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68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66280.8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Abstract: 一种USP14的Thr52位点磷酸化抗原肽,所述抗原肽的活性氨基酸序列包含14个氨基酸的肽段,具体为KGG‑pTLKDDDWGNIC,其中苏氨酸(T)被磷酸化修饰,是USP14蛋白的第52位苏氨酸位点,为本发明提供的USP14的Thr52位点磷酸化抗原肽,通过以上抗原肽进行动物免疫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USP14的Thr52磷酸化位点,尤其在肿瘤细胞中可以特异性识别USP14的Thr52位点磷酸化,而不识别Thr52突变的USP14蛋白,磷酸化特异性高。抗体可作为AMPK激酶活性以及磷酸化修饰USP14的标志工具,用于今后肿瘤细胞中USP14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7037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0898403.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213/30 , C07D213/55 , C07D213/57 , C07D409/06 , C07D401/06 , A61P35/00 , A61K31/4409 , A61K31/4436 , A61K31/4439 , A61K3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胰腺癌细胞系、神经胶质瘤和口腔癌的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效果。本发明制备的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用作制备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制备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简单高效,化学选择性高,无金属催化,合成成本低。#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26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540406.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48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头颈癌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名称为2‑(4‑(3‑溴吡唑[1,5‑a]嘧啶‑6‑基)苯基)乙酸。该化合物具有显著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其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可用于头颈癌的治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且适合大量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530364.6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403/0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N-杂环稠合色胺-β-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为将醛类化合物和丙炔酸加入甲醇中搅拌,随后加入色胺和异氰化物搅拌反应,在氮气氛围下去除甲醇,得到的残渣溶解于乙腈中,并加入K2CO3,密封置于微波炉中加热,除去乙腈,随后用乙酸乙酯稀释,盐水冲洗,硫酸钠干燥并浓缩,得到的浓缩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进行纯化,干燥,得到N-杂环稠合色胺-β-内酰胺衍生物。本发明的N-杂环稠合色胺-β-内酰胺衍生物对肝癌、乳腺癌、头颈部鳞癌和结肠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4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39604.6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471/04 , C07D495/14 , C07D471/14 , C07D405/04 , C07D207/34 , C07D409/04 , A61K31/4745 , A61K31/4025 , A61K31/40 , A61K31/4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吡咯基杂芳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式1所示的胺化合物、式2所示的炔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二氟溴芳基酮化合物在有机碱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吡咯基杂芳环化合物;或者,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式4所示的烯胺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二氟溴芳基酮化合物在有机碱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吡咯基杂芳环化合物;所述有机碱为叔胺。其反应式如下。该方法具有收率高、经济高效、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吡咯基杂芳环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39539.7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405/06 , C07D209/42 , C07D403/06 , C07D413/06 , C07D409/06 , C07D417/06 , C07D413/10 , C07J43/00 , A61K31/404 , A61K31/422 , A61K31/4155 , A61K31/4245 , A61K31/428 , A61K31/5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2‑酰基吲哚啉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式1所示的吲哚衍生物与式2所示的芳基甲酸化合物在光催化剂、Ph3P和碱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2‑酰基吲哚啉衍生物;其反应式如下。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化学选择性高、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合成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2‑酰基吲哚啉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8488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383109.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A61K48/00 , A61K38/17 , C12N15/867 , C12N15/6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厄洛替尼耐药的基因药物,本发明将人LMNA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插入到病毒表达载体,再利用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的方法过表达lamin A/C蛋白,增加lamin A/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所得到的病毒载体得以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表达lamin A/C蛋白。本发明所构建的LMNA病毒载体可以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的耐药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03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898403.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213/30 , C07D213/55 , C07D213/57 , C07D409/06 , C07D401/06 , A61P35/00 , A61K31/4409 , A61K31/4436 , A61K31/4439 , A61K3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胰腺癌细胞系、神经胶质瘤和口腔癌的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效果。本发明制备的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用作制备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制备二芳基甲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简单高效,化学选择性高,无金属催化,合成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848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83109.2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A61K48/00 , A61K38/17 , C12N15/867 , C12N15/6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厄洛替尼耐药的基因药物,本发明将人LMNA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插入到病毒表达载体,再利用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的方法过表达lamin A/C蛋白,增加lamin A/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所得到的病毒载体得以高效、持续和稳定的表达lamin A/C蛋白。本发明所构建的LMNA病毒载体可以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的耐药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40406.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重庆文理学院
IPC: C07D48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头颈癌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名称为2‑(4‑(3‑溴吡唑[1,5‑a]嘧啶‑6‑基)苯基)乙酸。该化合物具有显著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其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可用于头颈癌的治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且适合大量合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