶处理,确定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初始数字孪生体模型;根据测试数据对初始孪生体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得到功率半导体的目标数字孪生体模型。本发明通过不断改变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获得不同工况下的器件物理场数据,进而在构建数字孪生体时,用电流对应的功率损耗作为数字孪生模型的输入,即对数字孪生体与原有限元模型之间的输入参数进行了“错位”处理,提高了数字孪生模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