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634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490398.1

    申请日:201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将通过切断被切断物而形成的多个电子部件切实地收容于收容箱的内部。在通过将具有整体基板和半导体芯片的封装基板切断为多个区域单位来制造多个电子部件时所使用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中,具备:旋转刀刃;第一运送机构,固定多个电子部件且进行移动;输出部,向制造装置的外部输出多个电子部件;收容箱,设置于第一运送机构移动的路径的下方;和刮落部件,固定于收容箱的内侧且由作为刚性部件的单个板状部件构成,其中,所述整体基板具有多个区域,所述半导体芯片分别安装于多个区域。通过第一运送机构的移动,刮落部件与电子部件接触而刮落电子部件,被刮落的电子部件被收容于收容箱中。

    电子零件封装体侧面摄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0056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11965.X

    申请日:2015-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零件封装体侧面摄影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以高速检查QFN封装体等电子零件封装体。于存在于水平移送的移送路径中的摄影位置P的QFN封装体的侧面外侧斜下方的周围(4边)配置有2面反射棱镜,且于其下方通过远心透镜将CCD照相机配置。QFN封装体来到摄影位置P时,自其侧面的光于2面反射棱镜被反射两次,且往下方方向通过CCD照相机摄影。QFN封装体可于其摄影位置停止,也可不停止而通过。QFN封装体在摄影位置停止而通过的情况,摄影器进行的摄影时间若设定为不使摄影图像产生晃动程度的短时间为佳。由于2面反射棱镜配置于较被移送的QFN封装体为低的位置,QFN封装体能够于移送路径途中摄影,并且不需要使其于垂直方向移动。

    刀片装卸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67793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310132938.4

    申请日:2013-04-17

    Inventor: 新田一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片装卸装置,该装置通过使法兰把持机构中的配合爪的前端爪部与设置于刀片夹持用法兰的配合用外周槽配合,并且保持这两者的配合固定状态并对旋转操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边从主轴的前端安装部拆卸该螺母边使该螺母向后方移动。此时,该螺母边使配合固定机构的球对抗弹性部件的弹性向主体内退避边移动。进而,在该螺母移动之后,使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突出的球与螺母的前面侧配合,从而防止该螺母向前方移动而脱落。

    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63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490398.1

    申请日:2014-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将通过切断被切断物而形成的多个电子部件切实地收容于收容箱的内部。在通过将具有整体基板和半导体芯片的封装基板切断为多个区域单位来制造多个电子部件时所使用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装置中,具备:旋转刀刃;第一运送机构,固定多个电子部件且进行移动;输出部,向制造装置的外部输出多个电子部件;收容箱,设置于第一运送机构移动的路径的下方;和刮落部件,固定于收容箱的内侧且由作为刚性部件的单个板状部件构成,其中,所述整体基板具有多个区域,所述半导体芯片分别安装于多个区域。通过第一运送机构的移动,刮落部件与电子部件接触而刮落电子部件,被刮落的电子部件被收容于收容箱中。

    折皱机构和具备该折皱机构的基板切断装置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46385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538238.X

    申请日:2014-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反复伸缩的耐久性优异的折皱机构和具备该折皱机构的基板切断装置及装置。该折皱机构具备:第一外折线(R1);第二外折线(R2),经由曲折点(a)成一条直线状地与第一外折线(R1)相连;第三外折线(R3),联接相邻的曲折点之间;第一内折线(V1),平行地形成于第一外折线(R1)之间并与第三外折线(R3)的中点(c)连接;第二内折线(V2),平行地形成于第二外折线(R2)之间;第四外折线(R4),形成在第二内折线(V2)的内侧端(b)和第三外折线(R3)的中点(c)之间;和第三内折线(V3),形成在曲折点(a)和第二内折线(V2)的内侧端(b)之间,由第三、第四外折线(R3,R4)和第三内折线(V3)包围的折入部(12)随着折皱的压缩被折叠到第二面折皱部(10S)的内部,第四外折线(R4)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第三外折线(R3)的长度。

    折皱机构和具备该折皱机构的基板切断装置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4638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538238.X

    申请日:2014-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0816 H01L21/670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反复伸缩的耐久性优异的折皱机构和具备该折皱机构的基板切断装置及装置。该折皱机构具备:第一外折线(R1);第二外折线(R2),经由曲折点(a)成一条直线状地与第一外折线(R1)相连;第三外折线(R3),联接相邻的曲折点之间;第一内折线(V1),平行地形成于第一外折线(R1)之间并与第三外折线(R3)的中点(c)连接;第二内折线(V2),平行地形成于第二外折线(R2)之间;第四外折线(R4),形成在第二内折线(V2)的内侧端(b)和第三外折线(R3)的中点(c)之间;和第三内折线(V3),形成在曲折点(a)和第二内折线(V2)的内侧端(b)之间,由第三、第四外折线(R3,R4)和第三内折线(V3)包围的折入部(12)随着折皱的压缩被折叠到第二面折皱部(10S)的内部,第四外折线(R4)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第三外折线(R3)的长度。

    刀片装卸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67793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132938.4

    申请日:2013-04-17

    Inventor: 新田一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D5/0029 B23Q3/12 B28D5/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片装卸装置,该装置通过使法兰把持机构中的配合爪的前端爪部与设置于刀片夹持用法兰的配合用外周槽配合,并且保持这两者的配合固定状态并对旋转操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边从主轴的前端安装部拆卸该螺母边使该螺母向后方移动。此时,该螺母边使配合固定机构的球对抗弹性部件的弹性向主体内退避边移动。进而,在该螺母移动之后,使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而突出的球与螺母的前面侧配合,从而防止该螺母向前方移动而脱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