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次性纵向大冲击加速度过载下的制导装置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823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68074.9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一次性纵向大冲击加速度过载下的制导装置吸能结构,属于制导火箭弹、制导炮弹的制导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台体和壳体,台体右侧固定连接有台体纵轴,壳体左侧设有衬套孔,壳体通过台体纵轴和轴承在衬套孔内的安装对台体进行支承,轴承右端面和衬套孔底面之间设有具有对台体弹性支承的弹性垫圈;台体的右侧面安装吸能环B,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安装吸能环A,吸能环B和吸能环A之间设有间隙x。本发明以减缓制导装置内部器件受到大冲击加速度的冲击,从而提高制导装置一次性抗纵向大冲击加速度能力,以满足制导火箭弹、制导炮弹的发射时刻纵向一次性大冲击加速度过载环境条件要求。

    一种小型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34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44866.1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提供一种小型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轴、上盖、光源板、光栅码盘、狭缝码盘、电路板、下盖;下盖与上盖固定连接形成主体结构,光源板、光栅码盘、狭缝码盘、电路板依次在上盖和下盖组成的内腔中由上往下排布;轴通过轴承支撑在上盖中心,轴的一端伸出上盖外部,置于上盖内部的轴上套有光源板和光栅码盘,光源板的中心孔与轴间隙套合,光源板与上盖内壁固定连接,光栅码盘与轴固定连接,狭缝码盘、电路板同轴固定在下盖内部。本发明利用独特的狭缝码盘设计实现了格雷码与弦切角检测相结合的角度测量方式,在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格雷码盘的体积,进而减小了编码器整体体积,满足小型仪表设备的应用需求。

    一种基于数字磁传感器的罗差参数交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90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47934.0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于数字磁传感器的罗差参数交互方法,属于航姿系统罗差参数交互技术领域。本方法是针对航姿组件通过数字接口与数字磁传感器通讯,完成三轴地磁信号、罗差参数等数据交互,从而当更换航姿组件时,航姿组件上电启动后会自动向数字磁传感器发送读取罗差参数指令,由于数字磁传感器内部存储了罗差参数,不需再进行罗差标定,数字磁传感器响应读取指令,直接将存储的罗差参数发送给航姿组件,航姿组件存储的罗差参数作为备份,从而可在数字磁传感器存储异常时也能保证磁航向解算正常。该方法实现更换航姿组件时不需重新进行罗差标定,减少维护成本,方法简单,提高系统维护性。

    双自由度环架反复锁定和电路自动转换的陀螺锁紧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58550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57533.8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提供一种双自由度环架反复锁定和电路自动转换的陀螺锁紧机构,属于惯性器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壳盖,壳体内部设有内环和外环,内环上设有限动凸轮,外环上弹性支撑有止动销,外环外部还设有锁定凸轮;电磁铁组件固定在壳盖上,扭簧臂安装在电磁铁组件的U型槽内,轴穿过扭簧和支臂孔定位安装使支臂产生定轴转矩,衔铁安装于电磁铁组件的孔内,衔铁通过拉杆与支臂连接,滑轮组件和限动槽轴分别铆接在支臂弯曲空间面定位孔上且分别用于与外环上的锁定凸轮和止动销精密定位;壳盖上对称轴线的两侧呈60°夹角分别安装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本发明自身即可实现陀螺反复锁定复位和电信号自动转换及输出的功能,满足弹体自动驾驶工作的要求。

    机载光纤导航类产品用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19477593U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20783019.2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提供一种机载光纤导航类产品用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包括上端与电源正线连接的电阻R1,所述电阻R1下端与功率MOSFET管Q1的栅极G连接,所述功率MOSFET管Q1的源极S和漏极D串接于电源负线上,所述MOSFET管Q1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连接有限流电路,并在电阻R1、限流电路和功率MOSFET管Q1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电源启动时抑制浪涌电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载光纤导航类产品的电源输入回路上设置包括电阻R1、功率MOSFET管Q1和限流电路的浪涌电流抑制电路,解决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设计新颖,降低供电要求,最高浪涌电流和恢复试验均满足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