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83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864551.0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保护车辆用电池的车身构造。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包括:凹部(1a),其形成在车辆的货厢的后部底板(1);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其供给使车辆驱动的电力;以及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其向搭载于车辆的辅机供给电力,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通过固定于在凹部(1a)中形成的底座部而构成为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在凹部(1a)内与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的后端部与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的后端部(10a)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780026843.0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框架结构具备框架和安装于框架的托架(16)。框架具备外伸叉架上部(71)、内构件(22)的后部(31)、外伸叉架(14)及后侧框架(13)的外壁(37)。后摆臂的摆动轴部支承于托架(16)。另外,在外伸叉架上部(71)上形成有多个补强筋部(75)。补强筋部(75)从外伸叉架上部(71)朝向托架(16)的顶部(95)鼓出而与顶部(95)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767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112144.5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稻垣贤次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基于车身轻量化的能源效率化和基于车身刚性确保的交通安全性提高的车身侧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S)的特征在于,具有:地板横梁(2),其与下纵梁(1)连接,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和隔板(3),其在地板横梁(2)的车宽方向的侧方,将下纵梁(1)的闭合截面沿车身前后方向划分,隔板(3)具有:隔壁(31),其将上述闭合截面沿车身前后方向划分;和凸缘(F6),其从隔壁(31)的缘部(33)向车身前方和车身后方这两个方向延伸,在隔壁(31)的缘部(33)的整周范围内形成,凸缘(F6)夹着下纵梁(1)与地板横梁(2)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38325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0864551.0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保护车辆用电池的车身构造。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包括:凹部(1a),其形成在车辆的货厢的后部底板(1);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其供给使车辆驱动的电力;以及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其向搭载于车辆的辅机供给电力,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通过固定于在凹部(1a)中形成的底座部而构成为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在凹部(1a)内与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20)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辅机用电力供给装置构造体的后端部与驱动用电力供给装置(10)的后端部(10a)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6843.0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框架结构具备框架和安装于框架的托架(16)。框架具备外伸叉架上部(71)、内构件(22)的后部(31)、外伸叉架(14)及后侧框架(13)的外壁(37)。后摆臂的摆动轴部支承于托架(16)。另外,在外伸叉架上部(71)上形成有多个补强筋部(75)。补强筋部(75)从外伸叉架上部(71)朝向托架(16)的顶部(95)鼓出而与顶部(95)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40349.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当向车辆输入侧碰撞荷载时抑制对下纵梁作用的力矩而提高侧碰撞荷载的吸收效率。下纵梁构造(10)具有在地板面板(11)的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车内侧的下纵梁内构件(2a1)与车外侧的下纵梁外构件(2a2)的组合而构成闭合截面的下纵梁(12a),下纵梁(12a)在闭合截面内具有多个分隔部件(21)、和沿着下纵梁(12a)的长边方向将该多个分隔部件(21)连结的加强件(22)。加强件(22)构成为,沿着由下纵梁内构件(2a1)的车内侧的内侧壁(1b)和上壁(1a)形成的角落部(1c)配设。
-
公开(公告)号:CN1163537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319814.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为了提高交通的安全性而抑制侧碰撞时立柱向车内侧的变形量,同时能够吸收足够的侧碰撞载荷。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中,从具有中空截面的下纵梁(12)向上方延伸的中柱(48)(立柱)通过立柱内构件(48b)和与该立柱内构件(48b)的车宽方向外侧接合的加强件(48a)而形成闭合截面,所述加强件(48a)呈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形状,所述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8a)具有向所述下纵梁(12)的截面内插入的插入部(38),并且与所述下纵梁(38)相比在上方具有脆弱部(37)。
-
公开(公告)号:CN101639093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151458.6
申请日:2009-07-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片螺母,在使用夹片螺母并通过夹箍螺栓将汽车牌照安装到后保险杠上时,在夹箍螺栓比规定尺寸长时,使其安装不能进行,以便不会通过夹箍螺栓给车身等造成损伤。在夹片主体(30)上一体地设置有与夹箍螺栓(CB)的前端相对的保护片(40),在夹箍螺栓(CB)的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夹箍螺栓(CB)的前端推压保护片(40)从而使后保险杠(RB)和汽车牌照(LP)不能紧固。
-
公开(公告)号:CN101639093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910151458.6
申请日:2009-07-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片螺母,在使用夹片螺母并通过夹箍螺栓将汽车牌照安装到后保险杠上时,在夹箍螺栓比规定尺寸长时,使其安装不能进行,以便不会通过夹箍螺栓给车身等造成损伤。在夹片主体(30)上一体地设置有与夹箍螺栓(CB)的前端相对的保护片(40),在夹箍螺栓(CB)的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夹箍螺栓(CB)的前端推压保护片(40)从而使后保险杠(RB)和汽车牌照(LP)不能紧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