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和GM-CS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55762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571899.8

    申请日:2013-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FP和GM-CS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其沿载体转录方向依次连接有AFP基因、IRES序列和GM-CSF基因,或者沿载体转录方向依次连接有GM-CSF基因、IRES序列和AFP基因;所述AF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所述GM-CS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所述IRES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采用IRES序列来连接AFP基因和GM-CSF基因,能够在同一载体中同时表达甲胎蛋白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该重组载体可用于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既能发挥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又能靶向性地针对肝癌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AFP和GM-CS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5576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1899.8

    申请日:2013-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FP和GM-CS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其沿载体转录方向依次连接有AFP基因、IRES序列和GM-CSF基因,或者沿载体转录方向依次连接有GM-CSF基因、IRES序列和AFP基因;所述AF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所述GM-CS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所述IRES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采用IRES序列来连接AFP基因和GM-CSF基因,能够在同一载体中同时表达甲胎蛋白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该重组载体可用于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既能发挥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又能靶向性地针对肝癌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一种能够精准释放纳米酶的智能释放载体人工信号通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05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43724.2

    申请日:2024-03-04

    Inventor: 林俊堂 孙钰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精准释放纳米酶的智能释放载体人工信号通路结构,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智能释放载体人工信号通路结构位于间充质干细胞内,所述智能释放载体人工信号通路包括贯穿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膜上的识别结构和细胞膜内的响应结构;所述识别结构包括位于细胞膜外的亲和体、缺口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内的VP64;所述响应结构包括响应序列、IRES结构序列、mCherry基因序列、启动子序列、BFP标记序列,本发明能够智能的调控载体平台对纳米酶的释放,减少纳米酶的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一种MenSCs来源的Muse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04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10984.6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nSCs来源的Muse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的方法,属于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在诱导方法中增加了第二诱导培养基对Muse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所述第二诱导培养基包括980µL的α‑MEM培养基、20µL的FBS、1.275µL浓度为20µg/mL的bFGF和1µL浓度为25µg/mL的BDNF,所述第一诱导培养基包括960µL的Neurobasal培养基、20µL50倍的B27、10µL终浓度为2 mM的L‑glutamin、1.5µL浓度为20µg/mL的bFGF、1.5µL浓度为20µg/mL的EGF和10µL的双抗,本发明将MenSCs来源的Muse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并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了神经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555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811140906.8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该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状况,从而应用于制备诊断或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产品,丰富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检测手段。而且该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标志物能够抑制单核细胞THP‑1与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之间的粘附作用,以及抑制粘附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得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炎症的过度活化,因此还可以作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的分子药物靶点,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探索其防治药物提供新的实验理论基础和方向。

    一种提高UCMSC肺部输送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057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385256.4

    申请日:2020-05-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UCMSC细胞肺部输送效率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采用气管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输送的方法向肺部输送UCMSC细胞。该提高UCMSC细胞肺部输送效率的方法用于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可显著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

    一种小鼠脊髓体外电转基因方法、小鼠脊髓电转组织切片培养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8418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16045.X

    申请日:2018-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鼠脊髓体外电转基因方法、小鼠脊髓电转组织切片培养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神经系统基因功能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小鼠脊髓体外电转基因方法,包括:将胚鼠从母鼠子宫中取出,剥离出所述胚鼠的脊髓,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注射到所述离体脊髓的脊髓腔内,然后将电转仪的电极放到脊髓的两侧,其中正极放到需要转染一侧,进行电转,得电转脊髓。将电转后的脊髓进行组织切片培养,利用该方法可以建立小鼠脊髓电转组织切片培养模型,为外源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在脊髓中对神经元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寻找治疗脊髓疾病的有效手段;该方法更适合神经元的动态变化观察,是介于活体与细胞之间的一种研究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