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810475199.1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SSR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组在樟属及其近缘属中可以直接应用于种内和种间,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稳定高效的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扩增引物。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由于遗传背景不清晰,且受EST序列数量的限制,现阶段难以大规模开发EST‑SSR分子标记,本发明开发的通用型微卫星分子标记解决了的这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549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77489.4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乙酸铵调整红心杉组培增殖苗偏冠的方法,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包括:取红心杉组培增殖苗截成茎段,将茎段置于改良增殖培养基中,于温室光照条件下培养诱导茎段增殖;其中,改良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包括:改良DCR和乙酸铵,改良DCR为去除硝酸铵成分的DCR培养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红心杉组培苗偏冠率和偏冠程度明显降低,增殖系数明显提高,并且增殖苗形态正常,改善了红心杉组培生产过程中增殖苗的偏冠问题,为红心杉优质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75199.1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SSR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组在樟属及其近缘属中可以直接应用于种内和种间,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稳定高效的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扩增引物。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由于遗传背景不清晰,且受EST序列数量的限制,现阶段难以大规模开发EST-SSR分子标记,本发明开发的通用型微卫星分子标记解决了的这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80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527157.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丝栗栲和米槠微卫星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现有的丝栗栲核苷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开发出8对适用于米槠的丝栗栲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1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丝栗栲和米槠的EST‑SSR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稳定和低成本的优点,为其它栲属植物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及微卫星标记检测方法为丝栗栲和米槠等栲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分化与结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基因流及交配系统等研究以及栲属植物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0357.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 G01N21/33 , G06F17/10 , G06F18/214 , G06F17/18 , G06F30/2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木质素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木质素预测技术领域,选择一阶导数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表征光谱,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表征光谱对应木芯样品的木质素含量,作为标准值,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方法分析表征光谱和标准值后,建立木芯样品木质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建立闽楠木质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在5000~8000cm‑1波段内,选择db1和nle两种预处理方法,PLS计算模型所建模型效果最佳,其Rc、Rv值分别为0.94、0.95,SEC、SEP值分别为0.01293、0.0130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效提高闽楠木质素含量测定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3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759921.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樟属植物品种的方法。本发明借助近红外光谱仪扫描采集猴樟、黄樟、油樟、银木4个樟属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Clu)方法对不同樟属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以Segment 5 Gap5的3点二阶泰勒求导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4400~4800,5400~6600,7800~10000cm‑1波段范围内的数据建立鉴别模型,为樟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一种新技术。利用所建模型对外部验证集中的40个样品进行识别,识别率为97.5%,说明此模型能够用于这4种樟属植物的鉴别。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323437.5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及其应用,属于林业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PCR技术、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开发了15对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其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30所示,该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特异性好,多态性高,将其应用于浙江楠群体遗传结构和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能够更全面的揭示我国浙江楠遗传水平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遗传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276947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482083.2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右旋龙脑制备右旋乙酸龙脑酯的方法。它是以天然右旋龙脑和醋酸酐为原料,将醋酸酐与天然右旋龙脑按物质的量之比1~2:1投料至反应溶剂石油醚中,天然右旋龙脑与石油醚的料液比为1:10~15g/ml,反应溶剂中含有P2O5或P2O5-H3PO4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为天然龙脑质量的5%~10%,反应温度为55℃~75℃,常压条件下酯化反应4h~10h,纯化后即获得右旋乙酸龙脑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相对百分含量不低于97%的右旋乙酸龙脑酯。同时,反应结束后,可回收利用反应体系残余的溶剂、醋酸和醋酸酐的混合溶液。本发明的直接效果是:所获得的合成产物中右旋乙酸龙脑酯纯度高,原料转化率高、化学反应得率高,反应选择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801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27157.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丝栗栲和米槠微卫星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现有的丝栗栲核苷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开发出8对适用于米槠的丝栗栲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1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丝栗栲和米槠的EST-SSR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稳定和低成本的优点,为其它栲属植物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及微卫星标记检测方法为丝栗栲和米槠等栲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分化与结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基因流及交配系统等研究以及栲属植物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9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323437.5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及其应用,属于林业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PCR技术、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开发了15对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其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30所示,该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特异性好,多态性高,将其应用于浙江楠群体遗传结构和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能够更全面的揭示我国浙江楠遗传水平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遗传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