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5692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610152324.2

    申请日:2006-09-26

    Inventor: 木野等 岩尾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22

    Abstract: 一种进气道主体,通过整体方式连接多个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分体如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形成为在其内部具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通道的中空管状,并且在第二分体的道壁中具有在进气通道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建立连通的开口。透气件以覆盖开口这样一种方式嵌件成型在第二分体中。透气件在其外缘上具有浸渍热塑性树脂的结合部。第二分体在开口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垂壁部,该垂壁部沿开口的内缘从第二分体的道壁向外凸出,以及,透气件的结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嵌在垂壁部中,使透气件的结合部在厚度方向保持在垂壁部中。

    温度调整装置
    2.
    发明公开
    温度调整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32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132551.4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抑制电池组中的电池的劣化。温度调整装置(100、100a)具有:绝缘层(400),配置为与多个电池(Bt)的底部接触;及流路形成部件(110),隔着绝缘层而位于多个电池的相反侧,并且形成冷却介质的流路(112)。流路具有:多个冷却流路(f1‑f10),隔着绝缘层而与多个电池中的互不相同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电池的底面相对;共通流入路(112a),与多个冷却流路连接,使冷却介质流入;及共通排出路(112b),对从多个冷却流路排出的冷却介质进行汇集排出。在作为多个冷却流路的截面积的相对于绝缘层中与底面接触的面平行的剖面的截面积中,与多个电池中的第1电池对应的冷却流路的截面积,大于与使用状态下温度低于第1电池的第2电池对应的冷却流路的截面积。

    进气管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3832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51259.X

    申请日:2005-03-03

    Inventor: 木野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3/02

    Abstract: 一种进气管放置于发动机舱内,并具有用于形成空气通道的壁部,该空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导入发动机燃烧室。支撑部件放置在该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当预设值或者更大的压力从外部施加到该壁部时,支撑部件被压缩,以及当该压力减弱时,至少支撑部件的一部分弹性地复原。

    注油盒的密封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9290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372638.3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油盒的密封构造,其不会使车体侧面板的安装面变形,且密封性优异。注油盒(3)具有主体部件(1)和密封部件(2)。主体部件(1)具有盒体部(11)和收容壁(12),该收容壁(12)从盒体部(11)的侧壁朝向外侧鼓出,对盖体(7)的臂部(71)进行收容。在收容壁(12)的基底部(12c)和凸缘部(15)之间配置车体侧面板(6)的安装面(61),在凸缘部与安装面(61)之间具有向平面方向变宽的间隙(10)。密封部件(2)固定在凸缘部上,突出地设置有密封唇(21)。密封唇向安装面(61)延伸且向开口(13)的外周侧倾斜。密封唇的根部(21a)的外侧基点(21b)配置在凸缘部上。

    车辆进气道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0323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610058439.5

    申请日:2006-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564 B60H1/242 B60R21/34 F02M35/161

    Abstract: 一种进气道,具有:设有作为接合机构的环形接合槽的扣环,固定于支柱部的远端部;配合接合机构,具有作为脱离开口的通孔,并且通过限定此通孔的开口周缘部,可与环形接合槽分开,配合接合机构形成于下道壁部中与支柱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如果预定值或超出预定值的外部荷载施加于上道壁部,并因此解除环形接合槽与开口周缘部之间的接合状态,则支柱部进入通孔而无破裂或损坏,并使上道壁部朝向下道壁部侧变形。

    注油盒的密封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9290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72638.3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油盒的密封构造,其不会使车体侧面板的安装面变形,且密封性优异。注油盒(3)具有主体部件(1)和密封部件(2)。主体部件(1)具有盒体部(11)和收容壁(12),该收容壁(12)从盒体部(11)的侧壁朝向外侧鼓出,对盖体(7)的臂部(71)进行收容。在收容壁(12)的基底部(12c)和凸缘部(15)之间配置车体侧面板(6)的安装面(61),在凸缘部与安装面(61)之间具有向平面方向变宽的间隙(10)。密封部件(2)固定在凸缘部上,突出地设置有密封唇(21)。密封唇向安装面(61)延伸且向开口(13)的外周侧倾斜。密封唇的根部(21a)的外侧基点(21b)配置在凸缘部上。

    进气道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0284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52324.2

    申请日:2006-09-26

    Inventor: 木野等 岩尾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22

    Abstract: 一种进气道主体,通过整体方式连接多个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分体如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形成为在其内部具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通道的中空管状,并且在第二分体的道壁中具有在进气通道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建立连通的开口。透气件以覆盖开口这样一种方式嵌件成型在第二分体中。透气件在其外缘上具有浸渍热塑性树脂的结合部。第二分体在开口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垂壁部,该垂壁部沿开口的内缘从第二分体的道壁向外凸出,以及,透气件的结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嵌在垂壁部中,使透气件的结合部在厚度方向保持在垂壁部中。

    汽车进气道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0845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510023049.X

    申请日:2005-12-28

    Inventor: 木野等 岩尾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气道,其中支柱部隆起的末端部与上道壁部背侧处在非结合的状态,并且由球状邻接及滑动部构成该末端部,可以使球状邻接及滑动部通过点接触与上道壁部背侧邻接,并且使球状邻接及接触部能相对背侧滑动。从上道壁部将向下的压力施加到球状邻接及滑动部上时,引起球状邻接及滑动部相对背侧滑动,并同时使支柱部的根部变形,从而允许支柱部斜向下倾倒。

    进气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36676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10051259.X

    申请日:2005-03-03

    Inventor: 木野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3/02

    Abstract: 一种进气管放置于发动机舱内,并具有用于形成空气通道的壁部,该空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导入发动机燃烧室。支撑部件放置在该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当预设值或者更大的压力从外部施加到该壁部时,支撑部件被压缩,以及当该压力减弱时,至少支撑部件的一部分弹性地复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