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90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58995.6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线路新增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目前地面公交干线走廊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走廊的选择将与需求更加匹配,更贴合实际。主要技术方案为:根据手机信令数据、轨道数据和/或公交数据确定交通出行表;根据手机信令需求量、轨道客流量和/或公交客流量之间的比值确定潜在干线需求集中包含的数据项;通过潜在干线需求集中各数据项对应的出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确定需新开干线集,需新开干线集中包括出发地信息、目的地信息和手机信令需求量;以非高速段不超过定值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小于定值,手机信令需求量之和小于定值为约束条件,整合需新开干线集中的出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得到新增公交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936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1172386.3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换道轨迹优化模型、自动驾驶换道轨迹优化方法及其系统,依据当前换道的实际空间大小,同时考虑自动驾驶交通工具信息处理时延的实际情况,并将换道执行的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用以配置换道执行过程中完整的换道轨迹优化模型,通过该换道轨迹优化模型提高自动驾驶交通工具的自我调整和轨迹优化能力,并对换道全过程实现实时反馈优化控制,保证其换道的安全执行,由于模型在构建时结合了实际多变的交通环境中换道的运行特点,因此可确保通过本发明自动驾驶换道轨迹优化模型生成的运行参数与自动驾驶交通工具实际所处的换道执行交通场景精确贴合,彻底改变了构建模型与实际交通场景差别大,无法直接使用的弊端,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445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154941.6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路系统的运行状况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交叉口、路段、路网等维度建立指标矩阵,得出运行状况指标集。针对指标参数多且量纲不同的特性,采用阈值法进行数值的规范化处理。运用熵权法判断各指标的离散程度,计算指标所占的权重。运用加权总均方根偏差计算法,来衡量指标值之间的计算偏差,反映出测评的精确度。利用熵权-加权总均方根偏差计算对指标集进行组合赋权。将指标集导入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利用门控结构进行多层卷积,提取特征值,运用强化学习网络,通过训练最大化目标函数得到最优指标集,进行IVIS运行状况的综合分析。通过上述方案,合理规避了指标绝对集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指标集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6288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792335.1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01D2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穿越既有桥梁主动支护方法,包括:在隧道穿越施工之前,采用具有若干个布置好的顶升设备的顶升系统对桥梁进行主动顶升的步骤S1,以及对经过步骤S1的桥梁的顶升量进行监测以判断是否满足主动顶升量要求的步骤S2,如果不满足,则重复步骤S1,如果满足,则先采用支座对所述桥梁进行垫高,后进行落梁,以备隧道穿越施工。本发明在隧道穿越施工之前即根据隧道穿越施工可能引起的桥梁沉降量进行主动顶升,在施工后桥梁即便沉降,依然能够维持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了隧道穿越施工对于桥梁应力、裂纹以及沉降等危害,通过主动顶升克服施工导致所述桥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430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0565232.7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数据的交通动态因素复杂度的辨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采集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从预处理过的脑电数据中得到显著性指标进行交通因素复杂度辨识模型的搭建;所述交通因素复杂度辨识模型包括行人过街因素辨识模型、车辆变速因素辨识模型、车辆变道因素辨识模型。本发明建立了基于驾驶员脑电数据的交通环境因素复杂度的辨识模型,对驾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了驾驶安全研究中,复杂交通因素、复杂交通场景的辨识和预警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8207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910731.2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客流时空分布预测方法,其包括:基于历史数据,对历史突发事件行车组织调整措施进行分析,并对历史突发事件的客流时空分布规律、影响范围及乘客选择行为进行挖掘;基于AFC实时刷卡数据,结合对历史数据的挖掘结果,利用时空关联预测模型,对突发事件下的OD分布进行预测;根据对历史突发事件行车组织调整措施的分析结果,对突发事件下的列车时刻表进行实时调整与推演,更新轨道有效路径;结合突发事件下轨道有效路径更新结果和OD分布预测结果,基于多径路概率分配模型,实现不同突发事件场景下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状态预测。本发明可准确、实时把握突发事件情况下的轨道交通路网客流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030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0458996.0
申请日:2021-04-27
IPC: G06F16/29 , G06Q50/26 , G08G1/00 , G08G1/123 , H04W4/20 , H04W4/42 , G16Y10/40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40/10 , G16Y4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的过于主观的问题,提高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的准确度。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目标接驳车站集,所述目标接驳车站集中包括需接驳轨道车站和/或需接驳公交车站;确定所述目标接驳车站集中每个车站对应的接驳范围及公交供给图;获取所述接驳范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网约车数据和/或公交IC卡数据;通过每个车站对应的接驳范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网约车数据和/或公交IC卡数据,以及所述公交供给图确定目标接驳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接驳区域和对应车站的地理位置确定公交微循环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0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58996.0
申请日:2021-04-27
IPC: G06F16/29 , G06Q50/26 , G08G1/00 , G08G1/123 , H04W4/20 , H04W4/42 , G16Y10/40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40/10 , G16Y4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的过于主观的问题,提高公交微循环线路确定的准确度。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目标接驳车站集,所述目标接驳车站集中包括需接驳轨道车站和/或需接驳公交车站;确定所述目标接驳车站集中每个车站对应的接驳范围及公交供给图;获取所述接驳范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网约车数据和/或公交IC卡数据;通过每个车站对应的接驳范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网约车数据和/或公交IC卡数据,以及所述公交供给图确定目标接驳区域;根据所述目标接驳区域和对应车站的地理位置确定公交微循环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6430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65232.7
申请日:2020-06-19
IPC: A61B5/0476 , A61B5/18 , A61B5/00 , G06F17/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数据的交通动态因素复杂度的辨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采集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从预处理过的脑电数据中得到显著性指标进行交通因素复杂度辨识模型的搭建;所述交通因素复杂度辨识模型包括行人过街因素辨识模型、车辆变速因素辨识模型、车辆变道因素辨识模型。本发明建立了基于驾驶员脑电数据的交通环境因素复杂度的辨识模型,对驾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了驾驶安全研究中,复杂交通因素、复杂交通场景的辨识和预警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4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0690087.X
申请日:2021-06-22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交通承载力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通过计算的综合交通承载力体现出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各个交通小区的动态交通承载能力值和静态交通承载能力值;计算所述动态交通承载能力值与总交通出行需求量的比值得到第一比值,计算所述静态交通承载能力值与本地交通出行需求量的比值得到第二比值;将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二比值中最小的比值确定为对应交通小区的交通供需适配值;通过所述交通小区的交通供需适配值确定交通小区的承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