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7523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19998.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液压变压器的无人船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属于无人船混合动力驱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中央控制器和动力及传动系统;动力及传动系统的调控装置和液压变压器的端口A连接调节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和变压方向;液压变压器的端口B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三液压马达的油口A相连,端口T分别与三个液压马达的油口B相连;第一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差速器连接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三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为无人船上两侧的喷水推进器,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为无人船上尾部的两个喷水推进器;中央控制器控制动力及传动系统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8201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27109.1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重构铰接式水下机器人属于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机动性不高、效率低、打捞过程繁琐和续航能力不强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机器人壳体;设置在第一机器人壳体上的悬停推进器;设置在第一机器人壳体上的360度回转矢量推进器,通过360度回转矢量推进器实现在360度方向上推动第一机器人壳体;第二机器人壳体;对称设置在第二机器人壳体外圆柱面的固定式推进器;设置在第二机器人壳体末端的尾部矢量推进器;实现第一机器人壳体末端和第二机器人壳体前端连接或脱离的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机器人壳体内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带动铰接结构直线运动;以及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整机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59166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27248.4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L55/05 , F16L55/055 , F16L55/32 , F16K7/00 , F15B1/02 , F16L1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5/05 , F15B1/02 , F16K7/00 , F16L55/055 , F16L55/32 , F16L2101/12
Abstract: 一种移动式管道内置分腔调控系统属于液压机械仿生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液压管道存在的功能单一、管道内部黏附物无法清理以及传动介质压力和流量突变影响负载工作效率、传输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在液压管道上四点分布的四组蓄能及卸荷部分;设置在液压管道内的功能阀部分,功能阀包括沿管道内流体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设置的增压阀、减压阀和液控单向阀,在增压阀、减压阀和液控单向阀两端八点分布的四个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四个第一流量传感器;带动功能阀部分沿液压管道移动的阀体运动调节部分;以及电池和主控制器,电池和管路内动力元件连接供电,主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控制各个动力元件的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00113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34801.4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新型陆空两栖车属于无人车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越障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新型陆空两栖车包括:机壳;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端的多组螺旋桨结构,所述螺旋桨结构为两栖车提供升力;固定设置在机壳下端的行走结构;固定设置在车体前方多个部位的信号采集单元;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为所述螺旋桨结构和行走结构提供功动力,并根据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信号控制螺旋桨结构和行走结构的运动结合实现越障。本发明通过爬行和飞行两个动作的配合实现越障,越障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985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35116.3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G8/001 , B63G2008/002 , B63H5/125
Abstract: 一种配备空间并联机构矢量推进器的潜航器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进效率低、定位困难、转弯缺乏灵活性和悬停不精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潜航器主体;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尾部的尾推装置,提供推进力,并可以调整推进角度;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后部并位于尾推装置前端的可旋转副翼;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前端的声呐探测装置;设置在潜航器主体下方的起落架;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前部两侧的两组基于空间并联机构的矢量推进器;矢量推进器通过可旋转的固定轴与潜航器主体连接,所述矢量推进器能够在与固定轴联结的固定平面内实现正负70度摆动;以及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内部的图像信号识别系统及中央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94312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36259.6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6/2093 , G01D21/02
Abstract: 基于气压变压器调节的仿生血管测试系统属于仿生液压管路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传输稳定性差、输送效率低以及管路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气压变压器调节的仿生血管测试系统包括:仿生管路,所述仿生管路包括以褶皱形式分布的管路内壁和管路外壁;设置在所述仿生管路外的人造肌肉部分,所述人在肌肉部分包括以褶皱形式分布的肌肉内壁和肌肉外壁,所述肌肉内壁通过与管壁材料相同的弹性材料和所述管路外壁柔性连接;设置在所述仿生管路端口处的管路连接部分,实现相邻两个管路之间的连接;以及传动介质测试部分,通过所述传动介质测试部分测量仿生管路内介质的流速和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44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1199064.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空间两栖矢量推进器属于空间两栖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架;和支撑机架上形成的球形槽形成球面副的无轴水下推进器;带动无轴水下推进器转动的矢量推进控制装置;空中推进装置,空中推进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机架内的空中螺旋桨、一端和空中螺旋桨螺纹连接的螺旋桨轴以及和螺旋桨轴穿过无轴水下推进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设置在上机架内的推进转换装置,通过推进转换装置实现空中和水下推进的转换;设置在上机架内的螺旋桨固定装置,通过螺旋桨固定装置对收回在上机架内的空中螺旋桨进行固定或松开;以及设置在下机架内的水密接插件,通过水密接插件实现推进器信号及能源的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0775279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1119112.8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4D9/00
Abstract: 一种直升机搭载探测仪器吊挂属于空间空间探测仪器搭载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闲时所占空间较大以及探测数据及分析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框架;设置在外框架上端的姿态调节机构;设置在姿态调节机构上端通过分离机构连接的角度调整机构,角度调整机构上端通过牵引绳索和直升机连接,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调整整个吊挂的角度;通过分离机构实现姿态调节机构和角度调整机构连接的分离;设置在外框架内的重心调节机构,通过重心调节机构调节外框架及搭载在外框架上的结构的重心;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带动搭载的探测仪器收放;以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整个吊挂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84402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1199091.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AUV回收的动态基站属于水下机器人回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接回收不稳定、操作困难、拖拽阻力大以及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回收基站主体;对称设置在回收基站主体上的两个姿态调整器;固定在回收基站主体上的连接环;一端和连接环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的导向罩,导向罩另一端为开口可调的自由端;一端和连接环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锁紧装置,通过锁紧装置夹持或松开回收进入到动态基站内的水下机器人;和锁紧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到位检测器;以及设置在回收基站主体内的主控制器,通过主控制器控制两个姿态调整器转速,主控制器接收到位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锁紧装置夹持或释放水下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079855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1235116.3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配备空间并联机构矢量推进器的潜航器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进效率低、定位困难、转弯缺乏灵活性和悬停不精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潜航器主体;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尾部的尾推装置,提供推进力,并可以调整推进角度;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后部并位于尾推装置前端的可旋转副翼;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前端的声呐探测装置;设置在潜航器主体下方的起落架;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前部两侧的两组基于空间并联机构的矢量推进器;矢量推进器通过可旋转的固定轴与潜航器主体连接,所述矢量推进器能够在与固定轴联结的固定平面内实现正负70度摆动;以及设置在潜航器主体内部的图像信号识别系统及中央控制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