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453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65222.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23/72 , B01J23/83 , C07C29/149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二元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主金属Cu、助金属M,及SiO2载体;通过烷氧基金属化合物和烷基硅醇反应,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为硅烷氧基铜,经过焙烧之后,其二氧化硅表面部分羟基被金属氧键取代,对β‑羟基脱水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催化剂可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反应,转化率可达90‑100%,1,3‑丙二醇选择性达70‑85%。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414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679038.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31/22 , C07F15/06 , C07C67/37 , C07C69/6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氧乙烷、一氧化碳、有机醇通过催化反应生成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其中使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结构通式为{[(R2)(R3)P(R1)N‑L‑P(R4)(R5)]M(CO)n}+[M(CO)m]ˉ或为{[(R2)(R3)P(R1)N‑L‑P(R4)(R5)]M(CO)n}·[M(CO)m]。催化反应温度0~250℃,反应压力0.1~60MPa,反应时间与催化剂的浓度关联,与反应物的量关联,催化剂的浓度为0.001‑100mmol/L,助剂的浓度为催化剂浓度的0.01~10%。高活性实施例中,环氧烷烃转化率达96.8~99.2%,3‑羟基丙酸酯选择性达94.5~98.6%。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33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1665222.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23/72 , B01J23/83 , C07C29/149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二元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主金属Cu、助金属M,及SiO2载体;通过烷氧基金属化合物和烷基硅醇反应,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为硅烷氧基铜,经过焙烧之后,其二氧化硅表面部分羟基被金属氧键取代,对β‑羟基脱水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催化剂可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反应,转化率可达90‑100%,1,3‑丙二醇选择性达70‑85%。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509398.4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C29/154 , C07C67/37 , B01J31/22 , C07C31/20 , C07C69/675
Abstract: 环氧乙烷耦合合成气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涉及制备1,3-丙二醇的领域,环氧乙烷、一氧化碳和醇类分子通过开环-羰化-酯化的催化反应制备3-羟基丙酸酯,以及3-羟基丙酸酯通过加氢的催化反应制备1,3-丙二醇。环氧乙烷、一氧化碳和醇的催化反应是使用N,O-配体配位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有机溶剂和助剂作用下实现3-羟基丙酸酯的制备,3-羟基丙酸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7%。3-羟基丙酸酯和氢气的催化反应是使用含铜混金属硅氧催化剂,1,3-丙二醇的产率可以达到73%。第二步加氢催化反应中生成的醇可以循环用于第一步开环-羰化-酯化催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28906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1656009.4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31/22 , B01J31/20 , C07C67/36 , C07C69/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金属催化剂[(C5H4N‑2‑CH=N‑R)mMLn]+[Co(CO)4]‑,(m=1,2)及其制备方法,也提供了使用这种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一氧化碳和有机醇反应制备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使用该二元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3‑羟基丙酸酯,具有很高的环氧烷烃转化率以及3‑羟基丙酸酯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4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9038.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31/22 , C07F15/06 , C07C67/37 , C07C69/6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氧乙烷、一氧化碳、有机醇通过催化反应生成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其中使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结构通式为{[(R2)(R3)P(R1)N‑L‑P(R4)(R5)]M(CO)n}+[M(CO)m]ˉ或为{[(R2)(R3)P(R1)N‑L‑P(R4)(R5)]M(CO)n}·[M(CO)m]。催化反应温度0~250℃,反应压力0.1~60MPa,反应时间与催化剂的浓度关联,与反应物的量关联,催化剂的浓度为0.001‑100mmol/L,助剂的浓度为催化剂浓度的0.01~10%。高活性实施例中,环氧烷烃转化率达96.8~99.2%,3‑羟基丙酸酯选择性达94.5~98.6%。
-
公开(公告)号:CN1142890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56009.4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汕头市龙湖区化学化工实验室
IPC: B01J31/22 , B01J31/20 , C07C67/36 , C07C69/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金属催化剂[(C5H4N‑2‑CH=N‑R)mMLn]+[Co(CO)4]‑,(m=1,2)及其制备方法,也提供了使用这种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一氧化碳和有机醇反应制备3‑羟基丙酸酯的方法。使用该二元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3‑羟基丙酸酯,具有很高的环氧烷烃转化率以及3‑羟基丙酸酯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019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9320.7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3/80 , B01J23/89 , B01J23/889 , B01J23/83 , C07C29/149 ,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型混价态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掺杂型混价态铜催化剂包括载体和金属元素组分,所述金属元素组分包括Cu(0)、Cu(I)、0价的其它金属元素M′和其它价态的其它金属元素M″。该催化剂可应用于丙二酸酯类或3‑羟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加氢制1,3‑丙二醇。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16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509398.4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C29/154 , C07C67/37 , B01J31/22 , C07C31/20 , C07C69/675
Abstract: 环氧乙烷耦合合成气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涉及制备1,3‑丙二醇的领域,环氧乙烷、一氧化碳和醇类分子通过开环‑羰化‑酯化的催化反应制备3‑羟基丙酸酯,以及3‑羟基丙酸酯通过加氢的催化反应制备1,3‑丙二醇。环氧乙烷、一氧化碳和醇的催化反应是使用N,O‑配体配位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有机溶剂和助剂作用下实现3‑羟基丙酸酯的制备,3‑羟基丙酸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7%。3‑羟基丙酸酯和氢气的催化反应是使用含铜混金属硅氧催化剂,1,3‑丙二醇的产率可以达到73%。第二步加氢催化反应中生成的醇可以循环用于第一步开环‑羰化‑酯化催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523755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431105.7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式I化合物,其中:1-芘丁酰胺基在吡啶环的2位或3或4位取代,-B(OH)2在苯环的间或对位取代,X为F、Cl、Br或I。该化合物可以作为荧光分子探针用于糖类物质的检测。该化合物水溶性好,荧光强度高,对糖类物质显示高效的检测性能。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化合物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在检测糖类物质中的用途,还涉及应用通式I化合物检测糖类物质特别是检测烟草中水溶性总糖的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简便经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