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80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3245.X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7C29/149 , C07C31/125 , B01J29/76 , B01J23/755 , B01J29/46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18 , B01J3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油三酯类化合物制备脂肪醇的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在溶剂环境、含氢气氛、50℃‑300℃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Ⅰ在NiCo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生成脂肪醇Ⅱ‑1、脂肪醇Ⅱ‑2、脂肪醇Ⅱ‑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绿色高效、原子利用率高,且反应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8511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31771.9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G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树油材兼用林培育用树冠杂枝修剪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位于安装架顶部一端的剪刀组件,还包括: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另一端;驱动结构一,位于剪刀组件同侧的安装架外壁,包括绞盘件和拉绳一,所述拉绳一的一端连接绞盘件;以及,驱动结构二,位于剪刀组件同侧的安装架外壁且与拉绳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结构二还与剪刀组件和夹持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在将剪刀组件、夹持组件对准所需修剪的树冠杂枝后,收卷拉绳一驱使驱动结构二使得夹持组件先对待剪切的树冠杂枝夹持后,再驱动剪刀组件对夹持的树冠杂枝剪切,有效的防止剪切的树冠杂枝在剪切后自然掉落,误伤到行人或者操作人员,降低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0357.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 G01N21/33 , G06F17/10 , G06F18/214 , G06F17/18 , G06F30/2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木质素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木质素预测技术领域,选择一阶导数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表征光谱,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表征光谱对应木芯样品的木质素含量,作为标准值,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方法分析表征光谱和标准值后,建立木芯样品木质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建立闽楠木质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在5000~8000cm‑1波段内,选择db1和nle两种预处理方法,PLS计算模型所建模型效果最佳,其Rc、Rv值分别为0.94、0.95,SEC、SEP值分别为0.01293、0.0130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效提高闽楠木质素含量测定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3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759921.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樟属植物品种的方法。本发明借助近红外光谱仪扫描采集猴樟、黄樟、油樟、银木4个樟属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Clu)方法对不同樟属植物叶片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以Segment 5 Gap5的3点二阶泰勒求导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4400~4800,5400~6600,7800~10000cm‑1波段范围内的数据建立鉴别模型,为樟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一种新技术。利用所建模型对外部验证集中的40个样品进行识别,识别率为97.5%,说明此模型能够用于这4种樟属植物的鉴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773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84230.1
申请日:2022-05-27
IPC: C07D239/90 , A61P17/00 , A61K31/517 , A23B7/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柠檬醛含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柠檬醛衍生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该衍生物由柠檬醛为底物合成得到,其抗酪氨酸酶活性IC50为105±2μM,能够满足制备抗酪氨酸酶组合物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1323437.5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及其应用,属于林业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PCR技术、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开发了15对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其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30所示,该浙江楠核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引物特异性好,多态性高,将其应用于浙江楠群体遗传结构和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能够更全面的揭示我国浙江楠遗传水平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遗传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980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3368.3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7C1/207 , C07C11/02 , C07C11/10 , C07C11/107 , B01J29/76 , B01J23/755 , B01J29/46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18 , B01J3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油三酯类化合物制备α‑烯烃的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在溶剂环境、含氢气氛、50℃‑300℃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Ⅰ在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生成α‑烯烃Ⅱ‑1、α‑烯烃Ⅱ‑2、α‑烯烃Ⅱ‑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甘油三酯类化合物作为反应底物,能够高效合成α‑烯烃类化合物,且反应绿色高效、原子利用率高、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48832.7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7C1/22 , C07C15/06 , C07C15/02 , C07C15/073 , C07C15/08 , C07C15/16 , C07C15/24 , C07C11/12 , C07C15/46 , C07C41/18 , C07C43/205 , C07C17/35 , C07C25/02 , C07C67/327 , C07C69/76 , C07C51/377 , C07C53/122 , C07D307/36 , C07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碘介导的醇还原方法,涉及有机化学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H2为还原剂,氢碘酸(HI)为催化剂,催化醇脱氧还原;其反应过程如下:将醇、HI和溶剂混合放入间歇式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通入H2,加热至100‑300℃反应1‑24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烷烃;该方法简单环保,副产物为H2O,无金属催化;并且利用苄醇、芳樟醇、烯丙基醇及三者衍生物作为底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5299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64492.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浙江楠的扦插快繁方法,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浙江楠一年生阳生枝条为材料,采用水基扦插培养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浙江楠扦插快速繁殖方法,可有效提高浙江楠生根率,缩短育苗周期,有利于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不受环境和季节的限制,繁殖后代能较好的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周期短、成本低等,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高质量、高产量地发展浙江楠种苗生产,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以及推广种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浙江楠的扦插繁殖存在受天气季节影响大、穗条扦插繁殖周期长、生根率低、操作费时费力等问题,达到了提高浙江楠扦插生根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育苗周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810475199.1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SSR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通用的微卫星标记,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组在樟属及其近缘属中可以直接应用于种内和种间,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稳定高效的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扩增引物。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由于遗传背景不清晰,且受EST序列数量的限制,现阶段难以大规模开发EST‑SSR分子标记,本发明开发的通用型微卫星分子标记解决了的这一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