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29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041954.3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1W1/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流域地面雨量站密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雨量站监测仪器采集小流域监测地面的总雨量;S2:设定雨量阈值,并确定小流域监测地面的有效监测区域,并计算有效监测区域的雨量;S3:确定小流域监测地面中非有效监测区域的中心点,并确定其雨量;S4计算雨量相对误差;S5:根据雨量相对误差确定雨量站密度。本发明的雨量站密度确定方法可以优化雨量站的布设,不受使用场景及地形所限制,适用于各种小流域的雨量分析,计算方法简单,不需要查找雨量站及小流域的地理资料,便于部署雨量站网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92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41954.3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1W1/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流域地面雨量站密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雨量站监测仪器采集小流域监测地面的总雨量;S2:设定雨量阈值,并确定小流域监测地面的有效监测区域,并计算有效监测区域的雨量;S3:确定小流域监测地面中非有效监测区域的中心点,并确定其雨量;S4计算雨量相对误差;S5:根据雨量相对误差确定雨量站密度。本发明的雨量站密度确定方法可以优化雨量站的布设,不受使用场景及地形所限制,适用于各种小流域的雨量分析,计算方法简单,不需要查找雨量站及小流域的地理资料,便于部署雨量站网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01610.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区域尺度泥沙来源的判别方法,涉及泥沙来源判别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将大区域尺度流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采集所述子区域中的泥沙样品,制备泥沙沉积物样品溶液;基于指纹识别因子库绘制校准曲线;依次将制备好的所述泥沙沉积物样品溶液在相应校准曲线下测定,得到泥沙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确定所述子区域的泥沙指纹元素特征;利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求解各个所述子区域的入库泥沙贡献率。本发明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多元混合模型和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准确求解了各产沙片区的泥沙贡献率;通过对入库泥沙量和入库泥沙来源的准确估算可以实现库区泥沙的合理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0998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936006.9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一种考虑土壤厚度分布和基岩渗透差异性的径流收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土槽、土槽隔板、径流收集槽、底板、土槽底座,土槽隔板将土槽分为两个小土槽,分别为透水小土槽和不透水小土槽;径流收集槽用于收集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底板分为透水支撑板和不透水支撑板,分别位于两个小土槽内以实现不同基岩渗透性设计,支撑板下设有可调整放置方向的支撑架,可实现土槽内不同的土壤厚度分布设计;土槽底座位于土槽下方,用于支撑土槽,并可使土槽移动和进行不同坡度调整。本发明可利用连续人工降雨试验实现对不同土壤厚度分布、不同基岩渗透性条件下的径流过程收集,更准确地模拟和分析典型山区坡面不同下垫面形态条件下的连续降雨径流产流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73875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1610992.1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4/38 , H04L67/12 , G06Q50/26 , G06Q10/04 , G01W1/14 , G01P5/24 , G01N22/04 , G01N21/55 , G01L9/08 , G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汇聚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所述感知层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所述汇聚层在传感器网络边缘侧参与全局协同,用于将不同位置、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所述传输层用于实现汇聚层和应用层的通信链接;所述应用层用于山洪致灾要素的实时监测和应急指挥。本发明能够为防灾减灾提供低功耗、低成本、分布计算、海量连接、实时可信的数据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30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32078.5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崩岗侵蚀发育监测方法,其包括根据崩岗地形布设站点及标靶位置,在各个站点架设三维激光扫描仪,根据崩岗地形参数设定最优扫描距离和扫描精度参数,获取崩岗原始形态点云数据及标靶位置数据,将各个站点获取的崩岗原始形态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合并得到崩岗完整点云数据,对崩岗完整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处理,根据去噪处理后的崩岗点云数据生成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崩岗土壤侵蚀量。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崩岗监测的准确性、便利性和高效性,从而能够及时掌握崩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科学评估崩岗区生态环境治理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1704.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空间尺度流域泥沙输移沉积的分析方法,涉及泥沙沉积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在流域内的每个采样点采集多个泥沙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径级配分析所述泥沙沉积物样品获得样品颗粒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样品颗粒分析结果生成粒径级配分布曲线;通过所述粒径级配分布曲线,依据其中各粒径组份所占比例,结合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进行泥沙概算。本发明应用粒径级配分析法对大空间尺度流域进行泥沙概算,得到不同粒径组侵蚀泥沙在流域中的堆、沉积和输送情况,推算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213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7657.7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冻融与重力侵蚀强度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供电单元、线性轨道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记录和处理单元,供电单元与线性轨道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记录和处理单元包括笔记本电脑、以及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显示和处理软件。本发明将差分相位干涉测量技术、线性调频频率连续波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相结合,能够实时、连续、全面地对易发生微小位移变化的被测物体进行精确的变形监测,从而得到重力和冻融侵蚀强度,且不受气候条件干扰,本发明可及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与失稳预警、土体冻融与重力作用下侵蚀形变预报和侵蚀防护措施效果监测等,极大的减少或避免风险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34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382778.4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资料地区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将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按照空间分辨率为0.04°×0.04°的网格将山洪小流域进行分割,分割后,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将近20年序列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山洪流域各个网格的边缘熵,分析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冗余度和相关性,计算联合熵、互信息和总相关等指标,基于MIMR准则,确定山洪小流域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最大传递和最小冗余条件下的站点数量和位置,为无资料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的布局提供依据:通过本发明,可以确定流域最佳的雨量站网密度和位置,为今后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山洪地面雨量站网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526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47214.8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地形测针装置主要包括测量框、GNSS测量仪、水平校正仪、若干侵蚀测针、侵蚀桩和通孔;GNSS测量仪和水平校正仪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的顶部;若干侵蚀测针穿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可自由上下移动;侵蚀桩的一端和测量框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本发明的地形测针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坡面的宽度自由选择,各部件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强,可自动定位待测土壤的实时位置,测量精度高。本发明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科学,实用性高,节省人力,克服人为测量带来的误差,便于在各种地形中进行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