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
    1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80575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01976.4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涉及制冷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必须接水系统实现热回收的问题。该空调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和支路。主循环回路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支路包括能量利用设备。支路能被切换,以使得能量利用设备在工作模式与主循环回路的工作模式不同时与室外换热器并联连接,能量利用设备在工作模式与主循环回路的工作模式相同时与室内换热器并联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无论主循环回路处于何种工作模式,能量利用设备都能对主循环回路中的能量加以利用,且能量利用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与主循环回路相同或不同,真正实现了不同环境空间的热量利用、回收。

    空调系统
    1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3308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527199.9

    申请日:2014-09-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连接在空调管路上的室内换热器、蓄热罐以及控制阀组,控制阀组可选择地具有以下三种状态:控制蓄热罐与室内换热器串联;或控制蓄热罐与室内换热器并联;或控制蓄热罐与空调系统的制热循环状态下的冷媒循环流路和制冷循环状态下的冷媒循环流路相隔离。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当空调系统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使蓄热罐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蓄热罐的利用率。

    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
    1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50479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126492.2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置式驻车空调,其包括:壳体、回风口、换热器、风机和回风导风结构,回风口设置于壳体上,换热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风机设置于壳体内部以驱动气流从回风口进入壳体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回风导风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至少部分位于回风口与换热器之间,通过回风导风结构能够将回风口的进风导流至换热器上的不同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气流在换热器上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使得换热器换热更为均匀,提高顶置式驻车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解决蒸发器换热不均匀问题。

    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
    1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74230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2117738.3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车辆,其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管路切换部件、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和阀门机构;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并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管路切换部件之间;所述阀门机构用于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中一个的管路打开,或者将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的管路均打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两者可以根据室内负荷的大小既可单独运行,又可同时运行时,从而适应性更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空调系统、车辆
    1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29134U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23378592.X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车辆,其中的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加热器和风机依次设置在主风道内,主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组,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风门,第一风门具有遮挡蒸发器的第一位置,在第一风门处于第一位置,且风机运行时,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依次流经加热器、风机和出风口组。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空调系统制热时,控制第一风门切换至第一位置,其在打开第一进风口的同时还对蒸发器形成遮挡,开启加热器和风机运行,则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不会流经蒸发器,而是直接流向加热器,从而消除了因经过蒸发器而带来的风量衰减,能显著提升风量20%左右,从而提升制热量和制热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4949908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23024532.9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排室外换热器,各排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端均与室内换热器连通;多个换热管路,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组件均与多个换热管路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路连通;其中,当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多个换热管路均与室内换热器连通,多个换热管路与多排室外换热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排室外换热器与对应的换热管路连通以形成多个第一换热回路;当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室内换热器和多排室外换热器均与多个换热管路中的一个换热管路连通以形成一个第二换热回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内外排之间分流不均的技术问题。

    集液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4148433U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22934743.X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液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该集液管组件包括集液管体和分流隔板组件,集液管体上设置有扁管槽,分流隔板组件设置在集液管体内,分流隔板组件包括沿集液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挡板和开孔隔板,开孔隔板上设置有射流孔,开孔隔板将集液管体的腔体分成入流腔和射流腔,入流腔位于挡板和开孔隔板之间,射流腔位于开孔隔板远离入流腔的一侧,开孔隔板的射流腔所在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流隔板,分流隔板将射流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并与扁管槽连通的分流腔,每个分流腔通过至少一个射流孔与入流腔连通。根据本申请的集液管组件,能够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分配均匀性,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工作性能。

    集流管组及换热器
    1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00012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1787397.0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组及换热器,集流管组安装于换热器,集流管组包括集流管及连接管,集流管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扁管通过扁管槽与集流管连通,连接管具有用于伸入集流管内的导流段,导流段设置有出液结构及回液结构,出液结构用于使液态冷媒以雾状喷出,从而使冷媒以雾状进入扁管进行换热,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回液结构用于使集流管内堆积的液态冷媒进入导流段并从喷洒孔再次喷出,以在集流管内形成自循环结构,减轻冷媒在集流管内堆积情况,改善冷媒进入各个扁管的流量分配情况,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器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除湿空调系统
    1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860278U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20598145.0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空调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不能在除湿时升温的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除湿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的压缩机组件、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第一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室内第二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第一端和室外换热器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室外换热器旁通阀。本实用新型除湿空调系统解决了现有装置在除湿时伴随降温的问题,抵消除湿运行时伴随着的降温效果,甚至能够适当提升室内的环境温度,特别适用于低温高湿环境中的空气调节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