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7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674959.7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过板件吸收载荷的载荷吸收效率,进而有助于可持续输送系统的发展的车身结构。车身结构具备上部板件(21)及下部板件(22)、以及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构件(23、24、25)。多个加强构件(23、24、25)具有刚性变化区域(43、53、63)。构成多个加强构件(23、24、25)中的任意加强构件的第一加强构件(23)的刚性变化区域(43)相对于构成多个加强构件(23、24、25)中的任意加强构件的第二加强构件(24、25)的刚性变化区域(53、63)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1171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651717.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基于侧框架及面板的载荷吸收效率、进而有助于可持续的输送系统的发展的车身结构。车身结构(Ve)具备:上部面板(17)及下部面板(18);以及左后侧框架(14)及右后侧框架(15),它们与各面板(17、18)的车宽方向外侧连接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后侧框架(14)具有第一刚性变化区域(31)及第二刚性变化区域(32)。第一刚性变化区域(31)及第二刚性变化区域(32)设置于左后侧框架(14)的内侧面(21)及外侧面(22)。第二刚性变化区域(32)相对于第一刚性变化区域(31)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6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202423.7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宫永启世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许由前柱的膨胀、收缩引起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前围上盖板构造。包括:前围上盖板(2),其配置车辆前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前柱,其配置在车辆侧部,并以随着趋向后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延伸设置;以及装饰件(4),其从前柱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并向车宽内侧弯曲,以与前围上盖板(2)的车宽外侧端部(2a)连结。前围上盖板(2)在车宽外侧端部(2a)具有沿车宽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壁部(5),在装饰件(4)的车宽内侧端部(4b)设置的第一卡定部(6)在前后方向上卡定于在纵壁部(5)设置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7)。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66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202423.7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宫永启世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许由前柱的膨胀、收缩引起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前围上盖板构造。包括:前围上盖板(2),其配置车辆前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前柱,其配置在车辆侧部,并以随着趋向后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延伸设置;以及装饰件(4),其从前柱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并向车宽内侧弯曲,以与前围上盖板(2)的车宽外侧端部(2a)连结。前围上盖板(2)在车宽外侧端部(2a)具有沿车宽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壁部(5),在装饰件(4)的车宽内侧端部(4b)设置的第一卡定部(6)在前后方向上卡定于在纵壁部(5)设置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7)。
-
公开(公告)号:CN219821574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0820837.5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可避免车辆的电池在车辆碰撞时损坏。车身后部结构包括:电池,配置于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方;电池框架,围绕所述电池且包括至少位于所述电池的后方的后框架;车身侧框架,配置于所述后框架的后上方;以及加强件,连接所述后框架及所述车身侧框架,所述车身侧框架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前侧向下弯曲,所述加强件具有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紧固于所述车身侧框架,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紧固部重叠于所述弯曲部,当所述后纵梁变形而使所述弯曲部往上凸起时,所述加强件解除所述后框架与所述车身侧框架之间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20053713U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21328434.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负载接收结构,可在发生碰撞时抑制碰撞物对车辆及乘员造成的损害。车辆负载接收结构包括:车辆刚性构件,设置于车辆的外侧;以及负载接收构件,从车辆刚性构件突出至车辆刚性构件的外侧,负载接收构件包括压溃件及弯曲件,压溃件用以接收接触负载而沿着向车辆内部的方向被压溃,弯曲件位于压溃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且用以接收接触负载而弯曲,弯曲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弯曲部,第一表面从车辆刚性构件沿水平方向往外延伸,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沿水平方向往外延伸,弯曲部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弯曲部设置在高度相同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位置或设置在低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20535589U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21328439.8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负载接收结构,可在发生碰撞时抑制碰撞物对车辆及乘员造成的损害。车辆负载接收结构包括:车辆刚性构件,设置于车辆在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且用以接收接触负载;负载接收构件,从所述车辆刚性构件突出至所述车辆刚性构件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以及扩展构件,设置于所述负载接收构件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扩展构件包括外侧部及倾斜部,所述外侧部从所述负载接收构件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外侧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从所述外侧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外端部沿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的方向往所述负载接收构件延伸,而横跨过所述负载接收构件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中央部。
-
公开(公告)号:CN219790293U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20638083.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局部结构,可避免构件接合处产生毛刺及变形以提升构件的接合效率及刚性。车辆局部结构包括:车身侧构件;基部构件,以重叠于所述车身侧构件的方式接合于所述车身侧构件;以及车载构件,安装于所述车身侧构件及所述基部构件的重叠的部分,所述车身侧构件或所述基部构件具有接触所述车载构件的接触面,所述车身侧构件及所述基部构件在对应于所述接触面的位置通过非穿透激光而相接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