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080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304572.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6F18/24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质工程边坡稳定性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岩质工程边坡进行工程地质编录,采集岩质相关信息;2)根据步骤1)的采集信息确定坡体结构的类型;3)根据步骤1)的采集信息,使用BQ法进行基本岩体质量分级;4)将层状坡体结构7个亚类、均质坡体结构的3个亚类与岩体基本质量I~V级正交组合;5)将工程边坡按照稳定性评价的内在核心因素为坡体结构、岩体质量、坡体结构‑岩体质量综合划分为4种类型;6)分别按4种类型给出对应的支护措施建议。本发明方法可系统地评价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与稳定性,便于对岩质工程边坡进行宏观稳定性分析评价,可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可靠地质依据,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781695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027334.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24 , G01C1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开挖工程获取整体三维影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首层开挖面;2)确定首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3)标记点布置;4)测量标记点的大地坐标;5)利用无人机对首层开挖面进行连续拍摄,获取该层开挖面一系列二维照片;6)将获取的照片及标记点坐标导入Smart3D三维影像合成软件,合成首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7)进行第二层开挖,获得该层开挖面;8)确定第二层开挖面二维影像采集范围;9)重复步骤3)至6)的方法,获得第二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依次用该方法获取各层开挖面三维影像模型;10)对各层三维影像模型进行合成,形成最终的整体三维影像。本发明方法大大减轻地质人员野外工作量,提高编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39706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811525370.1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E21B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定放平行钻孔装置,包括导向头、导向杆、定向杆、孔距调整伸缩杆、套管以及定位螺杆,其中,导向头用于插入已完成的导向钻孔以进行导向,导向杆与导向头的一端连接,导向杆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套管,可伸缩定向杆设置至少两根,孔距调整伸缩杆的一端插入套管内且相对于其移动,孔距调整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定向杆固定连接,孔距调整伸缩杆通过定位螺杆固定于套管内,钻机的立轴或钻臂与定向杆平行设置以进行平行钻孔定放。本发明提出的快速定放平行钻孔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靠、适用性强、制作成本低廉,可快速实现平行钻孔的定放,具有操作简单,定放钻孔平行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682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803079.7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B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维可视化平台,用于BIM模型的三维显示、编辑、属性查询;用于灌浆孔模型的自动建模。数据库模块,用于地质资料、灌浆设计参数、灌浆施工台账、物探检测数据、质量检查成果的导入、存储。信息查询与展示模块,用于灌浆孔相关信息的三维查询,用于灌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用于BIM模型与灌浆数据的空间耦合展示。数据筛选模块,对灌浆数据进行自动筛选。数据统计分析与成果出图模块,用于对灌浆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分析;绘制剖面图。智能分析应用模块,自动对所选的灌浆区域进行智能化分析。本发明系统使得灌浆过程中信息能够集中统一管理;具备快速统计和自动出图功能,数据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27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11100335.0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清钻孔彩电的岩体结构面的搜索方法,实施步骤包括:根据地质测绘、勘探平洞地质编录和高清钻孔彩电解译,提取结构面空间坐标、产状及性状等信息;建立结构面空间平面几何方程;对比两条结构面空间位置及性状;判断两条结构面空间关系,是否属于同一条结构面。本发明方法用于查明岩体中结构面空间展布及性状等特征,充分利用了钻孔揭露的结构面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不仅扩大了搜索范围,而且提高了搜索的可靠性,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00335.0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清钻孔彩电的岩体结构面的搜索方法,实施步骤包括:根据地质测绘、勘探平洞地质编录和高清钻孔彩电解译,提取结构面空间坐标、产状及性状等信息;建立结构面空间平面几何方程;对比两条结构面空间位置及性状;判断两条结构面空间关系,是否属于同一条结构面。本发明方法用于查明岩体中结构面空间展布及性状等特征,充分利用了钻孔揭露的结构面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不仅扩大了搜索范围,而且提高了搜索的可靠性,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29821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63469.9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1C11/00 , G03B37/00 , F21V14/02 , F21Y1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小断面地下硐室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它采用360°全景数码摄像设备,配置计算机;沿小断面硐室的硐底纵向轴线安设可前后衔接的活动轨道并配置小车,小车上安设摄像设备的支架,使得摄像镜头位于硐室断面的中心,且镜头的中心线与硐室纵向轴线相平行;调整摄像镜头的焦距,确定摄像设备的纵向移动步长,配置相应照明灯具;移动小车按步长对硐室进行分段拍摄,前后各分段采集的数字图像相互衔接,直至拍摄完毕;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处理软件对采集的硐室图像进行校正、展开和拼接,最后用图像解释软件对图像进行解释。本发明解决了小断面硐室近景摄影的问题;提高了图像拼接质量和效率,图像质量好,编录处理的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93277.6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B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的大坝帷幕灌浆方法,该分析系统包括三维可视化平台,用于BIM模型的三维显示、编辑、属性查询;用于灌浆孔模型的自动建模。数据库模块,用于地质资料、灌浆设计参数、灌浆施工台账、物探检测数据、质量检查成果的导入、存储。信息查询与展示模块,用于灌浆孔相关信息的三维查询,用于灌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用于BIM模型与灌浆数据的空间耦合展示。数据筛选模块,对灌浆数据进行自动筛选。数据统计分析与成果出图模块,用于对灌浆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分析;绘制剖面图。智能分析应用模块,自动对所选的灌浆区域进行智能化分析。本发明系统使得灌浆过程中信息能够集中统一管理;具备快速统计和自动出图功能,数据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4563430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87115.3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1N23/046 , G01N1/08 , G01V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波CT的松散覆盖层界面分布形态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适当距离的平行钻孔位置,在设定位置进行钻孔并采取芯样;对采取的芯样进行鉴定,绘制钻孔柱状图;在测试钻孔内下入PU管,起拔钢制套管后,进行电磁波CT对穿测试,获得电磁波CT测试成果图;将钻孔柱状图和电磁波CT测试成果图,统一二者的比例,勾绘出软弱夹层及孔间地层分布界线;确定其余各相邻钻孔间软弱夹层及孔间地层界面分布界线,形成整个测试剖面的软弱夹层及孔间地层界面分布形态成果图。本发明提出的松散覆盖层中软弱夹层及孔间地层界面分布形态的确定方法,避免了增加钻孔所带来的勘察成本及工期的增加,且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78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89730.X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缓倾结构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涉及围岩受力分析领域。该地下洞室顶拱缓倾结构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是在地下洞室顶拱自下向上钻孔并采集数据进行统计确定地下洞室缓倾结构面的特征,根据地下洞室缓倾结构面的特征按地下洞室顶拱缓倾结构面失稳模式分成构成块体的缓倾结构面、不构成块体的较长大缓倾结构面及短小缓倾结构面较发育区分别计算和分析局部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洞室顶拱缓倾结构面稳定性分析方法能有效避免常规方法精度低、易遗漏等问题,更合理全面判别缓倾结构面的空间延伸情况及性状特征,并系统分析顶拱缓倾结构面失稳模式与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