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81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548030.6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1D21/02 , G06Q10/20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交通蓄电池智能维护系统,包括:采集轨道交通蓄电池运行数据的多个传感器,用以监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材料应力,气体压力和气体温度;电池失效评估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参数数据,通过向量机模型计算蓄电池的第一失效概率;根据蓄电池的失效条件下各特征的贝叶斯模型概率分布计算蓄电池的第二失效概率;误差评估模块,基于蓄电池的第一失效概率P1和第二失效概率P2,计算两者的差异度;数据分析模块,将差异度与设定阈值比较,当所述差异度超出阈值时触发预警信号。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蓄电池的实时智能监测和失效预警,提高了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蓄电池故障导致的运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798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34656.3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轨道锂电池生产用极耳整形裁切装置及方法,所述上裁刀和下裁刀上均设置有裁切部,所述上裁刀的底端和下裁刀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裁刀和下裁刀相接触的格挡机构,所述上裁刀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打磨部,在格挡机构的阻挡作用下,上裁刀和下裁刀相向运动将极耳不完全裁切后,上裁刀和下裁刀同时下行完成对极耳的完全裁切,本发明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极耳裁切后出现翻折的问题,从而能够直接减少极耳裁切工序结束的压合机构,本发明在裁切的过程中,首先上料机构将极耳送入到上裁刀和下裁刀的中间位置,通过上裁刀和下裁刀的相向运动首先实现对极耳的不完全裁切。
-
公开(公告)号:CN11676703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33889.9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用途供电轨的双牵引网供电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接触网、多用途供电轨和走行轨,牵引变电所内,牵引机组的正极与正极母线连接,所述正极母线分别通过馈线电缆与所述接触网、多用途供电轨连接,所述馈线电缆上设置有正极直流开关,所述牵引机组的负极与负极母线连接,所述负极母线通过回流电缆A与所述多用途供电轨连接,所述回流电缆A上设置有负极开关,所述负极母线通过回流电缆B与所述走行轨连接,所述回流电缆B上设置有二极管。本发明提供了二种牵引供电方式,接触网发生故障时,多用途供电轨作为牵引网正极,走行轨作为牵引网负极,保证列车可驶入临近车站后再进行乘车疏散,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50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91565.0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芯封装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密封性检测的锂电池生产用封装设备及方法,包括用于放置锂电池的工作台,该设备还包括两个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底端内侧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用于抽气或充气的气压抽放机构,两个放置箱之间设置有气压对比机构,通过观察气压对比机构实现锂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该设备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通过气缸驱动并滑动连接有电动推杆,这种密封的检测机构,能够使多个锂电池进行同时同步的检测,从而极大的增加了锂电池密封性的检测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密封检测而需要进行二次密封的问题,减少了操作步骤,进一步增加锂电池密封性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23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50032.9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隧道沉降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监测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下弧形轨、上弧形轨和移动架;所述下弧形轨的上侧设有上弧形轨。本发明使用时,启动减速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通过在齿条带动移动架沿着下弧形轨和上弧形轨之间的空隙往复移动,通过多个下滚轮与上滚轮,便于移动架能够平稳移动,接触辊沿着隧道的拱形顶面滚动,当某一处出现沉降变形时,接触辊则会受到压力,通过连接杆下压升降板,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到升降板的下表面与激光发射点的距离缩小,将数据信号传输至计算机,从而分析该处沉降变形的数据,对地铁隧道内壁的沉降情况反复监测,便捷性较好,无需安装多个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76703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33889.9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用途供电轨的双牵引网供电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接触网、多用途供电轨和走行轨,牵引变电所内,牵引机组的正极与正极母线连接,所述正极母线分别通过馈线电缆与所述接触网、多用途供电轨连接,所述馈线电缆上设置有正极直流开关,所述牵引机组的负极与负极母线连接,所述负极母线通过回流电缆A与所述多用途供电轨连接,所述回流电缆A上设置有负极开关,所述负极母线通过回流电缆B与所述走行轨连接,所述回流电缆B上设置有二极管。本发明提供了二种牵引供电方式,接触网发生故障时,多用途供电轨作为牵引网正极,走行轨作为牵引网负极,保证列车可驶入临近车站后再进行乘车疏散,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8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34656.3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轨道锂电池生产用极耳整形裁切装置及方法,所述上裁刀和下裁刀上均设置有裁切部,所述上裁刀的底端和下裁刀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裁刀和下裁刀相接触的格挡机构,所述上裁刀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打磨部,在格挡机构的阻挡作用下,上裁刀和下裁刀相向运动将极耳不完全裁切后,上裁刀和下裁刀同时下行完成对极耳的完全裁切,本发明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极耳裁切后出现翻折的问题,从而能够直接减少极耳裁切工序结束的压合机构,本发明在裁切的过程中,首先上料机构将极耳送入到上裁刀和下裁刀的中间位置,通过上裁刀和下裁刀的相向运动首先实现对极耳的不完全裁切。
-
公开(公告)号:CN11757092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0030.X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斜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铁监测的自动化移动测斜装置,包括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上方设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本发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使得矩形座带动滚轮从连接箱内移出,启动第三电机通过矩形杆带动测量杆向下移动至基坑内,启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螺杆转动带动齿条向左移动,齿条通过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测量杆转动与基坑的一侧倾斜面接触,通过量角板上的角度对基坑斜度进行测量,能够自动进行测斜作业,避免当测量者手出现抖动时造成测量杆发生轻微的转动造成了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对滚轮进行收纳的功能,同时方便进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8505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0280.6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IPC: A62C3/16 , A62C31/05 , A62C31/28 , A62C37/14 , H01M10/4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7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感温功能和自动灭火功能的蓄电池箱体,包括底板和电池箱主体,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顶部活动接,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非贮压式全氟己酮灭火箱。本发明感温探火管受热出现破损联通非贮压式全氟己酮灭火箱,灭火剂排入至至喷头内,喷头将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作业,电池箱主体内的热量通过盖板传递至铝散热片上,紧接着启动电机,电机持续工作能够带动矩形板循环左右移动,使得位于矩形盒内的水处于循环的状态,能够充分的对铝散热片上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提高了散热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探测灭火效率,不采用干粉灭火,且在灭火完成后能够及时的将热量散出,给灭火作业带来了有利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1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9489.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低摩擦涂层在顶管外表面的应用,一种基于复合低摩擦涂层的顶管顶进施工方法。所述复合低摩擦涂层包含: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与顶管外表面邻接;固态或凝胶态的润滑层,所述润滑层位于胶粘层的外侧,是复合低摩擦涂层的最外暴露层,用于降低顶管顶进施工中顶管与土体间的摩擦。本发明对传统顶管管节进行了改进,在其外表面设置复合低摩擦涂层,显著降低了其顶入时与土体间的摩擦,无需再使用触变泥浆润滑减阻,从而也消除了置换泥浆的施工环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