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运营故障应急联动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194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595391.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运营故障应急联动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S1,获取地铁运营应急联动主体;S2,获取地铁运营故障运营和运维信息;S3,获取地铁运营故障中两个直接影响对象车内乘客P和地铁设备D,并将车内乘客P和地铁设备D映射到应急服务需求区Sq,根据其中每个独立的需求分解出需要的服务功能并收集到应急服务需求池Sp中;S4,将应急联动主体进行功能分解,得到每一个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集合so,获取每一项服务被车内乘客、地铁设备以及联动对象需求的权重Won以及服务提供者的权重W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实现跨专业、跨部门协同通信,同时保证了专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独立性等优点。

    一种地铁运营故障应急联动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1949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1595391.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运营故障应急联动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S1,获取地铁运营应急联动主体;S2,获取地铁运营故障运营和运维信息;S3,获取地铁运营故障中两个直接影响对象车内乘客P和地铁设备D,并将车内乘客P和地铁设备D映射到应急服务需求区Sq,根据其中每个独立的需求分解出需要的服务功能并收集到应急服务需求池Sp中;S4,将应急联动主体进行功能分解,得到每一个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集合so,获取每一项服务被车内乘客、地铁设备以及联动对象需求的权重Won以及服务提供者的权重W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实现跨专业、跨部门协同通信,同时保证了专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独立性等优点。

    基于工作流的多专业故障闭环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76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79342.3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多专业故障闭环管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模块,用于将多个专业系统的故障数据接入源业务系统数据,得到融合的一体化数据;数据库模块,用于对融合的一体化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服务,并通过持久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工作流模块,用于与所述数据库模块接口交互,实现故障信息在不同专业间的流转;应用服务模块,用于与所述工作流模块接口交互,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数据动态。本发明能够提升城轨多专业系统间的协同和故障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全局共享。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车站客流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98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548675.1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车站客流监测方法,包含步骤:S1、通过若干第一三维网格离散化车站的建筑信息模型为离散化建筑信息模型,转换离散化建筑信息模型为离散化平面建筑信息模型,该离散化平面建筑信息模型包含若干与第一三维网格对应的二维网格;S2、通过若干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车站监控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若干第二三维网格离散化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区域;S3、识别图像信息中的人员及其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将该人员归到对应的第二三维网格,获取归到第二三维网格的人员数并映射到对应的二维网格;S4、对所有二维网格的人员数求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车站客流监测系统。

    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可视化建模方法及介质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266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13946.1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可视化建模方法及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列控工程数据,并从列控工程数据中提取待仿真的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仿真数据;将仿真数据对应转换为用以构建列控数据拓扑模型的节点;根据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实际轨道连接关系确定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并根据连接关系和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确定用以构建列控数据拓扑模型的有向边;根据节点和有向边构建列控数据拓扑模型,并通过列控数据拓扑模型对列车运行基础环境进行仿真。本发明所仿真的列车运行基础环境能够保证拓扑模型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提升数据的查询、维护和管理效率,以及有效缩短仿真模型的开发周期,提高场景变换的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