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885019.1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抑制在车辆碰撞时从前副车架向车身侧传递碰撞载荷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具备:左右一对纵梁(16、16),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18),其在左右一对纵梁(16、16)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稳定器安装部(26),其设置于各纵梁(16),供稳定器(24)安装;及变形促进部(30),其在车辆碰撞时,促进各纵梁(16)朝向下方弯折变形,该变形促进部(30)设置于横梁(18)与稳定器安装部(26)之间。

    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3950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910310774.7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在车身地板的下方搭载有蓄电池封装体的电动车辆中,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确保前面碰撞时的车架的压溃行程。车架的后端部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架的后端部重叠,因此因前面碰撞而后退的车架的后端部与托架抵接,车架沿着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滑动而落下,由此能够防止在碰撞末期由于与蓄电池封装体的干涉而车架的压溃行程减少。另外,无需对蓄电池封装体自身实施设计变更,仅是利用将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车身地板的托架并变更托架的倾斜角、位置,就能够调整与车架的后端的抵接关系,因此成本极低。

    前副车架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5270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880097939.0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侧车架构造,其即使在输入有偏置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前侧车架脱落。前侧车架构造包括:左右一对纵构件(16、16),其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横梁(18),其在左右一对纵构件(16、16)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载荷承受部(34、34),其沿车宽方向分离地设置于底板(28),所述前侧车架构造将各纵构件(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以与各载荷承受部(3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各纵构件(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5)大于各纵构件(16)的基部(46)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4)(W5>W4)。

    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31611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47628.4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一种能够实现收容多个电气设备的空间的省空间化的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1)具备:车身(2),其具有乘客空间(S1)及设于乘客空间(S1)的前方的收容空间(S2);多个电气设备(连接板(3)、充电器(4)、变压器(5)、蓄电池加热器(6)),它们收容于收容空间(S2);以及框架体(12),其将多个电气设备沿上下重叠地保持,在多个电气设备中的位于比规定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特定电气设备(充电器(4)、变压器(5)、蓄电池加热器(6))中,在车身(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特定电气设备、或者在车身(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特定电气设备越配置在下方。

    前副车架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0884412.9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调和(兼顾)使碰撞时的前副车架的脱落与前副车架的刚性、强度的提高这两者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16、16)和将各纵梁(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与作为车身侧构件的外伸支架(22)连结的左右一对托架(24、24),各托架(24)具有与各纵梁(16)紧固的第一紧固部(34)和与外伸支架(22)紧固的第二紧固部(36),在第二紧固部(36)设置有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促进托架(24)从第二紧固部(36)脱落的狭缝(40)(脱落促进部)。

    前副车架构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52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80097939.0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侧车架构造,其即使在输入有偏置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前侧车架脱落。前侧车架构造包括:左右一对纵构件(16、16),其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横梁(18),其在左右一对纵构件(16、16)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载荷承受部(34、34),其沿车宽方向分离地设置于底板(28),所述前侧车架构造将各纵构件(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以与各载荷承受部(3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各纵构件(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5)大于各纵构件(16)的基部(46)的车宽方向的尺寸(W4)(W5>W4)。

    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3161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10247628.4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一种能够实现收容多个电气设备的空间的省空间化的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电动机动车中的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1)具备:车身(2),其具有乘客空间(S1)及设于乘客空间(S1)的前方的收容空间(S2);多个电气设备(连接板(3)、充电器(4)、变压器(5)、蓄电池加热器(6)),它们收容于收容空间(S2);以及框架体(12),其将多个电气设备沿上下重叠地保持,在多个电气设备中的位于比规定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特定电气设备(充电器(4)、变压器(5)、蓄电池加热器(6))中,在车身(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特定电气设备、或者在车身(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特定电气设备越配置在下方。

    前副车架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85019.1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抑制在车辆碰撞时从前副车架向车身侧传递碰撞载荷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具备:左右一对纵梁(16、16),它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横梁(18),其在左右一对纵梁(16、16)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稳定器安装部(26),其设置于各纵梁(16),供稳定器(24)安装;及变形促进部(30),其在车辆碰撞时,促进各纵梁(16)朝向下方弯折变形,该变形促进部(30)设置于横梁(18)与稳定器安装部(26)之间。

    前副车架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84412.9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调和(兼顾)使碰撞时的前副车架的脱落与前副车架的刚性、强度的提高这两者的前副车架结构。其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16、16)和将各纵梁(16)的车辆后方端部(16b)与作为车身侧构件的外伸支架(22)连结的左右一对托架(24、24),各托架(24)具有与各纵梁(16)紧固的第一紧固部(34)和与外伸支架(22)紧固的第二紧固部(36),在第二紧固部(36)设置有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促进托架(24)从第二紧固部(36)脱落的狭缝(40)(脱落促进部)。

    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9509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310774.7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在车身地板的下方搭载有蓄电池封装体的电动车辆中,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确保前面碰撞时的车架的压溃行程。车架的后端部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架的后端部重叠,因此因前面碰撞而后退的车架的后端部与托架抵接,车架沿着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滑动而落下,由此能够防止在碰撞末期由于与蓄电池封装体的干涉而车架的压溃行程减少。另外,无需对蓄电池封装体自身实施设计变更,仅是利用将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车身地板的托架并变更托架的倾斜角、位置,就能够调整与车架的后端的抵接关系,因此成本极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