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1524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785964.5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储气井套管漏磁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地面PC机、扶正器以及井下仪器,地面PC机通过电缆与井下仪器连接,井下仪器和扶正器连接,通过井下仪器自重和电缆拉力扶正器和井下仪器在套管内上下移动;井下仪器的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横向磁化器、横向检测单元、壁厚检测单元、纵向磁化器以及纵向检测单元;横向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探头,壁厚检测单元包括4*4霍尔元件;纵向检测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的纵向探头,纵向探头包括纵向磁铁以及绕在纵向磁铁上的多组线圈。本发明解决了储气井套管损伤检测方法受井下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漏磁探伤技术可以同时探测套管内外损伤状况,并且不受井下流体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033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18597.4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复合材料多层结构储气井的制作方法,涉及储气井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钻头进行钻井作业,钻取的裸眼井尺寸为350mm,深度为50~300m,并用固井水泥替换钻井液;S2、向裸眼井中放入直径为310mm的外层套管,外层套管采用高强度PE材质制成,通过热熔焊或其它方式连接;S3、再向外层套管中放入直径不小于200mm的储气井井筒,井筒井管可采用螺纹或者焊接连接;S4、然后在井筒与外层套管之间注入高标号油井水泥浆进行固井。采用本方案,可以解决储气井水泥环受裸眼井影响大、结构不均匀、薄弱处易开裂等情况而引起的水泥固井效果不佳、防腐性能不足等问题,可以大大改进储气井的防腐效果,增强储气井的承载能力,提高储气井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1311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811536234.2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储气井水泥防护层的胶结质量进行检测的声波检测方法,首先于一壳体内设置多个部件并在壳体表面相应位置剖设镂空孔,接着,布置一多芯铠装电缆,之后,设置一地面控制系统。进行检测时,采用液体耦合剂置换储气井井筒内全部气体介质,以及对井筒内表面进行清理;将壳体及其内部结构下吊至储气井中;根据井筒材质、内径和壁厚等参数选择对比试验井标定文件,或采用对比试验管现场标定,进行参数的确认或调整;操作地面控制系统,以控制发射传感器、长源距接收传感器和短源距接收传感器工作,地面控制系统接收并储存发回的信号;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控制卷扬机,以匀速下放和上提壳体及其内部结构;地面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613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36234.2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G01N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 , G01N2291/0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储气井水泥防护层的胶结质量进行检测的声波检测方法,首先于一壳体内设置多个部件并在壳体表面相应位置剖设镂空孔,接着,布置一多芯铠装电缆,之后,设置一地面控制系统。进行检测时,采用液体耦合剂置换储气井井筒内全部气体介质,以及对井筒内表面进行清理;将壳体及其内部结构下吊至储气井中;根据井筒材质、内径和壁厚等参数选择对比试验井标定文件,或采用对比试验管现场标定,进行参数的确认或调整;操作地面控制系统,以控制发射传感器、长源距接收传感器和短源距接收传感器工作,地面控制系统接收并储存发回的信号;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控制卷扬机,以匀速下放和上提壳体及其内部结构;地面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072714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37097.1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储气井井筒壁厚及腐蚀检测系统与检测方法,包括地上信号处理部和设置在储气井内的地下信号收发部;地上部分设有通过铠装复合线与地下部分连接的移动式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设有拖拽部与控制终端;铠装复合线中的同轴电缆把采集到的数个模拟量探头信号输入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完成对模拟信号的数字转换和数据信号的处理;通过扶正器在井筒内壁上下移动;还设有环形水浸模拟量探头阵列;传输信号用的同轴电缆和井下仪器电源线分层缠绕并在最外层缠绕钢丝制成铠装复合线,同轴电缆和电源线共用一个多芯防水密封接头。编码器直接安装于滚筒之前的摆线器部分,其接头与计算机处于固定连接状态,可靠性更强,抗振性更好,可长时无故障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3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73892.3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多参数测井装置,包括推车,所述推车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顶端设置有主控箱,所述推车内部位于放置台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动绞盘,所述电动绞盘外表面绕卷有测井电缆,所述推车一端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撑臂,所述可伸缩支撑臂一端固定安装有下井滑轮,所述下井滑轮一端固定安装有深度计数器,所述测井电缆外表面滑动连接于下井滑轮外表面,所述测井电缆一端固定连接有测井组件,能够自动化实现测井组件的高度变化,避免当需要微调测井组件的位置时,需要解除固定进行调整,实现更便捷的测井操作,大幅提高测井的精度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01396.X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直读产气剖面组合仪,涉及天然气监测技术领域,其包括护帽、承压壳体、堵头、压力温度组件、磁定位组件、电路组件、伽玛组件和音叉密度组件组合成的主体。该天然气直读产气剖面组合仪,通过设置的压力温度组件、磁定位组件、伽玛组件和音叉密度组件分布在承压壳体内,通过将该组合仪上接头接通电缆,利用电缆的单芯传输,组合仪下接头可挂接加重杆配重,进而使该组合仪可以测量井温、压力、磁定位、伽玛和音叉密度五个参数,可准确的测量各个气层产出情况,各产气层的产水量大小,气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可提高气井利用率,有效防止产液较大或积液导致气井压死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22014494U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20497603.6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V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石油测井仪器变密度刻度装置,涉及石油测井仪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右侧安装有小支撑体,所述支架上侧设置有刻度桶组件,所述刻度桶组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后密封组件和前密封组件,所述刻度桶组件的中部通过两个支撑抓支撑,且两个支撑抓安装在支撑环组件上。该新型石油测井仪器变密度刻度装置,可在一次打压下通过旋转来调节不同扇区方位,大大减少了刻度时的时耗与误差,可在一次打压下对仪器在井下(圆柱型空间)的多中偏心问题进行模拟,可大大提高刻度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213898957U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23033152.1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B4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井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胶囊式示踪剂释放器。其中所述环保型胶囊式示踪剂释放器包括:承压筒体、直流伺服电机、丝杠、内筒体和开关筒;所述承压筒体内设置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单向推力球轴承,丝杠穿过单向推力球轴承设置,丝杠底部连接推杆组件;推杆组件通过内六角圆头螺钉与开关筒连接;推杆组件底部插入内筒体设置;内筒体上设置内筒体进液口和内筒体排液口,内筒体底部设置下挂头。解决了现有示踪剂释放器无法实现胶囊式示踪剂的投放问题。使用更加方便,污染性更小,更加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18546440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2400609.0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音叉密度短接结构,涉及油气井开采技术领域,其包括由上接头、中间接头、承压管、音叉外壳、音叉外壳注油塞、堵头、护帽、音叉传感器组件、电源模块、三极管、电路板和铂电阻组成的主体。当音叉传感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后,音叉传感器的附加质量发生变化,使音叉传感器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压电晶体拾取该振动信号实现音叉传感器振动频率的检测,此时通过音叉密度计传感器中温度传感器贴装于固支体上,可实时检测被测液体温,可用于补偿音叉传感器的弹性模量变化,实现电路设计中对粘度进行采集,即音叉传感器振动频率的幅度,从而可降低粘度对音叉传感器的测量影响,避免实际测井中受到温度及粘度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