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940897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71351.0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参数影响下早期混凝土性态变化研究方法,可以精确的模拟混凝土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而研究在温度、湿度综合作用下,结构物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发现结构物在不受重力产生裂缝的过程中,温度对结构内部的贯穿性裂缝起到了主要作用,湿度对结构表面的微小裂缝其主要作用。为了防止早期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过控制内外温度和湿度梯度、改善结构约束条件及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方面进行研究。该方法能够实时获得早期混凝土温度、湿度,通过数值仿真、室内试验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数值仿真模型相关参数进行实时更新,在保证精确模拟模型温度场、湿度场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结构物较为精确的应力场控制与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98508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44012.X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T17/05 , G06V10/3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26 , G06T7/30 , G06T17/00 , G06T7/60 , G06T7/62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1C11/02 , G01C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稀疏优化的地质BIM建模及工程量计算方法,涉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点云数据,将其与钻孔勘探数据结合,并进行去噪、分类、分割、岩性区分与配准,构建开挖前地质BIM模型;在开挖后再次获取区域点云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优化坡脚区域的点云精度,生成开挖后地质BIM模型;结合分类优化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基于邻域窗口的鲁棒高程差计算方法,逐像素检测开挖前后模型的高程差,精确计算各岩性区域的体积变化,得到工程量。本申请通过点云稀疏优化和高程变化检测技术,提升了地质BIM模型的精度及体积计算的可靠性,广泛适用于地质工程及土方量计算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69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78423.7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16C20/70 , G01N13/00 , G01D21/02 , G16C20/20 , G06N3/04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CNN‑LSTM耦合模型的有害气体扩散过程快速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工程现场的工况数据进行污染物运移扩散CFD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获取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各网格节点处的预处理后的张量数据集;基于3DCNN模型和LSTM模型构建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张量数据集输入耦合神经网络模型,以基于提取的特征进行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好的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将工程现场的实测数据输入训练好的耦合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输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的三维张量。本发明能预测未来时刻厂房内完整的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能够指导施工人员的进场作业时机,指导厂房洞室内供风机的提前变频调控,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78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060641.X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泵站群运行管控系统,包括:泵站群物联感知模块,对泵站群中各机组物理实体的数据进行监测与处理,并通过搭建物联网,将监测数据和处理数据统一汇集后搭建数据资源池;泵站群运行数据底板,用于收集基础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和外部共享数据,并对收集数据与数据资源池中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处理;数字孪生引擎模型,用于实现虚拟空间、物理实体和操作平台的交互;数字孪生运行管控交互中心,以泵站群运行数据底板为数据库支撑,以数字孪生引擎模型为驱动,实现数据交互和业务功能。本申请针对泵站群运行管控的实际需求研究其运行管控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并进行平台研发,能够达到泵站群运行管控提质增效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30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56023.X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泄洪建筑物出口区边坡危岩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边坡危岩的内部和外部均布置视频监测仪器,实时采集边坡危岩的监测数据,并生成边坡危岩的监测图像;获取实时监测图像,基于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边坡危岩提取运动目标区域,完成对边坡危岩的实时监测;以边坡危岩的实时监测图像时间因子为输入,对边坡危岩的每一帧实时监测图像进行分析,基于改进连续自适应均值追踪Camshift算法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对边坡危岩进行实时且精确跟踪定位;通过预测模型对边坡危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判,确定边坡危岩当前状态是否正常,并进行预测和预警。本发明能够及时预警潜在的边坡灾害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071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57669.8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Q50/06 , G06Q10/063 , G06F30/2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长距离引调水泵站群管控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层,用于完善物理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云计算平台、雾计算平台和边缘计算平台的协同;数字孪生层,用于集成动态数据底板资源体系与汇集机制,建立数据、模型、知识与可视化场景的融合模式,并实现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的交互;业务层,用于以泵站自预测自诊断模型为依据,以泵站及泵站群运行知识为驱动,实现基础支撑、智能监控、智能诊断、运行管控和安全管理;应用层,用于基于感知‑模拟‑反馈‑控制的闭环反馈控制理论,应用数字孪生泵站运行管控框架体系实现泵站群的运行管控。本申请能够更好地评估目标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974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21764.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河南水投袁湾水库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社荣 , 王超 , 汪军 , 王枭华 , 高英 , 刘康 , 江永安 , 张海龙 , 刘建龙 , 张扬 , 谭金林 , 马瑞志 , 王帅 , 李华山 , 张丽娜 , 屈志刚 , 赵亚永 , 杨清科 , 尚银磊 , 崔航飞 , 熊达
IPC: G06T7/00 , G06T7/33 , G06V10/764 , G06T1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UAV的土石坝碾压进度对比分析方法,包括,以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重构土石坝实际施工进度点云;将插入施工组织计划的土石坝BIM模型转换为规划BIM点云;基于ICP算法实现土石坝实际施工进度点云和规划BIM点云的自动配准;通过八叉树算法,以一定顺序遍历配准后的点云空间,进行体素标记和图像标记,得到标记结果;通过进度检测模型对标记结果进行分类,之后对分类得到的结果进行着色可视化处理,展示在Web端。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通过将土石坝的实际施工进度点云与规划BIM点云进行融合,获得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详情,为土石坝实际碾压施工进度提供依据,便于施工计划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7413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63415.8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壳菜室内培养设备及方法,培养设备包括回形培养池、回水管和附着基,回形培养池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分布且首尾相通的圆形增氧池和多个环形池;圆形增氧池与靠近其的环形池连通位置安装有稳流格栅,相邻的两个环形池连通位置均具有沉污池;回水管架设在回形培养池上,且回水管一端与圆形增氧池连通,回水管另一端与远离圆形增氧池的环形池尾端连通;回水管上安装有由支撑架支撑的离心泵;附着基投放在任一环形池或多个环形池内。本发明能够提高淡水壳菜室内培养存活率,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淡水壳菜的培养,适用于淡水壳菜室内科学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9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58740.1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38 , H02J3/24 , H02J15/00 , F17C1/00 , F17D1/00 , F03B13/00 , F03B11/00 , F28D20/0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多能源互补的水‑气共存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本实施例利用谷电和新能源电力进行压缩空气和水储能,将富余电能借助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利用起来,将压缩空气储存在储气罐,同时将蓄液件中的工质液体抽至液室形成高水头液位,最大程度的利用多余电量。在释能阶段中,压缩空气推动液室中的工质液体流向水轮发电机发电,且可将发电尾水排入蓄液件中,保持水轮发电机一直在稳定压力下保持最优工况。当水轮发电机的水压不稳定或液室中液位低至警戒线时及时补液,并通过降温组件对气室调压,可快速调整水轮发电机的水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