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8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612105.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38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F17/10 , F24D18/00 , F24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电锅炉和热惯性的热电耦合系统分布式调度方法,包括有:构建区域供热网络温度动力学模型;构建计及电锅炉和热动力学的热电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将热电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转换为分布式优化问题,将要求解的优化调度问题分解为电网子优化问题和热网子优化问题,并对这两个子优化问题迭代求解,最终得到分布式调度策略;采用改进的交替方向算法求解电网子优化问题和热网子优化问题,最终求得分布式最优调度策略。该方法能够同时利用电锅炉和热惯性,协调电锅炉和热动力学特性,最终得到系统风电消纳最大化的分布式调度策略,最大化的利用热电耦合系统消纳风电的潜力,并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988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65858.5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IPC: F24D13/00 , F24D15/02 , F24D18/00 , F24D19/10 , F22B33/18 , F24D101/2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热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功率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应用于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包括电热系统和蒸汽蓄热器,蒸汽蓄热器用于存储电热系统产生的蒸汽,自适应功率调控系统包括第一融合终端和第二融合终端,第一融合终端与变电站连接,第一融合终端用于采集供给电热系统的馈线首端功率、电压,第二融合终端与电热系统连接,用于采集电热系统的功率,同时接收馈线首端功率、电压;电热系统通过电极加热装置的水位调节,实现电热系统的功率调节,利用第一融合终端和第二融合终端分别实现馈线首端功率和电热系统的功率采集,并结合两者的功率对电热系统的功率进行调整,实现电热系统配合电网负荷做好错峰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23043.X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D18/00 , F24D19/10 , F24D3/10 , F24D101/2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清洁电供热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将储能电池组向加热器进行供电,在水泵的带动下,冷水罐的水流入加热器中,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并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加热器的水流入热水罐中,热水罐中水流入供热器中,当流入供热器的水在完成热利用后,低温水一路返回至冷水罐,重新加热进行循环;另一路流入电锅炉,电锅炉对水进行加热,当电锅炉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单元开启第二阀门,电锅炉的水流入供热器中,与热水罐共同向供热器供热。本发明联合电锅炉供暖技术实现清洁能源供热的目的,根据出力特性不同,调节联合充电功率为最大值,充分发挥风光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0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1081.X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播梦碳科技有限公司
IPC: F24D18/00 , F24D13/00 , F24D19/10 , F24D101/2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分布式零排放智慧储能供暖系统,包括控制柜、供电模块、供热模块、储能模块、输送模块以及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柜的内部安装有智能管理软件,所述智能管理软件包括供暖控制单元、输送控制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现有的分布式零排放储能供暖系统在输送暖气时会产生热量流失,导致进入用户家中的暖气无法达到设定温度,分布式零排放储能供暖系统无法平衡输送过程的热量流失,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7436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243976.2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IPC: F24D11/00 , F24S23/70 , F24S60/30 , F24S50/20 , F28D20/00 , E21F15/00 , F03D9/25 , F24D18/00 , F24D101/20 , F24D1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采空区储热的光‑风能开发利用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采空区内的储热仓体、填充在所述储热仓体内的储热介质、用于对储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光热转换机构和风热转换机构以及用于将储热介质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热电转换机构;该方法包括步骤一、采空区热能的储存;步骤二、采空区热能的利用。本发明通过在采空区内设置储热仓体,同时通过光热转换机构和风热转换机构对储热介质进行加热使储热仓体形成一个热库,热电转换机构可将热库内的热能抽采利用,实现了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煤矿采空区治理的有机结合,防止了采空区塌陷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开创了新能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599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310581.8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H02J3/46 , H02J3/38 , H02J3/28 , H02J3/32 , G06N3/006 , F03D9/11 , F02B63/04 , F24D11/00 , F28D20/00 , F24D18/00 , F24D101/2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调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障安全供能的智能调控系统,输入端为风光发电与燃油发电,输出端为电力、热罐、净水器。其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当处于移动状态时,燃油机带动设备移动,同时热回收储热,根据储能状态,热罐储热状态和自然情况,进行燃油机运行调节,在燃油机怠速时,进行发电和热回收。当处于静止状态时,燃油机发电、供电。保持燃油机高效率,根据储能状态,热罐储热状态和自然情况,进行燃油机运行调节,尽可能保持燃油机在最佳工况运作,从而达到最高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增加灾区用电用水的便捷性,大大提高灾区的生活水平,充分利用了移动的时间进行能量储备以及加大静止后的综合供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85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15234.X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中能建(北京)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D3/10 , F24D3/18 , F24D18/00 , F24D19/10 , F24D19/00 , F03B13/06 , F03D9/14 , H02J3/28 , H02J3/46 , F24D101/40 , F24D101/2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高差供热管网的分布式抽水蓄能系统,具备大高差输水管网单元、电站单元、抽水蓄能单元和集中供热单元,抽水蓄能单元内包含有低位分集水室、高位分集水室、水泵水轮机以及电网,水泵水轮机具备水泵模式和水轮机模式,并基于水泵模式进行抽水蓄能、基于水轮机模式进行再发电;集中供热单元内包含高位供热单元和低位供热单元。本发明将多类电站和抽水蓄能单元连接起来,通过抽水蓄能单元将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的负荷变动进行储能和再发电,实现削峰填谷稳定输出电能的功能,还对火力发电机组在灵活深度调峰过程中进行储能和再发电,实现全年的高效综合利用,解决了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各部分相互脱节低效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6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243847.3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环和风(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15/00 , H02J3/28 , H02J3/38 , H02S10/20 , F24D18/00 , F24D101/10 , F24D101/2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季节蓄能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太阳能发电过程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通过水泵转换为重力势能进行存储,太阳能蓄热过程将太阳能系统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存储在蓄热水箱中,水能蓄能过程将下水库的水通过水泵提升到上水库中,将剩余能量转换为可存储的重力势能。通过本发明的处理方案,将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抽水蓄能系统相耦合,依托自然山体进行建设,保证了抽水蓄能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利用水库这一人工建造的蓄热体进行蓄热,解决了太阳能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与时效性问题,从而实现了多种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在满足发电要求的同时,更能为城镇供暖提供了便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4402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01500.9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4D18/00 , F24D19/10 , F28D20/00 , F01D15/10 , F03D9/17 , F03D9/18 , F04B35/04 , F04B41/02 , H02J3/28 , H02J3/46 , H02J15/00 , F24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风电平抑与热电解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引入两级电蓄热模块,与热电联供机组耦合,可同时实现风电平抑、清洁供暖与热电解耦功能。本发明技术对于提升风电并网容量等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84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210039679.X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石家庄铁道大学
IPC: F25J1/02 , F28D20/00 , F24F5/00 , F24F6/02 , F24D15/04 , F24D18/00 , F01D13/02 , F01D15/10 , F24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空气储能冷‑热‑电‑空气四联供装置及方法;用电低谷时段,环境空气经过净化、压缩和冷却后,膨胀降压获取液态空气,同时回收存储空气压缩热能;用电高峰时段,液态空气经过加压、蒸发气化和加热后,进入空气透平机组膨胀发电,同时利用加压流体回收存储蒸发气化冷能;空气透平机组排放的干燥清洁空气,通过蒸发冷却供给冷能和湿润清洁空气;空气压缩热能除了用于加热空气膨胀发电,多余的部分用于供给热能和再生空气净化过程。本发明通过加压流体提高蒸发气化冷能回收和存储效率,高效分配利用空气压缩热能,充分回收利用排放的干燥清洁空气,最终实现冷、热、电和清洁空气四联供,是一种高效低成本液态空气储能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