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53649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80031957.6
申请日:2006-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74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15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管状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效率的燃料电池。尤其公开了这样的燃料电池,包括:管状燃料电池(1);在所述管状燃料电池(1)外部设置的热交换器(10a)。在该燃料电池中,所述管状燃料电池(1)的外周面和所述热交换器(10a)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913089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606058.9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燃料气体供给管的损伤的燃料电池车辆。搭载有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燃料气体供给管,配置在该燃料电池车辆的地板下部,向上述燃料电池供给燃料气体;排气排水用配管,配置在上述地板下部,从上述燃料电池排出废气与水;消音器,配置于比上述燃料气体供给管在重力方向上靠下方,且与上述排气排水用配管连接;及车身底罩,配置于比上述消音器靠下方,且覆盖上述地板下部,在上述车身底罩与该燃料电池车辆的前轮之间形成有沿着上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间隙,在从上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左右方向观察时,上述消音器配置于穿过上述燃料气体供给管且将前轮与地面接触的接地面上的任意点与间隙连结的任意直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33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80000848.7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8/00 , B60K11/04 , B60K2001/0411 , B60L11/18 , B60L11/1883 , B60Y2306/01 , H01M8/04067 , H01M8/04089 , H01M8/04201 , H01M8/04753 , H01M8/04955 , H01M8/2475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在收纳室(3)内收纳有压缩机(43)、中间冷却器(42)和燃料电池堆(10)。通过上游侧配管(41u)将压缩机和中间冷却器相互连结,通过下游侧配管(41d)将中间冷却器和燃料电池堆相互连结。由上游侧第1管部分(41u1)和上游侧第2管部分(41u2)形成上游侧配管(41u),由下游侧第1管部分(41d1)和下游侧第2管部分(41d2)形成下游侧配管(41d)。在车辆严重碰撞时,通过压缩机和燃料电池堆相对于中间冷却器进行相对移动,上游侧第1管部分和上游侧第2管部分之间的连结脱离,下游侧第1管部分和下游侧第2管部分之间的连结脱离,由此上游侧配管和下游侧配管与收纳室的内部空间(3a)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649420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766909.7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村田成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 , B60K1/04 , B60K15/07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1 , B60K2015/03315 , B60K2015/0634 , B60K2015/0635 , B60Y2200/91 , B60Y2306/01 , H01M8/04201 , H01M2250/20 , Y02T90/32 ,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辆,抑制在发生前方碰撞时燃料电池以及辅机向车厢内侵入。燃料电池车辆具备配置于前舱的燃料电池、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中央通道的罐、以及前围板,燃料电池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燃料电池的外形和罐的中心轴彼此不重叠方式配置于比罐靠上方处,前围板中的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与燃料电池的后方部分重叠的重叠对应部分位于比罐的前方端部靠后方处,在平常时,在燃料电池的后方端部与重叠对应部分之间形成有在发生前方碰撞时燃料电池的后方侧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相比罐的前方端部向后方移动的收纳空间,前围板中的除了重叠对应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罐的前方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前方端部靠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24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580015139.6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村田成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007 , B60H1/00392 , B60H1/3223 , B60K1/00 , B60K1/04 , B60K8/00 , B60K2001/0411 , B60L3/0053 , B60L11/18 , B60L11/1892 , B60L11/1896 , B60Y2200/91 , B60Y2306/01 , B62D21/152 , H01M8/04029 , H01M8/04111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为了凭借简单的构造抑制燃料电池组进入乘员室内,在形成于乘员室(2)的后侧的收容室(3)内收容燃料电池组(6)。在相比燃料电池组靠前侧并且相比燃料电池组靠下方的位置配置受力部件(11),在车辆碰撞时在受力部件作用向后的力。当由于车辆碰撞而作用于受力部件的向后的力大于预先设定的上限值时,将该向后的力变换为向上的力并将向上的力向燃料电池组的前侧底面(6BF)传递,由此在车辆碰撞时,燃料电池组的前侧端部(6FE)相对于燃料电池组的后侧端部(6RE)被抬起。
-
公开(公告)号:CN103918113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280054381.0
申请日:2012-11-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05 , H01M4/8814 , H01M4/96 , H01M8/0234 , Y02E60/521 , Y02P70/56
Abstract: 提供电极向电解质膜的转印性优异的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一种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是电解质膜和电极接合了的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体形成工序,该工序将含有导电性材料和电解质树脂且形成在可挠性基板上的电极与电解质膜热压接,形成所述电解质膜和所述电极以及所述可挠性基板以该顺序层叠了的层叠体;和弯曲工序,该工序以所述可挠性基板侧成为凹的方式使所述叠层体弯曲,使所述可挠性基板从所述电极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285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80021841.9
申请日:2007-06-12
Applicant: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9/0054 , B82Y30/00 , C01B32/05 , C01G51/003 , C01G51/006 , C01P2002/34 , C01P2002/60 , C01P2002/72 , C01P2002/74 , C01P2002/80 , C01P2002/85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8647 , H01M4/885 , H01M4/9033 , H01M4/92 , H01M4/921 , H01M4/923 , H01M4/925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T428/29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载微粒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载微粒碳粒子的特征在于,在碳粒子表面负载有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该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的粒子整体都存在有贵金属微粒,所述载微粒碳粒子可以代替现在通常使用的载铂碳粒子或金属铂粒子来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并且与以往的载铂碳粒子等相比,可以大大减少铂的使用量。其构成为,使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负载在碳粒子上,所述钙钛矿型氧化物微粒的整体存在有贵金属微粒且微晶尺寸为1~20nm。作为制造这样的载微粒碳粒子的手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包含构成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和贵金属微粒的金属的络离子的溶液,接着反复进行将碳粒子浸渍在得到的溶液中后使其干燥的工序,从而使所述金属的络离子吸附于碳粒子,然后进行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305488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680042130.5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04 ,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28 , H01M8/0252 , H01M8/0254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04059 , H01M8/04074 , H01M8/10 , H01M8/2404 , H01M8/241 , H01M8/2415 , H01M8/243 , Y02P70/56 , Y10T156/1039
Abstract: 一种管形燃料电池模块(20),包括:多个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所述多个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中的每个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从内侧起依次具有内部集电器、内侧催化剂电极层、固体电解质薄膜和外侧催化剂电极层;以及外部集电器(1),所述外部集电器(1)从所述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收集电力。所述外部集电器(1)具有波纹板结构,在所述波纹板结构中,凸部和凹部连续地交替。所述多个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与所述外部集电器(1)的所述凹部的沿着所述管形燃料电池单体(2)的整个长度的表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286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80022031.5
申请日:2007-06-12
Applicant: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9/0054 , B82Y30/00 , C01B32/05 , C01G51/003 , C01G51/006 , C01P2002/34 , C01P2002/60 , C01P2002/72 , C01P2002/74 , C01P2002/80 , C01P2002/85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8647 , H01M4/885 , H01M4/9033 , H01M4/92 , H01M4/921 , H01M4/923 , H01M4/925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T428/29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金属氧化物粒子本身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其可作为目前在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中通常使用的负载铂的碳粒子或者金属铂粒子的替代物来使用,并且相比于以往的负载铂的碳粒子等具有可大幅减少铂的使用量的可能性。其构成如下:是主相具有用通式ABO3表示的钙钛矿型结构的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微粒(式中,A所示的元素表示从镧、锶、铈、钙、钇、铒、镨、钕、钐、铕、硅、镁、钡、铌、铅、铋、锑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B所示的元素表示从铁、钴、锰、铜、钛、铬、镍、钼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该氧化物微粒的晶格常数满足下述条件式(1),1.402<2b/(a+c)<1.422(1),其中,a及c表示钙钛矿型晶格的各短轴的长度,b表示长轴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138115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80007706.4
申请日:2006-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14 , H01M8/0267 , H01M8/04067 , H01M8/0432 , H01M8/04753 , H01M8/0477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空气冷却式燃料电池系统(10)中,控制设备(10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500)检测到的燃料电池的温度来进行温度控制处理。此时,如果单元电池温度高于目标温度Ta并且如果单元电池温度低于阈值温度Tth,则控制设备(100)控制空气供应设备(210)以增大向空气进气歧管(320)供应的空气量。所述阈值温度Tth用于界定(i)温度组TG1(其中单元电池电压相对于发电用空气的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较小)与(ii)温度组TG2(其中单元电池电压相对于发电用空气的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较大)之间的界限。如果单元电池温度等于或高于阈值温度Tth,则控制设备(100)控制可变阀(400)以增大流入冷却空气通道部(315)的空气量而不增大流入发电空气通道部(314)的空气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