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05153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80017642.2
申请日:2010-04-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49 , B60J5/0443 , B60J5/0458 , B60N2/4235 , B60N2/42709 , B60N2/986 , B60R21/0428 , B62D21/157 ,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12),用于在外力(Fs)作用到车身(16)的侧面(16a)时保护落座在座椅(11)上的乘员(Mn)。该装置具有侧支承件(14)。该侧支承件被设置在座椅靠背(46)的侧部,用于支承该乘员的上半身(Bu)。该侧支承件具有变形容许部(47)。该变形容许部容许由规定大小以上的该外力导致的该侧支承件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349970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380029601.9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 B60K13/04 , B60K15/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3 , B60K13/04 , B60K2015/0634 , B60Y2306/01 , B62D25/025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10),其具有: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地配设在能量容器(16)及右骨架部件(12)之间的排气管(18);和设在右骨架部件(12)的骨架侧壁(25)上的滑动部件(23)。在骨架侧壁(25)上,滑动部件(23)设在能量容器(16)与腔室(42)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部位(27)上。该滑动部件(23)具有滑件倾斜部(64)。滑件倾斜部(64)以从下端(64b)向着上端(64a)而接近能量容器(16)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2405153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17642.2
申请日:2010-04-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49 , B60J5/0443 , B60J5/0458 , B60N2/4235 , B60N2/42709 , B60N2/986 , B60R21/0428 , B62D21/157 ,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12),用于在外力(Fs)作用到车身(16)的侧面(16a)时保护落座在座椅(11)上的乘员(Mn)。该装置具有侧支承件(14)。该侧支承件被设置在座椅靠背(46)的侧部,用于支承该乘员的上半身(Bu)。该侧支承件具有变形容许部(47)。该变形容许部容许由规定大小以上的该外力导致的该侧支承件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34997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29601.9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 B60K13/04 , B60K15/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3 , B60K13/04 , B60K2015/0634 , B60Y2306/01 , B62D25/025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10),其具有: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地配设在能量容器(16)及右骨架部件(12)之间的排气管(18);和设在右骨架部件(12)的骨架侧壁(25)上的滑动部件(23)。在骨架侧壁(25)上,滑动部件(23)设在能量容器(16)与腔室(42)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部位(27)上。该滑动部件(23)具有滑件倾斜部(64)。滑件倾斜部(64)以从下端(64b)向着上端(64a)而接近能量容器(16)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1844551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135421.7
申请日:2010-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0N2/4235 , B60N2/7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强体构造,能够确保刚性,并且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承受载荷。加强体(21)的构造为具有与左右一对的座椅的内侧面相对的左右一对的侧壁(31、32)以及将这些侧壁(31、32)之间相互连结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加强部件(36),左右一对的侧壁(31、32)和加强部件(36)共同紧固在底板的通道部(45a)上。作用在加强体(21)上的载荷从一侧的侧壁(31)(或侧壁(32))经由加强部件(36)传递至另一侧的侧壁(32)(或侧壁(31)),因而,通过由左右的侧壁(31、32)和加强部件(36)构成的高刚性的加强体(21)来承受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184455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35421.7
申请日:2010-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0N2/4235 , B60N2/7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强体构造,能够确保刚性,并且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承受载荷。加强体(21)的构造为具有与左右一对的座椅的内侧面相对的左右一对的侧壁(31、32)以及将这些侧壁(31、32)之间相互连结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加强部件(36),左右一对的侧壁(31、32)和加强部件(36)共同紧固在底板的通道部(45a)上。作用在加强体(21)上的载荷从一侧的侧壁(31)(或侧壁(32))经由加强部件(36)传递至另一侧的侧壁(32)(或侧壁(31)),因而,通过由左右的侧壁(31、32)和加强部件(36)构成的高刚性的加强体(21)来承受载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