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50527.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转阀及冷却器,转阀包括阀壳、扭杆以及阀体,阀壳上开设若干个阀壳通道组,每个阀壳通道组包括通道A、通道B和通道C,同类的通道分别通过工质流道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阀壳内部,阀体外壁对应通道B和通道C加工凹槽,阀壳内壁在不同阀壳通道组之间加工凹槽;扭杆设置在阀体的中心,扭杆外周开设环形的通道D,阀体沿径向开设有阀体通道;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与通道A相连,通道B和通道C分别与电池组的两端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通道D相连,通过阀体的转动分别将通道B或通道C导通,改变冷却工质在电池组两端的流向。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和可靠性。

    一种弓形自稳式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3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184012.3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形自稳式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仰拱结构在仰拱本体端部设置暗梁,两个暗梁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拉索,预应力拉索中间设置有连接调节器,施工时连接调节器用于对预应力拉索施加设计所需的预拉力,后期也可用于对预应力拉索中的预应力进行进一步调节,以使仰拱结构更好的发挥其自稳性能。本发明制作简单、也易采购,安装方便,能够实现标准化和流水化作业。

    一种弓形自稳式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383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84012.3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形自稳式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仰拱结构在仰拱本体端部设置暗梁,两个暗梁之间设置有预应力拉索,预应力拉索中间设置有连接调节器,施工时连接调节器用于对预应力拉索施加设计所需的预拉力,后期也可用于对预应力拉索中的预应力进行进一步调节,以使仰拱结构更好的发挥其自稳性能。本发明制作简单、也易采购,安装方便,能够实现标准化和流水化作业。

    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1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1033432.8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通过在围岩与初期支护间设置双层弹性泡沫板,预留足够的围岩变形空间以适应软岩隧道大变形的要求,不仅可以避免围岩变形量过大导致的侵限问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加强了初期支护,通过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可避免支护结构受力过大造成的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钢架扭曲错断、二衬开裂等现象,最终确保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针对软岩大变形隧道系统锚杆效果不明显而且费时费力的特点,取消了系统锚杆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提出了加强锁脚锚管和钢架纵向连接的措施,并给出了相应的合理支护参数,以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

    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钢架的锁脚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4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165961.3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钢架的锁脚工艺。以加强锁脚锚管与钢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钢架锁脚失效。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钢架选型:选用圆钢管混凝土钢架作为软岩大变形隧道钢架的选型;步骤2):加工制作:按锁脚锚管的设计打设角度、设计外径以及与圆钢管混凝土钢架对应的安装位置,在圆钢管混凝土钢架相应位置钻设预留孔,要求预留孔大小、位置准确,并在加工场地上进行锁脚锚管的试安装,确保其能够成功安装;步骤3):在隧道施工现场,待圆钢管混凝土钢架架设或接长、落底后,及时进行钢架锁脚的施做。

    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1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3432.8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通过在围岩与初期支护间设置双层弹性泡沫板,预留足够的围岩变形空间以适应软岩隧道大变形的要求,不仅可以避免围岩变形量过大导致的侵限问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加强了初期支护,通过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可避免支护结构受力过大造成的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钢架扭曲错断、二衬开裂等现象,最终确保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针对软岩大变形隧道系统锚杆效果不明显而且费时费力的特点,取消了系统锚杆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提出了加强锁脚锚管和钢架纵向连接的措施,并给出了相应的合理支护参数,以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

    一种低功耗振弦传感器及其激励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903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19720.5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02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功耗振弦传感器,包括振弦、线圈和传感器壳体、激励电路单元、拾振电路单元和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包括预振模块、复振模块、频率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记录有效的复振频率信号,同时控制传感器的激励检测流程,使传感器在稳态和非稳态两种模式下工作,并根据记录的有效复振频率值,计算得到稳态工作模式时复振模块输出的激励频率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的振弦式传感器,对振弦激励模式进行改变,将传统的低压扫频激振方式改变为预振结合复振的激励方式,并检测预振时的频率值作为复振的激励脉冲频率,从而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一种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06264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44506.4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6 E21D11/105 E21D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其应用于设计与施工,可以指导设计,降低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本发明包括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护,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或管棚,以控制围岩的前期位移;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与钢架联合支护的结构形式,取消拱部系统锚杆,增设拱脚锁脚锚杆(管),必要时可设置临时仰拱以控制围岩变形;二次衬砌支护采用高标号的模筑混凝土。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20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450567.9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冷却器、增压泵及储压罐,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工质接口分隔为末端连通的两部分,两个堵头能够同时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堵头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打开;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经过增压泵以及储压罐连接第三工质接口,当储压罐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增压泵卸荷空转;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第四工质接口以及第五工质接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40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795816.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电动汽车上传数据,将车辆状态划分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计算车辆第一次上传数据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小于等于三个月,则温差阈值为车辆出厂时企业规定的阈值;如果时间间隔大于三个月,根据不同的车辆状态,提取动力电池温度,构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库;提取温度差异值构建动力电池温差数据库,并基于温差阈值稳定性确定滑动窗窗口长度;根据滑动窗窗口长度基于拉依达准则确定不同状态下的温差阈值。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系统。本发明基于车辆不同状态为动力电池温差确定阈值,提高行车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