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6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82405.9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8 , G06F16/2457 , G06F16/22 , G06F16/2455
Abstract: 一种信息系统对值发生变化的时序数据进行查询的方法,包括:Step1、信息系统采集实时的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Step2、将计算后的数值变化率、频次变化率数值按照所计算的时序先后顺序进行存储;Step3、查询时,当所遍历存储的数值变化率、频次变化率数值不小于输入的数值时,这些存储的数字满足要求,系统将满足要求的数值变化率、频次变化率数值进行输出并显示;Step4、输出显示的数值变化率、频次变化率数值可以按照数值大小或者时序先后顺序进行排序。采用了数值变化率及频次变化率两个条件设置方法,不仅能对变化的模拟量数据进行查询,还能对变化的数字量数据进行查询,对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使不同数据查询的条件设置统一,从而使条件设置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86180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46816.9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Abstract: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变负荷试验数据智能分拣方法,步骤为:选择用于判断稳定工况的信号,其中信号至少包括有功功率P,其他信号为可选择性信号,设置各信号在稳定工况时的最大允许波动量,设置稳定区间段的长度t;以采样时间为步长,对整个试验时长的数据进行连续遍历,每次遍历时,求取每个时间窗口中各参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各稳定区间段的稳定性指标s;m个稳定区间段根据有功功率值进行分类,分类原则为有功功率相似的值分到同一类中,最终得出k个类;找出每一个类中的s值最小的时间区间段,作为最终筛选出的稳定运行区间段。本方法可实现变负荷试验过程中稳态工况数据的自动筛选,可准确识别稳定工况,适用于大批量的数据分拣。
-
公开(公告)号:CN11045540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44726.9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博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H17/00
Abstract: 一种水电机组用振动摆度传感器综合校准仪,它包括振动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以及摆度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振动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包括振动台、设置在振动台上的激振器,摆度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包括摆度台,摆度台上设有摆度测量装置,在进行传感器校准时,采用以下步骤1)驱动伺服器接收校准指令并根据校准指令对振动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或摆度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进行选择;2)若选择对振动传感器进行校准,则驱动伺服器按照预先设定的校准方案,控制激振器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组合的振动,通过将标准速度传感器或/和标准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与待校准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比对;若选择对摆度传感器进行校准,则对待校准摆度传感器进行校对;3)振动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或摆度传感器校准执行机构将校对信息输出并进行数据处理、报告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73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91428.1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J15/00
Abstract: 一种组合密封件包括横截面呈“Y型”的Y型件、与Y型件相配合的挤压件;Y型件的横截面包括固定块、及固定在固定块上的二个受力块,固定块水平宽度大于受力块水平宽度,二个受力块在固定块相连接形成叉口;挤压件与Y型件相接触,在外力作用下挤压件使Y型件的叉口扩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94370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2389.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北斗+InSAR角反射器形变监测数据融合方法与精度评估新方法,包括:根据角反射器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将北斗观测位移矢量分解为垂向移动分量和水平移动分量;根据四个象限矢量叠加特征及雷达升降轨侧视几何关系,单个角反射器的雷达视线向总形变量,当根据升降轨观测反演得到的垂向移动分量值差异小于给定阈值时,该结果作为北斗垂向移动分量的修正;当两个角反射器点位都存在三维移动分量时,用上述方法求取两个角反射器相对的垂向变形量。本发明使北斗与InSAR角反射器这两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形变观测数据能够得到很好的互补和评测,以解决角反射器与北斗并置监测时结果难以在观测值域直接进行高精度数据融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152587.8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482 , G06F3/04842 , G06F3/04845 , G06F3/0486 , G06F9/451 , G06Q10/0633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业务领域能力模型的水电应用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电业务分解为“领域、子领域及业务能力模块”三个层次,每个业务能力模块独立覆盖一个业务场景;S2、针对每个业务能力模块,进行各类IT能力资产的关联;S3、针对一个业务应用,进行页面粒度的拆解,并在页面粒度进行业务能力模块组合,形成水电应用的概念原型。S4、针对每个页面,通过业务能力模块定位到关联的IT能力资产;S5、通过水电应用构建工具,把各类资产进行组合与加工,形成最终的应用页面,然后构建菜单框架,挂接好各个页面,形成好最终的业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912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43379.4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82 , G06V10/20 , G06V10/776 , G06N3/0464 , G06N3/0895 , G06N3/09
Abstract: 基于半监督的Teacher‑YOLO水电行业渗水渗油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数据预处理:通过对已标注的渗水渗油数据和未标注的渗水渗油数据进行域自适应和分布自适应,并自动计算每个epoch中的伪标签的PLA标签划分的阈值;步骤S2:模型训练:在教师‑学生模型的训练中,教师模型的参数被学生模型通过EMA来更新;步骤S3:模型评估: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学生模型进行评估;验证集应该包含未见过的标注数据,以测试模型的泛化能力;步骤S4:模型微调:基于模型评估的结果,对模型进行微调。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大量未标注数据来辅助目标检测模型的训练,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657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33137.7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云计算平台构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容器云,统一管理多种异构基础设施,包括:物理服务器、私有云、公有云,管理各种计算资源;实现容器化应用的全面管理;所述容器云包括容器管理、集群管理、镜像仓库、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微服务框架,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标准微服务开发框架,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微服务的全面管理;构建通用中间件,为高级应用构建提供标准化、可复用的技术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0028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5463.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工业规则平台的规则可视化构建方法,步骤为:进行规则数据结构设计,进行规则设计:通过可视化拖拉规则元素实现相关的逻辑判断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规则测试:用于验证规则设计的正确性,对输入数据手动指定一输入值后执行规则,查看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或为定义的逻辑测点指定一个具体的物理测点,对接测点时序数据进行基于真实数据的模拟测试;进行规则结果存储管理:将规则的输出数据结构和设计好的规则结果存储表字段进行映射,将规则自动调度所形成的结果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本发明将主要面向技术人员的设计过程,通过可视化托拉拽的前端操作设计,降低规则设计难度,解决了面向技术人员的规则设计操作使用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0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6692.7
申请日:2024-07-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组网的前端北斗变形监测协同解算方法,通过考虑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以及接收机、天线类型、观测遮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所有终端设备进行智能编号和分组,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处理,通过自适应选择解算前向和后向基线向量,该方法能够在邻近设备数据可用时,优化基线解算过程,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此外,通过选取基准站作为约束点,并利用基线向量观测值解算网中各终端的精确相对位置关系,该方法解决了现有传统卫星导航系统在变形监测中的局限性,通过自适应组网和协同解算,提高监测的精度、时效性和环境适应性,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