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无人艇系统及其溢油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7505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21184.6

    申请日:2016-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04 B63B35/32 E02B15/046 E02B15/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无人艇系统,包括子母船和多个无人艇组。子母船上设置有无人艇调控系统、无人艇升降平台、溢油监测系统等。各无人艇组分别由一艘主艇和多艘从艇组成,主艇和从艇上分别设置有航迹规划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溢油回收装置和储油装置,主艇上还设置有溢油监测装置和导航定位装置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前往溢油区域;2)对溢油区域进行分区;3)按分区对无人艇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4)各无人艇组前往任务区;5)各无人艇组对溢油进行回收;6)主从艇协同收油直至完成任务;7)返航。本发明基于蚁群式协同工作的思想,实现了多艘无人艇的协同工作。

    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711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22038.X

    申请日:2016-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4 B6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载水异地排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有若干独立舱室,独立舱室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独立舱室顶部设有若干空气压载系统,独立舱室内部设有可移动压板,可移动压板通过机械升降装置控制运动。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实现时时贯通,再通过空气压载系统与可移动压板对应设置,使得压载水在最小安全范围内排放,避免将海水微生物或海藻带入外领域,从根本上消除外来微生物的影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压载水异地排放引起的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问题,同时减轻船舶重量中压载水的重量,降低船舶负荷,提高船舶航行效率。

    十字轴型膜片联轴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7372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16614.2

    申请日:2016-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轴型膜片联轴器,包括:膜片联轴器和位于所述膜片联轴器两端的第一联轴节和第二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联轴节之间通过第一挠性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膜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联轴节之间通过第二挠性联轴器相连接。本发明的十字轴型膜片联轴器在膜片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十字轴型联轴器,两个十字轴型联轴器自动补偿相连接的两个轴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得膜片不在承受补偿相连接的两个轴之间的相对位移,也就不会再承受扭曲力,膜片不易变形撕裂,膜片使用寿命长,同时,降低了相连接的两个轴的装配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75054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121184.6

    申请日:2016-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无人艇系统,包括子母船和多个无人艇组。子母船上设置有无人艇调控系统、无人艇升降平台、溢油监测系统等。各无人艇组分别由一艘主艇和多艘从艇组成,主艇和从艇上分别设置有航迹规划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溢油回收装置和储油装置,主艇上还设置有溢油监测装置和导航定位装置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蚁群式动态溢油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前往溢油区域;2)对溢油区域进行分区;3)按分区对无人艇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4)各无人艇组前往任务区;5)各无人艇组对溢油进行回收;6)主从艇协同收油直至完成任务;7)返航。本发明基于蚁群式协同工作的思想,实现了多艘无人艇的协同工作。

    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7579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07412.5

    申请日:2016-0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4 B6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载水异地排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有若干独立舱室,独立舱室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独立舱室顶部设有若干空气压载系统,独立舱室内部设有可移动压板,可移动压板通过机械升降装置控制运动。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实现时时贯通,再通过空气压载系统与可移动压板对应设置,使得压载水在最小安全范围内排放,避免将海水微生物或海藻带入外领域,从根本上消除外来微生物的影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压载水异地排放引起的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问题,同时减轻船舶重量中压载水的重量,降低船舶负荷,提高船舶航行效率。

    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47579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610807412.5

    申请日:2016-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载水异地排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贯通型压载水舱,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有若干独立舱室,独立舱室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独立舱室顶部设有若干空气压载系统,独立舱室内部设有可移动压板,可移动压板通过机械升降装置控制运动。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实现时时贯通,再通过空气压载系统与可移动压板对应设置,使得压载水在最小安全范围内排放,避免将海水微生物或海藻带入外领域,从根本上消除外来微生物的影响,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压载水异地排放引起的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问题,同时减轻船舶重量中压载水的重量,降低船舶负荷,提高船舶航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