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99326.8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安全壳和反应堆容器的铅基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堆坑的腔室内设有隔离围板,隔离围板与堆坑内壁之间形成外腔室,隔离围板与反应堆容器外壁之间形成内腔室,隔离围板穿设有将外腔室、内腔室连通的连通孔;冷却水箱的输出端口与外腔室的输入端口之间通过配置有隔离阀的管道连通设置,内腔室的输出端口与安全壳的内部空间连通;安全壳内壁设有至少一个收集器,收集器的输出端口与冷却水箱的输入端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余热排出系统采用非能动技术,在反应堆的正常排热途径失效时,不依赖外部动力电源导出堆芯余热,从而确保反应堆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49878.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铍慢化金属冷却反应堆小型化设计方法及反应堆,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标准燃料组件、混合燃料组件、异形氧化铍组件构成,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异形铍组件布置在堆芯最外圈,构成堆芯内反射层,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布置在堆芯内部,构成堆芯高功率密度区;所述标准燃料组件和混合燃料组件的燃料元件芯块为环形燃料芯块和氧化铍陶瓷小芯块构成的复合芯块,所述混合燃料组件和氧化铍组件的氧化铍棒元件芯块为氧化铍陶瓷大芯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金属冷却小型反应堆设计中面临的燃料富集度高、临界质量大、堆芯几何尺寸无法有效减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4442.1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核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偏差;将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偏差送入比例积分控制器,得到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控制量;获取热管反应堆热端温度控制量和需求负荷之和,得到需求功率;根据需求功率获取功率偏差;将功率偏差送入比例积分控制器,获取核功率控制量;将核功率控制量转换为旋转鼓给定转速,并将旋转鼓给定转速送到旋转鼓驱动机构,旋转鼓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鼓以旋转鼓给定转速转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反应堆核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利于热管反应堆的稳定运行,并提供多样化控制方式以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也有利于容错运行,提高热管反应堆的长期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76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19527.8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4B10/90 , H04B1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γ射线组合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包括沿信号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信息源、模数转换器、信号调制器、红外发射管、转换装置、红外接收管和信号解调器;将原始信息信号转换为初始电信号;将初始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辐射的红外线,将数字信号加载到红外线中,形成红外线信号;将红外线信号转换为γ射线信号;将γ射线信号转换为红外线信号;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将红外信号转换为输出电信号;接收输出电信号并解调后输出。本发明充分地结合γ射线通信和红外线通信方式的各自优势,由γ射线通信弥补红外线穿透能力不足、在电磁屏蔽环境下无法正常通信等问题,拓展了红外线和γ射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75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18234.8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射线强度调制通信系统及方法,包括沿信号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信息源、控制单元、屏蔽体、γ射线强度探测器和解调电路,通信系统还包括γ源,屏蔽体包括多个屏蔽强度区域;信息源用于将信息信号由模拟信号转化为初始电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初始电信号,驱动屏蔽体运动,使得多个屏蔽强度区域之间相互切换;当屏蔽体运动时,γ源放射出的γ射线穿过不同的屏蔽强度区域,使得穿过屏蔽体的γ射线具有多种强度,形成γ射线信号;根据γ射线信号的强度信息,将γ射线信号转化为输出电信号;将输出电信号解调为信息信号。本发明实现了利用γ射线的强度参数对γ射线进行调制并完成通信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80623.3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帆 , 李松蔚 , 邓坚 , 曾未 , 刘松涛 , 宋丹戎 , 余红星 , 冉旭 , 李峰 , 鲜麟 , 张丹 , 周科 , 刘余 , 邹志强 , 彭欢欢 , 杨韵佳 , 何晓强 , 陆雅哲 , 习蒙蒙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备循环回路的模块式氢气燃爆实验研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筒状试验本体和数据测量子系统,试验本体包括若干个模块式承压筒体,各个模块式承压筒体依次串联并相通;每个模块式承压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测量点,各个测量点均与数据测量子系统电连接;试验本体内一端设有点火装置,各个模块式承压筒体内均设有若干环状孔板扰流阵列;还包括气体注入子系统、抽真空子系统、气体循环子系统,气体注入子系统连通试验本体的一侧,试验本体的另一侧连通抽真空子系统;气体循环子系统连通试验本体,形成气体闭式循环回路。本发明系统设计具有模块式设计特征,装配简单,火焰燃烧速度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6798.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多种发电模式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该热管反应堆堆芯包括热管、燃料棒、堆内构件、堆内隔热层、反射层、旋转鼓、反应堆容器和反应性驱动机构,若干个热管和燃料棒布置在堆内构件内,堆内构件外套有堆内隔热层,堆内隔热层外套有反射层,反射层与堆内隔热层之间沿周向布置若干个旋转鼓,反射层外套有反应堆容器,反应性驱动机构位于反应堆容器底部,反应性驱动机构与旋转鼓的数量、布置方式相同。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反应堆堆芯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固有安全性高,具备模块化配置能力,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热电转换装置匹配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7679.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G21C1/32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反应堆系统及其能量转换方式,包括:反应堆基体111、热管组3、保温层4、电磁泵5、换热器108、回热器110、压缩机111、系统空气入口端113、透平109和系统能量输出端112;所述反应堆基体110内设置有热管组3,所述热管组3上设置有保温层4、电磁泵5和换热器108,所述换热器108上部还设置有换热器出口106和换热器入口107,所述换热器出口106通过透平109与系统能量输出端112连接;所述换热器入口107与回热器110一端连接,所述回热器110另一端通过压缩机111与系统空气入口端113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105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413199.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57 , G21C15/253 , G21C15/28 , F01K7/32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2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电转换工质的热管反应堆系统,热管反应堆位于一体化安全壳中心,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对称布置在热管反应堆两侧、并与回路压力维持系统连接;启动控制系统、停堆控制系统均与热管反应堆连接,回路压力维持系统、安全壳内温度控制系统均位于在一体化安全壳壳壁上,应急冷却系统位于热管反应堆和一体化安全壳形成的环腔内部;乏气冷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系统分别一体化安全壳底部、顶部壳壁上,并均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热电转换系统连接。本发明的系统显著降低了二回路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噪声小、发电效率高、结构紧凑、布置灵活方便固有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716.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热辐射散热的核反应堆隔热装置。本发明包括步进式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旋转架、隔热屏蔽弧形板、固定架以及辅助紧固件,驱动电机是整个系统结构的执行单元,与传动齿轮组连接,通过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动作,驱动传动齿轮组进行转动,驱动传动齿轮组与旋转架连接,旋转架与隔热屏蔽弧形板连接;固定架安装在反应堆容器的底部。本发明布置在堆芯外围,通过运动机构即可实现反应堆保温隔热和辐射散热,集反应堆隔热和屏蔽功能为一体,有效简化反应堆结构并实现本发明的多用途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