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铁抗菌钛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75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79986.2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钛合金领域,涉及一种含铁抗菌钛合金及制备方法。在纯钛或钛合金中添加所述重量百分数的铁元素,通过后续的材料加工工艺就可以获得含铁抗菌钛合金,其中铁元素的重量百分数不超过25%。所述的纯钛和钛合金包括已知的纯钛、α、α+β和β钛合金,例如Ti‑6Al‑4V,Ti‑6Al‑7Nb,也包括其他各种钛合金。所述添加铁元素的方式,可以是纯铁,也可以是换算后的含铁中间合金。该合金对常见的细菌具有强抑菌和杀菌效果,可有效地杀灭>90%与之接触的细菌,起到抗感染、抗炎症和防霉的作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餐厨用品以及其他工业领域。

    一种采用回收铝制造高强韧铝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098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67714.6

    申请日:2020-10-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二林 冀守勋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一种采用回收铝制造高强韧铝合金的方法,特别是采用回收的废旧铝汽车轮毂制造高强韧铝合金的方法。其主要包括熔化旧车轮和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经过成分确认后进行铸造。铸件可以在铸态或者热处理状态下使用。压铸件铸态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110MPa,断裂伸长率不低于10%。在固溶和人工时效状态下,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310MPa,断裂伸长率不低于8%。采用其他铸造工艺生产的铸件在固溶和人工时效状态下,拉伸屈服强度不低于310MPa,断裂伸长率不低于10%。

    一种Mg-Zn-Ca合金的熔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170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1083708.2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Mg‑Zn‑Ca系合金的熔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Mg‑Zn‑Ca合金的熔配方法。该方法将所需的Ca以片状纯Ca的形式、Zn以粒状纯Zn的方式与纯Mg粉按照一定比例湿态混合均匀并冷压成块状坯料,然后再次与剩余的原料一起熔炼,从而达到使烧损量降至最低的目的。本发明具有Ca元素烧损少,制备的合金化学成分波动小,质量好的特点。

    一种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419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85912.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板材由抗菌钛合金-铝-抗菌钛合金三层组成,或者由抗菌钛合金-铜-抗菌钛合金三层组成。抗菌钛合金是含铜的抗菌钛合金、含银的抗菌钛合金或既含铜又含银的钛合金。制备过程,首先将钛合金板材与铝(或铜)板材表面酸洗活化处理,然后按照钛合金-铝(或铜)依次叠加,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用热轧机压延复合,变形率≥60%,再在500-650℃(750-1000℃)真空扩散退火,表面清理后,室温轧制压光,变形率≤8%,再在真空500-600℃(或500-700℃)条件下去应力退火,获得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该复合板材由于外层为抗菌钛合金,具有抗菌功能,而中间复合的铝层或铜层保证板材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特别适合于制造锅具。

    一种脊柱融合器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0906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22291.2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55 A61F2310/00023 A61F2310/00131

    Abstract: 一种脊柱融合器,属于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脊柱、腰椎和胸椎手术的均质超弹性多孔椎间融合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脊柱融合器。该脊柱融合器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既保证了具有制动、固定与持久的支撑性能,又能大幅度提高植入体与周围组织的融合率,彻底解决了椎体融合器容易松动及新骨生成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其整体具有三维相通的多孔结构,由金属丝经过编织、烧结而成;所述金属丝的制备材料为纯钛、钛合金、纯钽或者钽合金。

    一种钛合金表面氧化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2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9784.7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二林 户加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表面涂层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钛合金表面氧化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涂层中含有Cu2O和CuO以及起稳定作用的Li2O,其中CuO:Cu2O不大于1,Li2O:Cu2O不大于0.2。涂层中也可以含有Ag2O和AgO以及起稳定作用的Li2O,其中AgO:Ag2O不大于0.25,Li2O:Ag2O不大于0.2。此外,涂层中还有不可避免的其他金属氧化物。涂层中由于严格控制了Cu2O和CuO,或者Ag2O和AgO的相对含量,以及添加了具有稳定作用的Li2O,涂层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工业和生物医学钛合金表面处理。

    一种促细胞生长的钛合金骨植入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8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50156.X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植入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细胞生长的钛合金骨植入器械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整植入器械表面的电势差特征,表面具有分布均匀的电势差不超过500mv的微区,微区电势差的表面分布密度不小于103个/mm2,可以显著促进骨植入器械表面的细胞生长。对于短期和长期植入器械,又通过控制表面的粗糙度适应不同的植入要求,分别达到容易二次手术去除和长期稳定植入,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的骨植入器械的表面处理,加快愈合。

    一种基于微区原电池理论的抗菌钛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216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364476.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区原电池理论的抗菌钛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在钛合金中添加与基体钛存在较大电极电位差的锰、钽、铁、钴、钼、钯和金等金属元素,并使其以与钛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与周围的钛基体形成大量纳米级或微米级具有电势差的微区,达到抗菌效果。该方法制备的低模量抗菌钛合金既具有抗菌功效,又保留了β‑钛合金低弹性模量。制备的复合型材由钛合金基体和合金化金属元素组成,由三层组成:外层富含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抗菌性能;内层含有微量合金元素,具有低弹性模量;中间过渡层中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介于外层与内层之间,且由外之内梯度变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等需要抗菌性能的场合。

    一种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419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085912.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板材由抗菌钛合金‑铝‑抗菌钛合金三层组成,或者由抗菌钛合金‑铜‑抗菌钛合金三层组成。抗菌钛合金是含铜的抗菌钛合金、含银的抗菌钛合金或既含铜又含银的钛合金。制备过程,首先将钛合金板材与铝(或铜)板材表面酸洗活化处理,然后按照钛合金‑铝(或铜)依次叠加,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用热轧机压延复合,变形率≥60%,再在500‑650℃(750‑1000℃)真空扩散退火,表面清理后,室温轧制压光,变形率≤8%,再在真空500‑600℃(或500‑700℃)条件下去应力退火,获得抗菌钛合金复合板材。该复合板材由于外层为抗菌钛合金,具有抗菌功能,而中间复合的铝层或铜层保证板材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特别适合于制造锅具。

    一种基于微区原电池理论的抗菌钛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21655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364476.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区原电池理论的抗菌钛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在钛合金中添加与基体钛存在较大电极电位差的锰、钽、铁、钴、钼、钯和金等金属元素,并使其以与钛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与周围的钛基体形成大量纳米级或微米级具有电势差的微区,达到抗菌效果。该方法制备的低模量抗菌钛合金既具有抗菌功效,又保留了β-钛合金低弹性模量。制备的复合型材由钛合金基体和合金化金属元素组成,由三层组成:外层富含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抗菌性能;内层含有微量合金元素,具有低弹性模量;中间过渡层中含有合金元素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介于外层与内层之间,且由外之内梯度变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等需要抗菌性能的场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