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0923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80063257.0

    申请日:2012-10-25

    Inventor: 渡边康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4 B62D25/04 B62D25/06

    Abstract: 一种车身外板连结部(13)的罩部件(14),将通过使车顶侧梁外面板(33)与中柱外面板(31)重合而仅以板厚(tr)的厚度具有高低差的层差部(36)覆盖,其中,中柱外面板(31)具有车身(12)的表面(31b),车顶侧梁外面板(33)具有与表面(31b)连续的表面(33b)。罩部件(14)由安装在连结凹部(43)上且在热塑性树脂(45)中混合有磁铁粉末(46)而形成的罩主体(47)、和实施在罩主体(47)中的安装面(48)上的粘接薄膜层(51)构成,该安装面(48)成为朝向中柱外面板(31)以及车顶侧梁外面板(33)的内面。

    车身侧部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34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6671.9

    申请日:2013-02-07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包括具有由多张板材重合而成的接合部分的下纵梁的车身中,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并同时提高车门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的技术。在下纵梁(12)中位于车门开口(15)的部位上,设有覆盖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的踏板装饰件(50)。踏板装饰件(50)由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51)和软质树脂制的装饰件末端部(52)构成。装饰件主体(51)在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到包括密封接触部(46)在内的侧面(38)的范围内覆盖。装饰件末端部(52)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密封接触部(46)。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

    汽车的车身架构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8482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25001.5

    申请日:2013-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B62D21/11 B62D24/00 B62D25/082 B62D27/065

    Abstract: 车身架构造具有侧车架(11)、副车架(22)、车室侧支承部件(35)、底板下车架(15)、和连接支承件(30),所述副车架(22)具有远离侧紧固部(22m)、接近侧紧固部(22u)、和中央折点(27),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第一端部侧与所述接近侧紧固部(22u)一同,能够抽出地紧固在所述车室侧支承部件(35)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二端部侧紧固在所述底板下车架(15)上,对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所述第二端部侧进行紧固的螺母(38)保持在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从底板通道部远离一侧的侧壁上,支承螺栓(39)从底板通道部(18)的下方侧以车宽方向为轴而紧固于所述螺母(38)中。

    车辆后部结构
    14.
    发明公开
    车辆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701338.4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能够轻型化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后部边侧框架,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梁,其配置于后部边侧框架的后方;以及后板构件,其设置于后部边侧框架与保险杠梁之间。后板构件具有设置于保险杠梁的上方且为闭合截面结构的周缘框架结构体。保险杠梁的上凸部与周缘框架结构体的板构件接触。

    车辆后部结构
    15.
    发明公开
    车辆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3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701134.0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抑制后方碰撞载荷的峰值载荷、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中央框架,其配置于比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部靠车宽方向中央部侧、且后方的位置,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保险杠梁,其在中央框架的后方与中央框架排列配置,且配置于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中央框架重叠的位置,保险杠梁能够被后方碰撞载荷压垮。

    车身前部构造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0705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580073976.4

    申请日:2015-12-17

    Abstract: 车身前部构造(10)具有前隔板(21)。前隔板(21)具有:与右前侧车架(11)连结的树脂制的右侧支柱(87)、从右侧支柱(87)延伸至右上构件(16)的金属制的右上侧横梁(78)、与右上侧横梁(78)自由拆装地连结的金属制的上横梁(79)、和设置在上横梁(79)上的发动机罩锁定装置(35)。上横梁(79)的右端部(79b)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夹着右侧支柱(87)的状态与其连结。

    车身侧部构造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1092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63324.9

    申请日:2012-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车身(12)包括:在车身柱(21)的外面板(37)的外部上部件(41)上结合有外部下部件(42)的连结凹部(35);和将连结凹部(35)覆盖的车门密封罩(34)。车门密封罩(34)呈截面U字形状,并由作为中央部分的U字状的主体部(43)、从主体部(43)向上方延伸的U字状的上唇部(44)、和从主体部(43)向下方延伸的U字状的下唇部(45)构成。与车门侧密封部件(48、49)紧贴的密封紧贴面部(51、54)的前上前端(57)、前下前端(58)、后上前端(61)、后下前端(62)以没有层差的厚度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