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450527.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转阀及冷却器,转阀包括阀壳、扭杆以及阀体,阀壳上开设若干个阀壳通道组,每个阀壳通道组包括通道A、通道B和通道C,同类的通道分别通过工质流道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阀壳内部,阀体外壁对应通道B和通道C加工凹槽,阀壳内壁在不同阀壳通道组之间加工凹槽;扭杆设置在阀体的中心,扭杆外周开设环形的通道D,阀体沿径向开设有阀体通道;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与通道A相连,通道B和通道C分别与电池组的两端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通道D相连,通过阀体的转动分别将通道B或通道C导通,改变冷却工质在电池组两端的流向。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和可靠性。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405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5816.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电动汽车上传数据,将车辆状态划分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计算车辆第一次上传数据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小于等于三个月,则温差阈值为车辆出厂时企业规定的阈值;如果时间间隔大于三个月,根据不同的车辆状态,提取动力电池温度,构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库;提取温度差异值构建动力电池温差数据库,并基于温差阈值稳定性确定滑动窗窗口长度;根据滑动窗窗口长度基于拉依达准则确定不同状态下的温差阈值。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系统。本发明基于车辆不同状态为动力电池温差确定阈值,提高行车安全性。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50558.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以及冷却器,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本体上开设有五个与内腔相通的工质接口;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两个堵头分别布置在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内侧,堵头的外径与本体内腔的内径相等,堵头的宽度小于对应工质接口的总宽度;堵头沿本体内腔的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第三工质接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按照三个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操作简单,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50527.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转阀的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转阀及冷却器,转阀包括阀壳、扭杆以及阀体,阀壳上开设若干个阀壳通道组,每个阀壳通道组包括通道A、通道B和通道C,同类的通道分别通过工质流道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阀壳内部,阀体外壁对应通道B和通道C加工凹槽,阀壳内壁在不同阀壳通道组之间加工凹槽;扭杆设置在阀体的中心,扭杆外周开设环形的通道D,阀体沿径向开设有阀体通道;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与通道A相连,通道B和通道C分别与电池组的两端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通道D相连,通过阀体的转动分别将通道B或通道C导通,改变冷却工质在电池组两端的流向。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和可靠性。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1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450558.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常流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以及冷却器,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本体上开设有五个与内腔相通的工质接口;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两个堵头分别布置在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内侧,堵头的外径与本体内腔的内径相等,堵头的宽度小于对应工质接口的总宽度;堵头沿本体内腔的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第三工质接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按照三个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操作简单,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种智慧交通安全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17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538298.X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许彬 朱彤 孙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人况检测单元、路况检测单元、气象检测单元、中央处理器、监测报警单元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人况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和疲劳强度、路况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交通路面的障碍物、路面湿度以及路面的平整度、气象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交通道路上的能见度、风速/风向以及雨量;该系统采用多模块检测单元对交通安全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性,该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分别对区域公路网各交通管理单元的交通安全态势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融合处理并判定预警等级,产生智能预警对策,提高公路交管部门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措施的针对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20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450567.9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冷却器、增压泵及储压罐,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工质接口分隔为末端连通的两部分,两个堵头能够同时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堵头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打开;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经过增压泵以及储压罐连接第三工质接口,当储压罐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增压泵卸荷空转;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第四工质接口以及第五工质接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40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795816.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及系统,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电动汽车上传数据,将车辆状态划分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计算车辆第一次上传数据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小于等于三个月,则温差阈值为车辆出厂时企业规定的阈值;如果时间间隔大于三个月,根据不同的车辆状态,提取动力电池温度,构建充电、运行和静置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度数据库;提取温度差异值构建动力电池温差数据库,并基于温差阈值稳定性确定滑动窗窗口长度;根据滑动窗窗口长度基于拉依达准则确定不同状态下的温差阈值。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温差自适应阈值确定系统。本发明基于车辆不同状态为动力电池温差确定阈值,提高行车安全性。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50567.9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常压式锂离子动力电池往复流动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包括滑阀、冷却器、增压泵及储压罐,滑阀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腔当中的阀体,阀体包括两个堵头,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上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工质接口分隔为末端连通的两部分,两个堵头能够同时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进行封堵,堵头径向移动时能够分别将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的两部分打开;第一工质接口与第二工质接口连接电池组的两端,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出口经过增压泵以及储压罐连接第三工质接口,当储压罐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增压泵卸荷空转;冷却器的冷却工质入口与第四工质接口以及第五工质接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

    一种车辆公路行驶稳定性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926529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338701.6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许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公路行驶稳定性检测系统,包括主控单元模块、电源模块、车辆区域行驶轨迹检测模块、测速模块、数据显示模块、行驶稳定性检测模块、预警模块和道路线形重构模块。车辆区域行驶轨迹检测模块实时检测车辆运行的三维空间坐标位置及其姿态角,通过道路线形重构模块拟合车辆运行载体的平纵线形参数,结合测速模块提取当前车辆的运行车速,以行驶稳定性检测模块为基础,对车辆的侧滑、侧翻和下坡转向失效的临界车速进行预测,为保障行车安全和提高道路通行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设定限速和改善路段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自适应行驶领域;同时,对原有道路改建时的公路线形获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