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855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1402146.3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J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通气孔塞。在安装于壳体的通气孔塞中不用在壳体与通气孔塞之间设置特别的防脱机构就能够防止通气孔塞的脱离。在通气孔主体(20)形成抵接部(50),所述抵接部(50)在塞固定部(18)相对于连通孔(16)而向壳体(12)的外部空间侧进行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与托架(48)抵接,该托架(48)设置于在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的状态下塞固定部(18)不会从连通孔(16)脱落的范围的位置,因此,即使通气孔塞(14)向从连通孔(16)脱离的方向移动,由于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所以也会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脱落。因此,能够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的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1424331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3039.8
申请日:2008-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05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F16H57/0404 , F16H57/0424 , F16H57/0443 , F16H57/0445 , F16H57/0476 , F16H57/0484 , Y02T10/6239
Abstract: 一种机油润滑构造,包括:壳体(6),其具有收纳第一电动发电机(2)的收纳室(62a);油底壳(7),其被设置在壳体(6)的下方并具有储存机油的储油室;机油供给部,其具有用于从储油室吸入机油的吸入口(75a)并通过吸入口(75a)将储存在所述储油室中的机油供给第一电动发电机(2);以及机油回流孔(63a),其被形成在油底壳(7)的前方一侧的壳体(6)的底表面上。在储油室中设置有导管构件(73)。导管构件(73)的一端部(73a)与机油回流孔(63a)连接并且导管构件(73)的另一端部(73b)位于比吸入口(75a)更后方。因此,提供了一种机油润滑构造,当车辆紧急制动或下坡行进时在油底壳(7)连同壳体(6)向前倾斜的情形下,所述机油润滑构造能够防止空气被吸进吸入口(75a)。
-
公开(公告)号:CN101160481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680012940.6
申请日:200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20 , B60K1/02 , B60K6/405 , B60K6/445 , B60K2001/003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5/2054 , F02N11/04 , F02N2250/08 , F16H57/0421 , H02K9/19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41 , Y02T10/645 , Y02T10/7077 , Y02T10/72 , Y02T10/7275 , Y02T90/16
Abstract: 一种油路结构包括:电动机壳体(21),具有接合表面(21a)并具有形成在其中并在接合表面(21a)上开口的冷却油路(22);发电机壳体(31),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冷却油路(32),并接合到接合表面(21a)使得冷却油路(22、32)彼此连通;O型环(46),在冷却油路(22、32)之间进行密封;平垫圈(41),限制流经油路的油流率。在发电机壳体(31)中,在邻近于接合表面(21a)并位于冷却油路(32)路线上的位置处形成凹入部分(33)。在凹入部分(33)中,布置与接合表面(21a)接触的O型环(46)以及平垫圈(41),平垫圈(41)位于O型环(46)的跟接合表面(21a)相反那侧。平垫圈(41)夹在O型环(46)与底表面(34)之间。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确保可靠密封并能用简单结构调整流率的油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968975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80072182.7
申请日:2013-06-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 F16H57/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3 , F16H57/027 , F16H57/0423 , F16H57/0457 , F16H2057/0205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即使在进行拢起润滑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或者抑制润滑油从通气孔的喷出。靠近齿圈(16)的侧面配置有分离壁板(26),所述分离壁板将容纳室(12)的内部划分成配置齿圈(16)的第一贮存部(27)和使返回集油盘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的第二贮存部(28),该分离壁板(26)配备有:本体部分(30),所述本体部分配置在齿圈(16)的侧面和与该侧面对向的容纳室(12)的壁面之间;弯曲片部(29),所述弯曲片部相对于本体部分(30)弯曲地形成在本体部分(30)的上部,以便将通气孔相对于借助齿圈(16)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向齿圈(16)的上方飞移的润滑油遮蔽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00593071C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680010087.4
申请日:200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6/445 , B60K6/52 , B60L1/003 , B60L11/14 , B60L15/20 , B60L2240/12 , B60L2240/36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485 , B60L2250/16 , B60L2250/26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30 , B60W30/194 , B60W2510/107 , F01M5/025 , F16H57/0413 , F16H57/0434 , F16H59/72 , F16H2037/0873 , Y02T10/6239 , Y02T10/6265 , Y02T10/6286 , Y02T10/645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在设定油温升高处理模式中,本发明的驱动控制技术起动发动机以机械油泵,该油泵压力供应润滑油液流用于变速器的机械部分及其他相关部分(步骤S100),驱动控制技术致动压力供应润滑油液流的电子油泵(步骤S110),并将变速器中的制动器B1置于半啮合状态(步骤S120)。然后以较低的输出功率驱动邻近变速器布置的电机(步骤S130至S170)。上述设置有效地加速了电机生热并确保了润滑油温度的快速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0489348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410082553.2
申请日:2004-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34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Y02T10/7258
Abstract: 一种油泵的润滑结构,将输入轴(17)的旋转通过齿轮(45,43)增速后传递到油泵(30)的驱动轴(31)。在油泵(30)上设置润滑油孔(50),从排出侧油室(37)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润滑油孔(50)供给到径向轴承(32)的第1滑动面(32a)。另外,通过设置储油容器(61)的切口部(61b)和第1凸棱(62),将从输入轴(17)侧通过油路(a、b、c)、储油容器(61)供给到轴承(56)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供给到自由旋转地支撑推力垫圈(46)的第2滑动面(47a)。由此,可以增加供给到自由旋转地支撑相对于输入轴而增速旋转的油泵的驱动轴的径向轴承的第1滑动面和推力轴承的第2滑动面的润滑油量。
-
公开(公告)号:CN1292931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03152367.6
申请日:2003-07-30
IPC: B60K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28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0 , B60K6/445 , B60K6/547 , F16H3/727 , F16H2037/0873 , Y02T10/6239 , Y10S903/911 , Y10T477/23 , Y10T477/26
Abstract: 一种混合驱动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所述混合驱动装置,将内燃发动机(5)的输出通过对控制用电动机(7)进行控制,由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机构(9)进行无级变速后向输出轴(16)传递。驱动用电动机(101)的输出,由自动变速装置(301)变速成2档减速转动后向输出轴(16)输入。变速装置(301),在低车速时进行大的减速,获得所希望的力矩,而在高车速时进行小的减速,获得所希望的转速。这种混合驱动装置,作为辅助于驱动用电动机的输出而向驱动车轮传动的混合驱动装置,当汽车要求驱动力大的情况下,可以解决大型化、车辆搭载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3855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811402146.3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J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通气孔塞。在安装于壳体的通气孔塞中不用在壳体与通气孔塞之间设置特别的防脱机构就能够防止通气孔塞的脱离。在通气孔主体(20)形成抵接部(50),所述抵接部(50)在塞固定部(18)相对于连通孔(16)而向壳体(12)的外部空间侧进行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与托架(48)抵接,该托架(48)设置于在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的状态下塞固定部(18)不会从连通孔(16)脱落的范围的位置,因此,即使通气孔塞(14)向从连通孔(16)脱离的方向移动,由于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所以也会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脱落。因此,能够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的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439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80010087.4
申请日:200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00 , B60K6/445 , B60K6/52 , B60L1/003 , B60L11/14 , B60L15/20 , B60L2240/12 , B60L2240/36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485 , B60L2250/16 , B60L2250/26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30 , B60W30/194 , B60W2510/107 , F01M5/025 , F16H57/0413 , F16H57/0434 , F16H59/72 , F16H2037/0873 , Y02T10/6239 , Y02T10/6265 , Y02T10/6286 , Y02T10/645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在设定油温升高处理模式中,本发明的驱动控制技术起动发动机以机械油泵,该油泵压力供应润滑油液流用于变速器的机械部分及其他相关部分(步骤S100),驱动控制技术致动压力供应润滑油液流的电子油泵(步骤S110),并将变速器中的制动器B1置于半啮合状态(步骤S120)。然后以较低的输出功率驱动邻近变速器布置的电机(步骤S130至S170)。上述设置有效地加速了电机生热并确保了润滑油温度的快速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703334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2826416.9
申请日:2002-1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 Y02T10/641 , Y02T10/7077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分配机构以及第二电动发电机。第一电动发电机主要作用为一个发电机。动力分配机构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分配成供给第一电动发电机的动力和供给驱动车轮的动力。第二电动发电机的外径比第一电动发电机的外径小,并位于与发动机相对的第一电动发电机一侧。第二电动发电机主要作用为电动机,并产生动力,对驱动车轮进行辅助驱动。这种动力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有所不同。另外,在该驱动装置中,具有一个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布置于与发动机相对的第二电动发电机一侧,其外径比第二电动发电机的外径小,用于减小第二电动发电机的转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