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83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18244.0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 B60L50/64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前副车架后退时保护电池组内部的电池的车辆。车辆(1)具备:第一固定部(10),其将前副车架(5)的后端部与前侧车架(3)固定;电池组(40),其配置于前副车架(5)的后方;第一托架(51),其将电池组(40)与前侧车架(3)连结;第二固定部(20),其将第一托架(51)固定于前侧车架(3);以及第三固定部(30),其将第一托架(51)固定于电池组(40)的前部。在第二固定部(20)中,在与第一固定部(10)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抵接面部(22),第三固定部(30)设置于电池组(40)的底壁部(41)的前端部(43),第一托架(5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第二固定部(20)和第三固定部(30)的第一载荷传递部(53)。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10307671.5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使对电动车辆的蓄电池进行收纳的蓄电池封装体的上下方向尺寸小型化。在通过将对电动车辆进行驱动的蓄电池(17)收纳于壳体(12)的内部而成的蓄电池封装体中,在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骨架构件,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为具有上壁、一对侧壁及一对凸缘且朝下开放的礼帽状截面,凸缘固定于壳体的底壁,蓄电池的一部分支承于凸缘的上表面,因此针对侧面碰撞的冲击而利用用于对壳体进行加强的骨架构件来支承蓄电池,由此不需要特别的蓄电池支承构件就能够实现蓄电池封装体的小型轻量化,不仅如此,而且与将蓄电池的一部分支承于骨架构件的上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蓄电池封装体的高度方向尺寸小形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584.5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压检测线及信号线变长的车辆用电池单元。在电池控制装置(67)的前后方向上的一方侧配置有电连接箱(64)。电池控制装置(67)具备:第一连接器(C1),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一方侧与从电连接箱(64)延伸的信号线(72)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器(C2),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与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的电压检测线(71)连接。电池控制装置(67)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中央部(BC)靠一方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89376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0857919.5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俯仰、侧倾和扭动能够抑制振动的车辆。车辆(1)具备车室(10)、以及隔着车底板(2)而设置在车室(10)的下方的电池(60)。在俯视下,电池(60)配置为第一假想线(P1)与第二假想线(P2)相交的第一交点(Q1)和电池(60)的重心(G1)基本上重合,所述第一假想线(P1)是将左前悬架支撑部(6LF)与右后悬架支撑部(6RR)连接的假想线,所述第二假想线(P2)是将右前悬架支撑部(6RF)与左后悬架支撑部(6LR)连接的假想线。
-
公开(公告)号:CN1106369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80032830.9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其设于下边梁(14、15)的内部;地板横梁(35),其设于在所述下边梁(14、15)之间架设的地板(16)的上表面(16a)和下表面(16b)中的一方,具有朝向所述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的上部(56a)延伸的延出部(108);地板下方搭载部件(28),其设于所述地板(16)的下方,具备地板下方横梁(131);地板下方框架(29、30),其安装于所述地板下方搭载部件(28)及所述下边梁(14、15)的下部;地板下方载荷传递构件(152),其设于所述地板下方框架(29、30),与所述地板下方横梁(131)对置,所述地板下方载荷传递构件(152)具有:与所述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的下部(56b)对置的上半部(152a);以及固定于所述地板下方框架(29、30)中的安装于所述下边梁(14、15)的下部的部位的下半部(152b)。
-
公开(公告)号:CN1105883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401297.5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例如在车辆的行驶中能够抑制蓄电池的振动的车身下部结构体。本发明的车身下部结构体具备蓄电池封装体和左右的侧框架。蓄电池封装体设置在地板的下方,在蓄电池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多个蓄电池单体。蓄电池封装体具备支架。支架具有第一延伸设置部和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固定在蓄电池单体托架。第二延伸设置部固定在蓄电池壳体的左右的侧壁部,且在左右的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972057.6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能够将输入到后侧车架的碰撞载荷向车体前方高效地传递,并且支架的接合强度优异。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S)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电池壳(8),其收纳电池;作为后载荷传递部件的后侧车架(2)、后横梁(3)及角撑板,它们配置在比所述电池壳(8)靠后方的位置,将从后方受到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向前方传递;以及支架(7),其将碰撞载荷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向所述电池壳(8)传递,所述支架(7)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延伸到所述电池壳(8)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壳(8)的底面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72516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80007287.5
申请日:2011-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278 , B60H2001/003 , B60L58/26 , B60L2200/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冷却结构,在后部侧面具有窗的车辆中,即使在万一进气口被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紧急用进气口将冷却风引入并供给至电池以进行冷却,能够防止电池特性变差或对寿命造成不良影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冷却结构借助从进气侧开口部(13)朝电池单元(11)延伸的进气管道(12),将车厢(5)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至电池单元,其中具备:主进气口(20),其设于侧衬(15)的窗框(17)并且被进气格栅(19)覆盖;和副进气口(30),其设于在车辆(10)的后部侧面所配置的三角窗(16)和侧衬的接合部,在主进气口被堵塞的情况下,从副进气口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紧急用冷却风引入,对电池单元进行冷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