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23814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619279.0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个方向位移测量的复合式振弦传感器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切换器和设置在待测目标内部的X轴振弦传感头、Y轴振弦传感头、Z轴振弦传感头,所述的X轴振弦传感头、Y轴振弦传感头、Z轴振弦传感头处于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所述的检测单元用于振弦传感头的激励、拾振和位移测量;检测单元控制切换器按照时序依次与三个传感头相连通,获取待测目标三个方向的位移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功耗的振弦式传感器激励检测方式,在实现结构体中全方位位移的测量同时,大大节约了能耗,满足了传感器在无人值守、电池供电条件下的长时间工作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6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3434.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 , E21D9/001 , E21D11/00 , E21D11/08 , E21D11/10 , E21D11/18 , E21D11/183 , E21D11/38 , E21D20/00 , E21D2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的施工工艺为1)上台阶施工;2)中台阶施工;3)下台阶施工;4)预留核心土开挖;5)仰拱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3m,仰拱部分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6)及时架设内层钢架,采用HW200*200型钢,封闭成环后施做内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7)在内层喷射混凝土内表面,敷设防水板;8)当隧道变形达到设计预留变形量后,施做二次衬砌;9)在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下,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以至隧道贯通。其既满足软岩的大变形要求,做到不侵限,同时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受力,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12381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19279.0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个方向位移测量的复合式振弦传感器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切换器和设置在待测目标内部的X轴振弦传感头、Y轴振弦传感头、Z轴振弦传感头,所述的X轴振弦传感头、Y轴振弦传感头、Z轴振弦传感头处于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所述的检测单元用于振弦传感头的激励、拾振和位移测量;检测单元控制切换器按照时序依次与三个传感头相连通,获取待测目标三个方向的位移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功耗的振弦式传感器激励检测方式,在实现结构体中全方位位移的测量同时,大大节约了能耗,满足了传感器在无人值守、电池供电条件下的长时间工作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450558.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17 , H01M10/63 , H01M10/48 , H01M10/0525
Abstract: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以及冷却器,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本体上开设有五个与内腔相通的工质接口;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两个堵头分别布置在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内侧,堵头的外径与本体内腔的内径相等,堵头的宽度小于对应工质接口的总宽度;堵头沿本体内腔的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第三工质接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按照三个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操作简单,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59948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611166039.6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埋圆形隧道预留变形缓冲层的荷载传递分析方法。由此得到预留变形缓冲层的具体荷载传递情况,为其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其适用于深埋软岩隧道设置预留变形缓冲层时二次衬砌受力大小的估算。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由隧道初期支护‑预留变形缓冲层‑二次衬砌组成的多层圆筒模型;步骤2):确定初期支护内表面处的径向位移表达式;步骤3):确定预留变形缓冲层的径向压缩量;步骤4):确定二次衬砌外表面处的径向位移表达式;步骤5):利用几何相容条件,确定预留变形缓冲层传给二次衬砌的围岩荷载比例即预留变形缓冲层的具体荷载传递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69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1033434.7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的施工工艺为1)上台阶施工;2)中台阶施工;3)下台阶施工;4)预留核心土开挖;5)仰拱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3m,仰拱部分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6)及时架设内层钢架,采用HW200*200型钢,封闭成环后施做内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7)在内层喷射混凝土内表面,敷设防水板;8)当隧道变形达到设计预留变形量后,施做二次衬砌;9)在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下,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以至隧道贯通。其既满足软岩的大变形要求,做到不侵限,同时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受力,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25632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78461.8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架实测应力的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方法。本发明能够反映隧道围岩压力的真实情况,进而可用于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修正,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步骤为1)假定钢架截面的正应力为线性分布,利用钢架内外侧翼缘实测应力反算得到钢架在测试截面处的轴力;2)假定隧道初期支护所受轴力由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共同承担,反算得到初期支护在测试截面处的轴力;3)假定隧道初期支护承受全部围岩压力,建立隧道初期支护的力学计算模型,采用力法求得初期支护轴力的计算表达式;4)令步骤2)中初期支护在测试截面处的轴力与步骤3)中初期支护相应截面处的轴力相等,求得作用于隧道初期支护上的围岩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450527.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 , B60L58/26
Abstract: 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转阀及冷却器,转阀包括阀壳、扭杆以及阀体,阀壳上开设若干个阀壳通道组,每个阀壳通道组包括通道A、通道B和通道C,同类的通道分别通过工质流道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阀壳内部,阀体外壁对应通道B和通道C加工凹槽,阀壳内壁在不同阀壳通道组之间加工凹槽;扭杆设置在阀体的中心,扭杆外周开设环形的通道D,阀体沿径向开设有阀体通道;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与通道A相连,通道B和通道C分别与电池组的两端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通道D相连,通过阀体的转动分别将通道B或通道C导通,改变冷却工质在电池组两端的流向。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405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5816.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电动汽车上传数据,将车辆状态划分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计算车辆第一次上传数据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小于等于三个月,则温差阈值为车辆出厂时企业规定的阈值;如果时间间隔大于三个月,根据不同的车辆状态,提取动力电池温度,构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库;提取温度差异值构建动力电池温差数据库,并基于温差阈值稳定性确定滑动窗窗口长度;根据滑动窗窗口长度基于拉依达准则确定不同状态下的温差阈值。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系统。本发明基于车辆不同状态为动力电池温差确定阈值,提高行车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50558.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17 , H01M10/63 , H01M10/48 , H01M10/0525
Abstract: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以及冷却器,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本体上开设有五个与内腔相通的工质接口;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两个堵头分别布置在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内侧,堵头的外径与本体内腔的内径相等,堵头的宽度小于对应工质接口的总宽度;堵头沿本体内腔的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第三工质接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按照三个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操作简单,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