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0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85545.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32 , H01M8/04537 , H01M8/0202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具备传感器(40、42、44、46),所述传感器(40、42、44、46)具有传感器部(50)和布线部(55),所述传感器部(50)设置于隔板(14、16)、框构件(24)以及电解质膜(18)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布线部(55)连接于传感器部(50),并延伸到隔板(14、16)或MEA(12)的外周部,传感器(40、42、44、46)具有基底绝缘膜(56)、布线图案(52、54)和罩覆绝缘膜(58),所述基底绝缘膜(56)覆盖传感器配置区域(48、48A、48B、48C),所述布线图案(52、54)层叠于基底绝缘膜(56)上,所述罩覆绝缘膜(58)覆盖在布线图案(52、54)以及没有被布线图案(52、54)覆盖的部分的基底绝缘膜(56)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15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490357.5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5B1/04 , C25B9/00 , C25B9/67 , C25B15/021 , C25B15/023 , C25B15/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水电解系统(10),具备:水电解单元(12)、筐体(14)、在筐体(14)的空间(14a)内使空气流动的换气装置(16)、以及在空气的流动路径(70)上比水电解装置(22)靠上游侧设置的加热装置(18)。控制装置(20)基于在比水电解装置(22)靠上方设置的换气用温度传感器(88)的换气用温度信息,控制换气装置(16)的工作。另外,控制装置(20)基于在流动路径(70)上且在加热装置(18)与水电解装置(22)之间设置的加热用温度传感器(90)的加热用温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18)的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9578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11588827.3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和水电解系统。水电解系统(10)的加热装置(14)具有:箱体(30),其设置有导入孔(38);加热部(32),其收容在箱体(30)内;送风部(34),其用于将外部气体向加热部(32)引导;循环流路(48),其将被加热部(32)加热了的空气的一部分向加热部(32)与送风部(34)之间引导;以及导出部(50),其用于将被加热部(32)加热了的空气向外部导出。循环流路(48)内的空气因文丘里效应被导入到向加热部(32)与送风部(34)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50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109164.2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7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73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供给一种燃料电池,一方的构成发电电池(12)的第一金属隔板(18)以及另一方的构成发电电池(12)的第二金属隔板(20)直接层叠而形成冷却介质流路(54)。在第一金属隔板(18)上,在燃料气体流路(34)和入口缓冲部(36a)之间向冷却介质流路(54)侧突出而成形有压线(38a)。在第二金属隔板(20)上,在氧化剂气体流路(44)和入口缓冲部(46a)之间向冷却介质流路(54)侧突出而成形有压线(48a)。压线(38a、48a)相互接触,限制冷却介质向背面缓冲部(56a)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43620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5B1/23 , C25B1/042 , C25B9/00 , B01J19/00 , C25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合成系统。电解合成系统(10)具有电解装置(18)、合成装置(20)和控制装置(87),其中,电解装置对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进行电解;合成装置由通过电解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合成碳氢化合物气体。控制装置(87)以从电解装置(18)排出的包含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比,即第1浓度比为规定的目标浓度比的方式对供给至电解装置(18)的水蒸气的流量进行调节。据此,能够抑制碳氢化合物气体的合成效率的降低,而且,有助于大幅削减废弃物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920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374007.5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J23/755 , B01J23/86 , C07C1/04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甲烷合成用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甲烷合成用催化剂(30)由通式用下述式(1)表示的层状双氢氧化物构成。式(1)中的M2+为Ni2+,M3+为Al3+或Cr3+。另外,An‑为CO32‑。而且,x为0.19~0.34的范围内(0.19≤x≤0.34),y为0或正整数。据此,能够优先促进甲烷的合成反应,短时间地使大量的一氧化碳变化为甲烷。[M2+1‑xM3+x(OH)2]x+[An‑x/n·yH2O]x‑…(1)。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187398.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毛里昌弘
IPC: H01M8/0656 ,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C25B1/04 , C25B9/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电解发电系统。水电解发电系统(10)具有水导入流路(81)、氧化剂气体流路(106)、氧化剂气体导入流路(108)、第1气液分离器(80)和稀释流路(110)。氧化剂气体导入流路(108)将在氧化剂气体流路(106)中流通的氧化剂气体导入到第1供给流路(82)。第1气液分离器(80)对从连接于第1出口端口部(56b)的第1导出流路(84)引导来的含气水进行气液分离。稀释流路(110)将在氧化剂气体流路(106)中流通的氧化剂气体作为稀释气体引导到第1气液分离器(80)。据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水电解发电系统小型化,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2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171275.0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系统。电解系统(10)具有阀装置(58)、电流计(60)和控制装置(62),其中,所述阀装置(58)切换是向阴极电极(47)供给混合气体还是向阳极电极(48)供给氧气;所述电流计(60)测量一对电极间的电流;在向电解装置(18)供给混合气体的状态下,当电流低于规定的第1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62)控制阀装置(58),将对电解装置(18)进行的供给从混合气体切换为氧气,从而使在阴极电极析出的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能减少在阴极电极析出的碳。其结果,能抑制混合气体的电解效率下降。进而有助于改善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0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165137.1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492 , H01M8/04828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10)基于由设置于发电单电池(22)内的第一湿度传感器(102)检测的阴极气体的湿度、由设置于发电单电池(22)内的第二湿度传感器(104)检测的阳极气体的湿度,来判定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是否处于结露状态,并且对被判定为处于结露状态的气体的含水量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87373.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毛里昌弘
IPC: H01M8/0656 ,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C25B1/04 , C25B9/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电解发电系统的运行方法。水电解发电系统(10)的运行方法在从水电解模式切换到发电模式时实施的工序包括水电解停止工序、净化工序和发电开始工序。在净化工序中,在水电解停止工序之后使氧化剂气体从氧化剂气体流路(106)经由氧化剂气体导入流路(108)、第1供给流路(82)、第1入口端口部(56a)、第1流体流路(44)、第1出口端口部(56b)和第1导出流路(84)流通到第1气液分离器(80)。在发电开始工序中,在净化工序之后根据规定的负荷请求值来使电池部件(12)进行发电。据此,能顺利且可靠地进行从水电解模式向发电模式的切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