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924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811183838.3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N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稳定地保持饮料容器。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座椅坐垫(2)的侧框架(11);第一棒状部件(41),其具有一端与侧框架的前端结合的前后延伸的一对第一纵部(45)和将左右第一纵部的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一横部(46);托架(42),其具有在第一纵部各自的左右外侧分别前后延伸的一对内外侧板部(47、48)、连接内外侧板部的前端且左右延伸的前侧板部(49)、以及从各内外侧板部的下缘向对置的方向弯折的一对内外延伸部(51、52),托架在各内外延伸部处与对应的第一纵部分别结合;以及容器收纳部件(60),其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凹部(8)以便收纳饮料容器,容器收纳部件配置在左右的内外侧板部之间,且在底面处与第一纵部的上表面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39431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0092509.1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该控制系统具备:第一靠背部,其通过第一连结部而相对于就座部连结成旋转自如;第二靠背部,其通过第二连结部而相对于第一靠背部连结成旋转自如;中折调整部,其调整第二连结部的角度;座面调整部,其调整就座部的高度;第一角度检测部,其检测第一靠背部与地板面所成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检测部,其检测第二靠背部与第一靠背部所成的第二角度;控制部,其在车辆的自动驾驶时,基于第一角度来对中折调整部进行控制,从而调整第二角度,在第二靠背部中的基准位置的高度小于基准高度的情况下,对座面调整部进行控制,从而将第二靠背部中的基准位置的高度维持为基准高度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03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274420.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侧面碰撞时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的保护容易且能够均匀地冷却蓄电池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冷却装置。制冷剂供给配管(15)及制冷剂排出配管(16)在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多个冷却构件(14)从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朝向车宽方向两侧延伸,制冷剂通路(14a、14b)在冷却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折回,因此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不易损伤而防止制冷剂的泄漏,不仅如此,而且制冷剂在冷却构件的内部进行U字型掉头地流动,因此能够均等地冷却蓄电池(13)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及车宽方向内侧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40767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047373.2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操作接受部的操作性的车辆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车辆控制程序的介质。车辆系统具备:座椅,其供车辆的乘客就座;第一操作接受部及第二操作接受部,它们由所述乘客操作;以及座椅驱动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操作接受部接受到的操作来变更所述座椅的位置,并且在由所述第二操作接受部接受到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座椅的位置返回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接受部而进行变更之前的位置,所述第二操作接受部设置于侧方构件中的比与所述座椅的就座部的行进方向上的中央部对应的部位靠后方的位置,所述侧方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侧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13971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44051.1
申请日:2014-04-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外部隐藏支承托架、且能够不耗费工夫地容易地安装托架罩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车辆用座椅装置(20)具有:沿外支承托架(24)延伸的托架罩(30);和将托架罩(30)连结在外支承托架(24)上的限制机构(32)。托架罩(30)具有以与外支承托架(24)重合的方式伸出的前伸出部(64)、中央伸出部(65)及后伸出部(66),在各伸出部(64~66)上形成有贯穿孔(85~87)。限制机构(32)在卡定于外支承托架(24)的状态下贯穿各贯穿孔(85~87),将托架罩(30)连结在外支承托架(24)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13971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144051.1
申请日:2014-04-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外部隐藏支承托架、且能够不耗费工夫地容易地安装托架罩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车辆用座椅装置(20)具有:沿外支承托架(24)延伸的托架罩(30);和将托架罩(30)连结在外支承托架(24)上的限制机构(32)。托架罩(30)具有以与外支承托架(24)重合的方式伸出的前伸出部(64)、中央伸出部(65)及后伸出部(66),在各伸出部(64~66)上形成有贯穿孔(85~87)。限制机构(32)在卡定于外支承托架(24)的状态下贯穿各贯穿孔(85~87),将托架罩(30)连结在外支承托架(24)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274420.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侧面碰撞时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的保护容易且能够均匀地冷却蓄电池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冷却装置。制冷剂供给配管(15)及制冷剂排出配管(16)在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多个冷却构件(14)从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朝向车宽方向两侧延伸,制冷剂通路(14a、14b)在冷却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折回,因此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不易损伤而防止制冷剂的泄漏,不仅如此,而且制冷剂在冷却构件的内部进行U字型掉头地流动,因此能够均等地冷却蓄电池(13)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及车宽方向内侧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68851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0263628.9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06
Abstract: 座椅装置(1)包括:座椅(ST),其供车辆的乘员落座;操作部(SL),其由所述乘员进行操作;移动机构(11),其在由所述乘员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之前使所述座椅的位置固定,在由所述乘员对所述操作部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座椅的位置成为能够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以及限制部(13、14、16),其在满足与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或所述车辆的外部环境相关的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与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相比限制所述座椅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32759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0020856.3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车辆控制系统中具备:座椅,其供车辆的乘客就座;第一突出机构,其使在所述座椅的内部设置的推出构件移动,来调整所述座椅的突出的位置及位移量;第二突出机构,其向在所述座椅的内部设置的袋状构件注入气体或液体,来调整所述座椅的突出的位置及位移量;座椅控制部,其在所述车辆正执行自动驾驶的程度小于规定的基准的第一驾驶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突出机构进行控制来使所述乘客与所述座椅的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在所述车辆正执行自动驾驶的程度为规定的基准以上的第二驾驶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突出机构进行控制来使所述乘客与所述座椅的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877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0811248.9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B60H1/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3
Abstract: 提供能够对蓄电池高效且有效地进行冷却控制的蓄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在电动车行驶中及/或停车中,判断是否存在进行蓄电池的充电的预兆,在判断为存在进行充电的预兆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在判断为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的情况下,在行驶中进行蓄电池的冷却直至达到规定值。另外,至少基于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及/或可续航距离来判断是否存在实施充电的预兆,基于实时的蓄电池温度、由充电引起的蓄电池温度的上升量、以及规定的蓄电池允许温度上限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蓄电池的冷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