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81023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180051377.4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 , H01G9/2009 , H01G9/2018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31/18 , H01L51/0006 , Y02E10/542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光电元件,所述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因电子传输层发挥优异的电子传输特性的同时基于该电子传输层的反应界面充分变大。涉及本发明的光电元件(1)具备第一电极(2)、负载光敏剂的电子传输层(3)、空穴传输层(4)和第二电极(5),这些要素按所述顺序层叠着。所述电子传输层(3)由有机化合物形成,所述有机化合物通过1个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具有下述结构式(1)所表示的结构的部位的前体电解聚合而生成。光电元件(1)具备包括所述有机化合物和浸透在该有机化合物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凝胶层(6)。(结构式(1)中的M为氰基、氟基、氯基或溴基,A-为抗衡阴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138249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33884.5
申请日:2009-07-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4 , H01G9/2009 , H01G9/2018 , H01G9/2059 , H01L51/005 , H01M14/005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器件,其包含电子传输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层和足够大的界面。所述光电器件还包含一对电极和空穴传输层,且所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安插在该电极对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由具有氧化还原部分的有机化合物构成,该氧化还原部分能够被重复氧化和还原。所述有机化合物包含在凝胶层中,该凝胶层含有稳定该氧化还原部分的还原态的电解质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265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80004066.7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088 , H01L51/5092 , H01L51/5209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2251/5361 , H05B33/2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能够降低亮度不均匀性并能够改进外部量子效率。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板(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40)、夹于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之间并包括发光层(32)的功能层(30)、以及导电层(50)。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的电阻率低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阻率。第二电极(40)上形成有用于光提取的开口。功能层(30)包括作为第二电极(40)侧的最外层的载流子注入层(34)。导电层(50)是光透明的,并且与第二电极(40)和功能层(30)相接触。载流子注入层(34)在开口的投影区域中具有凹入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1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07780.7
申请日:2011-02-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26 , H01G9/2018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2251/306 , H01L2251/308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特性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的电子输送层、且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在本发明中,光电元件具有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6)、夹持于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第二电极(6)之间的电子输送层(1)和空穴输送层(5)、电解质溶液、和导电助材(3)。所述电子输送层(1)具备具有能够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的有机化合物。所述电解质溶液具有使所述氧化还原部的还原状态稳定化的功能。所述有机化合物和所述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2)。所述导电助材(3)存在于所述凝胶层(2)内并且所述导电助材(3)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4)相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59840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40295.5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32 , H01G9/2059 , H01L51/0072 , H01L51/5048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空穴传输层、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该空穴传输层具有优异的空穴传输特性和足够宽大的反应界面。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电元件具备一对电极、夹在该电极间的电子传输层及空穴传输层、和电解质溶液。所述空穴传输层具备第一有机化合物,该第一有机化合物具有能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所述电解质溶液使所述氧化还原部的还原状态稳定化。所述有机化合物和所述电解质溶液构成第一凝胶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90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80002406.2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25 , B01J20/20 , B01J20/205 , B01J20/262 , B01J20/3441 , C01B32/60 , C08G73/0266 , C08G73/0627 , C08L79/02 , C08L79/04 , Y02C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吸附能力、并且吸附脱附时的能量消耗少的二氧化碳吸附解吸设备。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附解吸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相面对地设置的一对电极(电极1及电极2)、填充于上述一对电极的各电极(1)与电极(2)之间的电解液(3)、设于上述一对电极的电极(1)上的多孔体(4),其中电解液(3)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溶解于该电解液中来形成碳酸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通过多孔体(4)的作用,在对上述一对电极施加正方向电压时,上述碳酸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静电吸附在多孔体(4)的表面,而在对上述一对电极施加反方向电压时,上述碳酸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从多孔体(4)的表面静电解吸。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8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080027326.3
申请日:2010-06-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 , H01G9/2004 , H01G9/2027 , H01G9/2059 , H01L51/0035 , H01L51/005 , H01M14/005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电子传输层、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特性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所述光电元件中,在一对电极2、5之间夹有电子传输层3和空穴传输层4。电子传输层3通过具备有机化合物而形成,该有机化合物具有可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位。有机化合物含有使氧化还原部位的还原状态稳定化的电解质溶液,作为凝胶层6而形成,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因此,在电子传输层3的有机化合物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6的同时,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这样,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界面变大,转换效率提高,与此同时,电子从增感色素转移到电子传输层3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效率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00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7779.X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L51/5012 , H01L51/5262 , H01L51/5275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53
Abstract: 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基板;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以及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至少包括发光层。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第一电极是金属电极,并且也是反光电极,第二电极是透光电极,并因此允许光从第二电极发出。发光层由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具有面内方向和厚度方向。发光层沿面内方向上的折射率高于发光层沿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