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66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180041065.5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G11/18 , H01M2/10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47 , H01M10/6554 , H01M1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B60K1/04 , B60K2001/0438 , H01G9/155 , H01G11/18 , H01M2/1083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54 , H01M10/6563 , Y02E60/122 , Y02E60/124 , Y02E60/13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池组(15)、第二电池组(11至14)以及容纳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的壳体(22)。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每一者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151),并且所述第二电池组被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下方。支撑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支撑部件(80)被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并被固定到所述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91810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80003766.9
申请日:2013-08-29
Abstract: 一种合成树脂板(1),配备有:多个容纳部(2),每个容纳部(2)都用于容纳汇流条,端子或连接到该端子的电线中的至少一个;铰链(7),用于以相互可移动方式连接容纳部(2)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以及凸出部,其设置在第一容纳部的周壁部的顶表面上并通过抵靠第二容纳部的一部分而限制第二容纳部在其相对于第一容纳部的移动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16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080068834.6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0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38 , B60L7/14 , B60L11/1803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2210/12 , B60L2210/14 , B60L2240/34 , B60L2240/545 , B60L2240/662 , B60L2270/44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25 , Y02T10/7233 , Y02T10/7291 , Y02T90/16
Abstract: 抑制水等经由管道流入车载设备,与车载设备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在该管道中流动。车辆具有:蓄电池(30)、供用于对蓄电池(30)进行冷却的空气流动的管道、以及车辆的保险杠,所述管道的端部的开口部在所述保险杠的内侧与所述管道的外表面面对。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52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245520.7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的保护器和传感器安装构造。具有:多个闭塞部(30),包括传感器保持部(31)和从检测对象包围壁(12)的外表面侧塞住已形成在检测对象包围壁(12)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的开口闭塞部(32),并且,被设置在与多个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的全部对应的位置;以及保持传感器用电线W的电线保持部(40),其中,在多个闭塞部(30)的全部或一部分传感器保持部(31)保持有传感器(90)的状态下,保护器(20)被安装在检测对象包围壁(13),从而已被传感器保持部(31)保持的传感器(90)被插入配置在预定的检测点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并且,包含未插入配置传感器(90)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在内的所有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处于被开口闭塞部(32)塞住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52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245520.7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的保护器和传感器安装构造。具有:多个闭塞部(30),包括传感器保持部(31)和从检测对象包围壁(12)的外表面侧塞住已形成在检测对象包围壁(12)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的开口闭塞部(32),并且,被设置在与多个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的全部对应的位置;以及保持传感器用电线W的电线保持部(40),其中,在多个闭塞部(30)的全部或一部分传感器保持部(31)保持有传感器(90)的状态下,保护器(20)被安装在检测对象包围壁(13),从而已被传感器保持部(31)保持的传感器(90)被插入配置在预定的检测点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并且,包含未插入配置传感器(90)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在内的所有的传感器插入用开口(13a)处于被开口闭塞部(32)塞住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60398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380045140.4
申请日:2013-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1077 , H01M10/482 , H01M2220/20 , H02G5/02
Abstract: 设置有:每个都具有安置成列的容纳部(2)的第一组容纳部(21)和第二组容纳部(22),每个所述容纳部都容纳汇流条(3)、端子(4)和连接到端子(4)的电线(5)的至少一个;连结部(8),该连结部(8)将第一组容纳部(21)与第二组容纳部(22)互相连接;和电线布设部(9),该电线布设部(9)通过设置在连结部(8)中而容纳电线(5)。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16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080068834.6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0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38 , B60L7/14 , B60L11/1803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2210/12 , B60L2210/14 , B60L2240/34 , B60L2240/545 , B60L2240/662 , B60L2270/44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25 , Y02T10/7233 , Y02T10/7291 , Y02T90/16
Abstract: 抑制水等经由管道流入车载设备,与车载设备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在该管道中流动。车辆具有:蓄电池(30)、供用于对蓄电池(30)进行冷却的空气流动的管道、以及车辆的保险杠,所述管道的端部的开口部在所述保险杠的内侧与所述管道的外表面面对。
-
公开(公告)号:CN104603984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80045140.4
申请日:2013-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1077 , H01M10/482 , H01M2220/20 , H02G5/02
Abstract: 设置有:每个都具有安置成列的容纳部(2)的第一组容纳部(21)和第二组容纳部(22),每个所述容纳部都容纳汇流条(3)、端子(4)和连接到端子(4)的电线(5)的至少一个;连结部(8),该连结部(8)将第一组容纳部(21)与第二组容纳部(22)互相连接;和电线布设部(9),该电线布设部(9)通过设置在连结部(8)中而容纳电线(5)。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08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080029121.9
申请日:2010-06-29
IPC: B60R16/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38
Abstract: 接线块(40)包括安装到组合电池的侧面上的大致矩形的平板部(42)。控制装置(50)配置在平板部(42)的一部分上,该部分包括平板部(42)的中央并且在位置上偏向平板部(42)的下侧端。连接器连接部(47)设置在平板部(42)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中,该角部是与平板部(42)的下侧端相对的上侧端的后端角部。肋板(48)和连接器连接部(49)设置于平板部(42)上的一个位置,肋板(4)和连接器连接部(49)在该位置夹持连接到连接器连接部(47)并沿平板部(42)的上侧布置的电力缆线(28)。
-
公开(公告)号:CN1102714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811195663.8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构造体,其为用于在车辆上搭载重量物体的壳体或者框体等构造体,能够分散负荷,并且耐振动性也优异。本发明的保护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平部和侧壁部一体地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