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8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14595.X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基冲压推进跨介质飞行器,包括:空化装置、辅助舱段、燃气发生装置、分离装置、助推舱段和导引装置;空化装置、所述辅助舱段、燃气发生装置、分离装置和所述助推舱段相互同轴设置;空化装置连接在所述辅助舱段的头部,燃气发生装置连接在所述辅助舱段的尾部,所述分离装置可分离的连接在燃气发生装置的尾部,所述助推舱段连接在所述分离装置的尾部;导引装置设置在空化装置内;辅助舱段的头部设置有可分离的整流罩,且空化装置位于所述整流罩内部;燃气发生装置中填充有硼基固体推进剂;助推舱段填充有助推剂;当硼基冲压推进跨介质飞行器由空中飞行转至水中航行时,分离装置和助推舱段与燃气发生装置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7298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56693.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介质冲击降载装置,其包括弹体、缓冲舱、缓冲挡板、泄压管、水介质挡板和限位组件,其中弹体用于装载待保护的物品,缓冲舱安装在弹体的底部以吸收跨介质时的冲击力,缓冲挡板可滑动地安装于缓冲舱内,泄压管与缓冲舱侧面的泄流孔连接,水介质挡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泄压管内,限位组件用于联动缓冲挡板和水介质挡板。本申请通过空气密封舱段内的空气吸收瞬时冲击力,同时通过泄压管将水介质舱段内的高压水排出;经过多次对水介质舱段的泄压后,冲击力被缓解,无需额外增设高强度结构即可实现冲击降载。本申请涉及跨介质冲击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05742.9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入水缓冲装置的反潜导弹及控制方法,将超空泡的产生原理进行了双向应用,既让尾部的推进装置推动弹体达到空化速度,又让头部空化器喷射反向射流,使水面在弹体到达之前提前空化,从而保证了弹体在整个入水过程中都处于一个完整稳定的超空泡中,避免与水进行直接砰击,给整个弹体结构提供了有效的缓冲作用;由于弹体在入水前就已经达到空化速度,故而相对于头部空化器喷射的反向射流而言,并不需要以太大的速度射出就能满足头部空化目的,即给空化器不需要提供较大的能量;本发明应用了热电转化模块,既解决了动力装置过热的问题,又能将该部分多余无用的能量进行储存再利用,节省了不小的能量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64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14576.7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F42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跨介质飞行器的空化装置,包括:圆锥空化器(11),与所述圆锥空化器(11)同轴连接的导流碗结构(12),与所述导流碗结构(12)相连接的气液导调装置(13),与所述气液导调装置(13)相连接的气液传输组件(14);所述圆锥空化器(11)用于引入外界的水并依次通过所述导流碗结构(12)、所述气液导调装置(13)和所述气液传输组件(14)送至固冲燃气发生器;以及,所述气液传输组件(14)引出所述固冲燃气发生器中的燃气并依次通过所述气液导调装置(13)、所述导流碗结构(12)输出至外界产生空化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86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1377125.5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涉及水下推进装置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一级头部角度为60°,二级头角度为60°,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之间为圆柱过渡段,二级头部之后为圆柱状弹体。本发明中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采用了两级头部,减小了头部和弹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了弹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所受到的来自于水的摩擦力。弹体在水下高速运动时,其一级头部与水接触,产生空泡,空泡壁面会越过二级头,并包裹住弹体,极大的减小了来自头部的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42731.1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膜减阻技术的水下航行器姿态控制方法,属于水下航行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鳍舵空化引起航行姿态不可控以及破坏气膜整体结构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下航行器的外表面,均匀布设多个沿轴向设置的出气控制区;根据水下航行器的实时姿态调整需求进行动力学解耦,获得各控制区需施加的摩擦阻力;基于上述各控制区需施加的摩擦阻力,确定水下航行器在每个控制区表面需输出的气体流量和所述气体对水下航行器表面应造成的压力;在每个控制区表面根据上述需输出的气体流量和所述气体对水下航行器表面应造成的压力输出气体,将水下航行器姿态调整到需求状态。该方法姿态调整准确性高、可控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3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08757.X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发射的通气式超空泡弹丸,包括弹尾、密封膜片、钝感药柱和弹头。弹尾开设阶梯式中心喷孔;弹头头部为平头结构,弹头底部开设中心产气室,产气室内置钝感药柱,产气室末端开设4‑12个等距分布的径向喷孔;弹头与弹尾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处放置密封膜片。上述通气式超空泡弹丸既可以满足水下气幕式低阻高初速发射,也能实现弹丸水中航行过程中进行通气减阻,从而提高弹丸的发射初速和射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2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14356.3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变深度发射的多燃气发生器的优化方法,属于兵器发射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根据载荷发射约束条件和指标要求,对装填条件、喷管喉径和燃气发生器数量进行优化,以使规定质量、直径和长度的载荷在不同发射深度的条件下均获得规定的出筒速度,载荷在发射筒内的加速度不超过允许值;根据变深度范围灵活调整燃气发生器工作数量,实现宽范围变深度发射;燃气发生器同步点火工作能避免采用时序点火时产生的多个压强峰,整体弹射过程载荷速度平稳增加;增面燃烧的装药采用时间匹配设计降低压强峰值,缩小载荷出筒速度偏差范围。变深度发射的多燃气发生器,包括发射筒、载荷、燃气发生器组、燃气发生器、喷管、圆形堵盖、装药和点火药。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98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1078982.2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02K7/18 , F02K7/10 , F02C7/04 , F02C7/141 , F02C7/22 , F02C7/16 , F02K9/70 , F02C3/30 , F42B15/00 , F42B10/38 , F42B17/00 , F42B19/12 , F42B19/26
Abstract: 一种多模态跨域组合动力系统,属于动力技术领域,由超燃发动机系统以及用于在水中推进装备的推进系统共同构成,所述超燃发动机系统包括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其中一端管道连接有隔离段,所述隔离段管道连接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管道连接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管道连接有尾喷管,其中,所述推进系统以及超燃发动机系统彼此串联且可脱离连接;本发明实现多种工作模态,且模态间可智能转换,具备灵活的推力调节能力和多次启动的能力,增强装备的适用性,确保在环境切换后,依旧能够确保功率输出,降低工作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9749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5543.9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火箭的高速跨介质组合动力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中段固定且同轴套装有一旋转火箭,传动轴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轴流水泵;旋转火箭内设置有推进剂;旋转火箭的尾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喷管;还包括同轴套装在传动轴上、且相互连通设置的集气腔和环形补燃室,集气腔通过各个喷管与旋转火箭连通;还包括压缩空气管,其同轴套装在旋转火箭外;压缩空气管的一端设置压气机,其另一端密封;压气机固定且同轴套装在传动轴上;环形补燃室上设置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入口;压缩空气管通过压缩空气入口与环形补燃室连通。其解决了现有跨介质飞行器的无法实现飞行动力与水下动力的高度融合的矛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