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86956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505186.5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不锈钢薄板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 0.08~0.13%;Cr 20~23%;Mn 4~6%;Ni 0.5~1.5%;Mo 0.2~0.5%;N 0.1~0.25%;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先按照所述成分选配原料并熔炼成钢水;再将钢水浇铸成铸锭;将铸锭切除冒口部分后热轧开坯并表面修磨;然后热轧得到3~6mm厚的热轧板材;将热轧板材退火、酸洗后冷轧获得1~1.5mm厚薄板;最后固溶退火得到节约型双相不锈钢薄板。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合金化设计,可以改善不锈钢薄板的强度和塑性,并可以消除热轧边裂,使热轧板质量和成材率得到大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35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196003.1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工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晶粒高硅电工钢薄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超细晶粒高硅电工钢薄板成分含2.5~6.8%Si,0.0005~0.01%O或S,0.03~0.2%稀土元素,0.002~0.01%C,0.05~1.5%Mn,0.02~1.5%Al,P
-
公开(公告)号:CN10496282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399323.7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碳微合金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针状铁素体的双辊连铸低碳微合金钢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是按照一定成分冶炼钢水,钢水经中间包流入由双辊连铸机的两个反向旋转的结晶辊和侧封板组成的空腔内形成熔池,熔池上表面的钢水过热度为10~50℃,经过两个结晶辊之间的辊缝凝固并导出,形成1~6mm厚的低碳微合金钢薄带,再以5~30℃/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500~700℃,最后由卷取机卷取,得到100~2000mm宽的低碳微合金钢板卷,低碳微合金钢板卷中针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3~15%。本发明省去了低碳微合金钢传统生产流程的厚板坯连铸、粗轧、热连轧等工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是一种短流程制造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496281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413112.4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细晶粒取向硅钢薄带坯及其制造方法,薄带坯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 0.01~0.08%,Si 2.8~3.4%,Mn 0.05~0.30%,S 0.015~0.04%,Als 0.005~0.05%,N 0.003~0.010%,Ti 0.01~0.5%,Cu 0~0.6%,Sn 0~0.2%,O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71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993001.5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相不锈钢薄带及其近终成形制备方法,属于钢铁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双相不锈钢薄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001~0.03%;Cr:18~22%;Mn:5~7%;N:0.3~0.45%;Ni:0.0001~0.1%;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为:(1)在氮气下熔炼;(2)钢水随着结晶辊的转动导出形成铸带,水冷至室温;(3)热轧1~2道次,水冷至室温;(4)将热轧不锈钢薄带酸洗;(5)将不锈钢薄带进行冷轧;(6)固溶退火得成品。本发明值得的双相不锈钢薄带,具有优良的腐蚀性能;初始铸态组织得到细化,有利于后续加工中获得良好的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抑制元素的偏析,有利于合金元素在经过后续轧制、固溶退火后更加均匀的分布;成本低,生产流程简单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37223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505834.8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1/14766 , B22D11/001 , B22D11/041 , B22D11/0622 , B22D11/1206 , C21D8/0405 , C21D8/0415 , C21D8/0426 , C21D8/0436 , C21D8/0463 , C21D8/0473 , C21D8/0478 , C21D8/12 , C21D8/1205 , C21D8/1211 , C21D8/1222 , C21D8/1233 , C21D8/1261 , C21D8/1272 , C21D8/1277 , C21D9/52 , C21D2201/05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Abstract: 一种取向高硅钢的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按以下步骤进行:(1)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C 0.001~0.003%,Si 5.0~6.6%,Mn 0.2~0.3%,Al 0.05~0.12%,V 0.01~0.04%,Nb 0.03~0.06%,S 0.02~0.03%,N 0.009~0.020%,O≤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2)薄带连铸过程后形成铸带;(3)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热轧;(4)冷却至550~600℃卷取,在氮气气氛条件下进行低温热轧/温轧;(5)酸洗去除氧化皮,然后进行多道次冷轧;(6)再结晶退火,涂覆MgO涂层,最后卷取;(7)在氢气流通的条件下,进行净化退火;(8)去除氧化铁皮,涂覆绝缘层,平整拉伸退火,空冷卷取。本发明的方法省去高温退火前的脱碳流程,简化初次再结晶工艺难度,提高了高硅钢铸带的低温成型性能成品的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294155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504580.8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低碳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C 0.002~0.005%,Si 2.8~4.0%,Mn 0.07~0.3%,Al 0.02~0.1%,Cu≤0.5%,S 0.01~0.03%,N 0.004~0.02%,O≤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磁性能P17/50为0.8~1.1W/kg,磁感B8为1.85~1.94T;制备方法为:(1)冶炼钢水,进入中间包,铸轧成铸带;(2)热轧;(3)层流冷却、酸洗,进行两阶段冷轧;(4)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升温至1200±10℃,然后在纯干氢条件下保温,进行高温退火,随炉冷却到400±10℃,空冷。本发明的方法控制C含量低于50ppm,控制全流程为单相铁素体基体,提高了铸带成型性能,获得细小均匀的初次再结晶组织,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672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98385.9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1211 , C21D8/1222 , C21D8/1227 , C21D8/1233 , C21D8/1244 , C22C38/004
Abstract: 一种优化无取向高硅钢冷轧板板型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冶炼钢水,用薄带铸轧机制备硅钢铸带,热轧获得热轧钢板;(2)在100~300℃下进行温轧,温轧总压下量控制在55~60%之间;(3)将温轧钢板在300~350℃和保护气氛条件下保温30~60min,进行低温回复,然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冷轧。本发明制备的无取向高硅钢冷轧板边裂程度微小、板型良好,对设备要求低,且无需繁琐的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96238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159209.2
申请日:2014-04-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热轧中厚板耐蚀性的氧化铁皮控制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冶炼钢水连铸成板坯,将板坯加热保温处理后粗除鳞,粗除鳞压力大于等于16MPa,粗除鳞时间为4~10s,精粗轧后进行精轧阶段,在奇数道次精轧阶段前进行精除鳞,精除鳞压力大于等于16MPa,精除鳞时间为4~10s,精轧后,上冷床以10~25℃/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针对热轧中厚板氧化铁皮结构提出了热轧工艺调整方案,控制上冷床冷却速通过控制FeO的共析反应程度来达到氧化铁皮结构的合理控制,从而提高热轧中厚板的表面耐蚀性,本发明利用钢厂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既不增加投资和生产成本,保证热轧中厚板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37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61719.4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节能型恒压油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本发明应用在间歇性用油的液压伺服系统后,电磁卸荷阀的设定压力始终高于减压阀的设定压力,通过减压阀的调压作用以及第二蓄能器的稳压作用,有效保证了恒压油源系统输出压力的稳定。在恒压油源系统用油量较小时,定量液压泵出口处的第一蓄能器内的高压油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作为油源供给于减压阀的入口,定量液压泵的出口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卸荷状态,只有当电磁卸荷阀的入口压力低于电磁卸荷阀设定压力的83%时,电磁卸荷阀入口与回油口的通道才被切断,由于定量液压泵出口长时间处于卸荷状态,所以由恒压油源系统自身产生的溢流损失是极小的,从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恒压油源能耗大以及输出压力不稳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