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31422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187294.9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9/24 , B82Y99/00 , H01J1/02 , H01J3/021 , H01J9/02 , H01J31/127 , H01J35/06 , H01J35/065 , H01J63/02 , H01J63/06 , H01J2203/0208 , H01J2235/062 , H01J2235/068 , H01J2329/4608 , Y10S977/9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状电极附接结构、一种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包括该电子发射器件的电子装置。该网状电极附接结构包括:基板,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粘附层,设置在基板上;以及网状电极,设置在基板上,粘附层在网状电极和基板之间,其中网状电极具有与至少一个开口所位于的区域相应的网状区域以及接触粘附层的粘附区域,粘附区域包括暴露粘附层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结合凹槽。这样的网状电极附接区域应用于电子发射器件的栅电极使得栅电极稳定地附接到绝缘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859801B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010198710.1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深圳市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24 , H01L31/18 , H01L3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02 , C23C16/517 , H01J37/32091 , H01J37/32577 , H01L31/202 ,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沉积室用放电电极板阵列,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放电电极板阵列其特征在于信号馈入组件的端面是矩形,腰部呈扁平状对应带屏蔽罩的阴极板背面中心区域内下凹矩形面内馈入口以面接触连接馈入电源信号放电。电极板阵列至少一组阴极板和一块阳极板,两块阴极板共用一块阴极板。效果在于以电极板中心面馈入,克服了一点或多点馈入因馈线距离造成的损耗。以射频/甚高频功率电源驱动可获得均匀电场大面积稳定放电,有效的消除驻波和趋肤效应,使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879192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480033328.8
申请日:2004-1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新王材料
IPC: H01J61/067 , H01J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02 , H01J61/04 , H01J61/0675 , Y10T428/12201 , Y10T428/12292 , Y10T428/12493 , Y10T428/12937 , Y10T428/129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与以Nb为主要成分形成的放电电极同等的寿命、放电特性,而且与支撑导体的焊接性优异、可降低材料成本的放电电极材料。本发明的放电电极用包覆结构具有:用纯Ni或以Ni为主要成分的Ni基合金或不锈钢形成的基层(1);和与上述基层(1)接合,用纯Nb或以Nb为主要成分的Nb基合金形成的表层(2)。在上述基板(1)与表层(2)之间可设有优选用不锈钢形成的中间层。另外,上述基层(1)为带板状,可以只在该基层(1)的中央部层压上述表层(2)。
-
公开(公告)号:CN104321999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380024212.7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5/14 , H01J1/02 , H04J1/02 , H04L5/001 , H04L5/0073 , H04L5/0092 , H04L5/1469 , H04W72/0413 , H04W72/042 , H04W72/0426 , H04W72/0446 , H04W72/082 , H04W72/1268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自适应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具体地,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通信可根据服务和邻蜂窝小区的时分双工(TDD)配置来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33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380037414.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SP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熙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88 , A61L2/14 , A61L9/22 , H01J1/02 , H01T19/04 , H01T23/00 , H05H1/2406 , H05H2001/2412 , H05H2001/24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介质阻挡放电式等离子产生电极结构。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包括: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突出部,形成于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或下部导电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电介质层,以大体上均匀的厚度形成于彼此相向设置的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至少一个内侧表面;特定的间隔(d),当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彼此紧密接触时,借助于所述导电电极突出部的突起效果,该间隔(d)形成于所述上部和下部导电电极与介电层之间或形成于彼此相向设置的介电层之间;在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上施加脉冲或交流电源以产生等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334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37414.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SP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熙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88 , A61L2/14 , A61L9/22 , H01J1/02 , H01T19/04 , H01T23/00 , H05H1/2406 , H05H2001/2412 , H05H2001/24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介质阻挡放电式等离子产生电极结构。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包括: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至少一个导电电极突出部,形成于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或下部导电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电介质层,以大体上均匀的厚度形成于彼此相向设置的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至少一个内侧表面;特定的间隔(d),当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彼此紧密接触时,借助于所述导电电极突出部的突起效果,该间隔(d)形成于所述上部和下部导电电极与介电层之间或形成于彼此相向设置的介电层之间;在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和下部导电电极上施加脉冲或交流电源以产生等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165883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10162507.7
申请日:2007-10-1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3/48 , H01L21/28 , H01L27/146 , H01L27/32 , H01L31/0224 , H01L31/18 , H01J17/04 , H01J29/02 , H01J9/02 , G06F3/042 , G02F1/1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导电分散剂的透明碳纳米管(CNT)电极。该透明CNT电极包括透明基底和形成在透明基底的表面上的CNT薄膜,其中,CNT薄膜由包含CNT和掺杂的分散剂的CNT组合物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透明CNT电极的制造方法。该透明CNT电极显示出优异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室温湿法工艺按照经济且简单的方式制造该透明CNT电极,并且该透明CNT电极可应用于柔性显示器。该透明CTN电极可用于制造需要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的各种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和触摸屏面板。
-
公开(公告)号:CN101656186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167373.7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04 , H01J1/02 , H01J1/316 , H01J3/021 , H01J9/025 , H01J29/04 , H01J63/02 , H01J2201/316 , H01J2203/02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发光装置。该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一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在基板上延伸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多个第一电极中的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以及在第一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和在第二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其中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59887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080048670.0
申请日:2010-09-29
IPC: H05G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系统,特别地涉及用于生成EUV辐射和/或软X射线的气体放电装置的电极系统。该电极系统包括由电极材料形成的至少两个电极(1 2),该电极材料包含Mo或W或者Mo或W的合金以作为主要组分。该电极材料具有细晶粒结构,且细晶粒结构具有≤ 500 nm的平均尺寸的细晶粒。利用所提出的电极系统,实现了电极的高的热机械耐受性和高的热化学耐受性。因此,该电极系统可用于使用液态Sn且高温运行的已知EUV光源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109343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180034905.5
申请日:2011-07-07
Applicant: 于利奇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02 , C23C14/52 , C23C16/44 , C23C16/5096 , C23C16/52 , G01J3/44 , H01J37/32 , H01J37/32623 , H01J37/329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等离子体室中产生等离子体的rf电极,其特征在于光学通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室,包括rf电极和具有用于容纳衬底的衬底固定器的反电极,其中在rf电极和反电极之间能够构成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高频交变场。该等离子体室的特征在于具有光学通孔的rf电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等离子体室中对层或等离子体进行原位分析或原位处理的方法,其中该层设置在反电极上并且在朝向层的一侧上设置rf电极。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选择具有光学通孔的rf电极,并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步骤,在所述步骤中电磁辐射为了对层或等离子体进行分析或处理的目的通过光学通孔引导,并且在于至少一个其它步骤,在所述步骤中所散射或发射或反射的辐射被输送到分析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