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9745521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894235.8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力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速式入水砰击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在室内有限空间内模拟低、中、高等不同速度下物体入水砰击作用,具有节约实验空间、稳定控速、易于捕捉实验现象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伺服电机高转速、强扭矩特点,通过调节伺服电机,控制高精度推板系统;利用入水桶和推水桶的半径比例,实现入水桶处流体速度可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室内空间有限的缺点,转变物体由高空落水砰击的实验思想,通过对入水桶处流体速度控制模拟物体在不同速度下入水砰击作用,从而实现有限空间内,监测物体超大载荷作用下入水砰击实验数据与现象。本实用新型布置便捷,大大提高了实验研究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80271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20045933.0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包括航行体首部、航行体主体外壳和航行体底座;所述航行体主体内部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整气气室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与整气气室连接,进气管的下端穿过航行体底座与外部气压系统连接;所述整气气室内设置有气室,气室上设置有气孔,航行体主体外壳上设置有通道,所述气孔与通道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人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可实现结构可简易变换、航行体表面通气,结合高速摄影技术,来探索主动通气空泡多相流流动问题,旨在深入研究其演化机理,为推动主动通气技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264872U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20382336.0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4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管、吸能波纹板、捕波器,安装基座固定在船底外板上,安装基管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捕波器布置在安装基座旁,吸能波纹板固定在捕波器上,吸能波纹板的顶端与安装基管的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基于霍普金森飞片原理,利用压缩应力波在钢材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成拉伸波的特性,采用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防护装置将外板内侧和内底板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的拉伸波用捕波器截获,大大削弱冲击载荷能量,在载荷与结构的初始作用阶段即削弱冲击能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拆卸,容易实现复用;使用范围广,可针对特定船舶设计,可用于底部和舷侧。
-
公开(公告)号:CN2816484Y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520021463.2
申请日:2005-08-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抗冲减振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边柱、悬浮结构、钢丝绳减振器、磁流变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罩、力传感器、球铰链、橡胶垫、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其中待减振的主机固定在悬浮结构两侧的突出平台上;磁流变阻尼器的上、下两端分别借助球铰链与磁流变阻尼器罩的内顶壁和船体相连;力传感器置于上球铰链和磁流变阻尼器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置于船体上,速度传感器置于悬浮结构两侧的突出平台上。本实用新型借助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控制系统可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进行智能调节,可在任意频段内获得较低的振幅和力传递率,克服了传统无源减振装置对于固有频率附近的激励力不起减振作用、不抗击冲击力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211252912U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22468636.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设有变截面月池的船艇气泡抑制及疏散装置,在船体中间位置设置有曲面月池,曲面月池上方的甲板上设置有高强度橡胶式气密盖板,在船底部设置有第一级气泡疏散结构和第二级气泡疏散结构,且第一级气泡疏散结构位于曲面月池和船艏之间,第二级气泡疏散结构位于曲面月池和船艉之间,所述曲面月池的上段为垂直壁面、下段为弧面,且下段的后壁面的曲率大于前壁面的曲率,甲板上设置有方形的与高强度橡胶式气密盖板配合的橡胶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合理,能有效减少船舶月池内气泡产生并对产生的气泡进行有效疏散,改善船底伴流,保障声学勘探仪器工作正常,增加螺旋桨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535377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20045959.5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尺度水下航行体高速出水试验测量装置,包括航行体首部、航行体中部、航行体底部和发射底座;所述航行体中部上端与航行体首部连接,下端与航行体底部连接,所述航行体底部与发射底座连接;所述航行体中部上设置有测压孔;还包括与测压孔相配合的测压孔阳极堵头、冲击压力头阳极安装结构和脉冲压力阳极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装配简便、适应范围广,解决结构可简易变换、多参数测量等问题,结合高速摄影技术,来探索小尺度水下航行体高速出水问题,旨在深入研究其演化机理,为推动水下发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604540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0990456.0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E02B1/02
Abstract: 一种减压环境下的掺气核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循环水泵、入口阀、出口阀、观察窗、减压舱、进水阀、喷嘴、减压泵、抽气管、出气阀和进气口;入口阀、出口阀、出气阀和观察窗位于减压舱的侧面,进水阀位于减压舱的底面;减压泵通过抽气管与出气阀连接;喷嘴处在减压舱内,喷嘴与入口阀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具有进气口,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入口阀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循环水泵连接;循环水泵与出口阀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向减压环境下的水体中掺入气核,减压程度可满足绝大多数实验的要求;技术流程简单可行,可在减压环境下的水中,实现气核的有效掺入,满足缩比试验水体初始气核尺度和分布与真实水体相似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9795740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20653546.5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调式月池内装备布放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船舶上月池内的雷达、声呐等装备布放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卸快速。监测设备装置在设备模块内,便于一体化装配。设备模块通过甲板井架上的升降机进行吊装,设备模块与甲板之间通过甲板抱固装置进行连接,与月池之间通过弹性安装机构进行装配。本实用新型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完成装配和拆卸,在工作过程中还实时监测设备受力情况,保障设备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际工程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583695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280556.X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极近场电火花气泡壁压载荷测量实验装置,测杆置于测杆防护筒内,穿过靶板上的开孔与水箱中的水接触,水下电火花放电针置于靶板附近,放电针针尖与测杆同轴。电火花放电引发水下爆炸气泡,作用在靶板壁面上的爆炸载荷致使测杆中产生应力波。通过置于测杆上的应变片测得杆中应力波的信号,反推得到靶板壁面处的爆炸载荷,达到对水下极近场电火花气泡壁压载荷的测量。通过高速摄像机对水下电火花气泡整个过程进行观测,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实验效果好,能为水下极近场电火花气泡壁压载荷研究,进而为水下极近场爆炸壁压载荷机理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495528U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20139016.0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冲击强化型半潜式浮动冲击平台,包括冲击平台主体和设置在冲击平台主体外部的四个吊耳,所述冲击平台主体包括水下圆柱形壳体、水上方形壳体、设置在水下圆柱形壳体内底上的测量仪器安装座,所述水下圆柱形壳体和水上方形壳体的内表面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置有T型材,且水平方向的T型材与T型材的间距相等,竖直方向的T型材与T型材的间距相等,所述水上方形壳体与防水帷幕连接,所述四个吊耳分别和锚链连接,所述测量仪器安装座上设置有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电线与岸上工作主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多用,很好的节省钢材的用量并能达到很好的模拟潜艇冲击环境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