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19422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24753.1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10G2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煤基石脑油的复合萃取剂及制备溶剂油的方法,该复合萃取剂是由环丁砜70份、碳酸丙烯酯20~30份、三乙二醇醚8~15份以及水2~3份组成,按照常规工艺制得,使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溶解性好的同时保证其选择性高,非芳烃含量降低,分相速度快、萃取效率高;当以煤基石脑油为原料,用该复合萃取剂与通过在抽提塔中逆流萃取后分馏,制得溶剂油,本发明的新型复合萃取剂,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对煤基石脑油进行芳烃抽提,相比石油基石脑油得到的溶剂油纯度高,芳烃含量少,毒性低,且原料由煤基石脑油代替传统石油基石脑油,缓解了国际石油资源压力,拓宽了由非石油资源获取溶剂油的渠道。
-
公开(公告)号:CN103045296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377320.X
申请日:2012-10-08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失活动力学模型预测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寿命的方法,本方法选取加氢产品油的氮含量作为考察催化剂失活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失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所建立的模型包括反应温度、液体体积空速、氢分压等操作参数,也包括反应级数、Arrhenius方程的指前因子、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根据加氢装置的实测数据通过对动力学方程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采用麦夸特法,求出动力学参数和所预测的催化剂理论运行时间即催化剂寿命。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寿命的预测方法,其优点是将工艺条件与催化剂活性、寿命相互关联,可以直观反应出催化剂失活过程的本质,指导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障产品生产的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50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602585.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3/1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压裂返排液中硼离子的方法。采用化学药剂‑耦合离子交换技术,即首先向返排液中加入氧化剂,然后加入金属离子沉淀剂,将返排液的pH调至碱性,反应一段时间;加入无机絮凝剂,接着加入复配好的除硼剂,反应一段时间,最后调节pH至偏酸性,最终硼离子和除硼剂以及胶体微粒通过网捕作用一起沉降下来;接着结合离子交换处理技术,最终的除硼率可达88%左右,并且处理后的悬浮物降至20mg/L以下,钙镁离子含量降至300mg/L以下,处理后的返排液达到了二次配液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7898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866073.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煤油及生物质油与煤焦油联合生产航空煤油的方法,属于煤油生产领域。一种生物质油与煤焦油联合生产航空煤油的方法,将生物质油与煤焦油结合起来,混合原料加氢改质后,得到航空煤油的密度为0.78‑0.83g/cm3,烟点也在航空煤油要求的范围内,尤其是生物质油加氢后生成的支链烷烃与煤焦油中芳烃饱和后生成的环烷烃都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形成低冰点,高热值的航空煤油,解决了两者单独的进行加氢改质均无法满足航空煤油的燃料标准的问题;本发明为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温煤焦油提供了一种提高附加值的加工方法,煤焦油资源多易获取,煤焦油加氢可以代替稀缺的环烷基油资源,同时促进煤焦油资源的合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02585.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3/1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压裂返排液中硼离子的方法。采用化学药剂‑耦合离子交换技术,即首先向返排液中加入氧化剂,然后加入金属离子沉淀剂,将返排液的pH调至碱性,反应一段时间;加入无机絮凝剂,接着加入复配好的除硼剂,反应一段时间,最后调节pH至偏酸性,最终硼离子和除硼剂以及胶体微粒通过网捕作用一起沉降下来;接着结合离子交换处理技术,最终的除硼率可达88%左右,并且处理后的悬浮物降至20mg/L以下,钙镁离子含量降至300mg/L以下,处理后的返排液达到了二次配液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60742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312847.9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四阶变温精制一步法制备针状焦工艺,属于针状焦制备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中低温煤焦油的馏分蒸馏;(2)进行四阶变温精制,得到精制原料软沥青;(3)进行热聚反应,制备半焦;(3)煅烧,冷却至室温,得针状焦。利用本发明的针状焦制备方法得到的针状焦,其不仅收率高、收率稳定,而且品质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739627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083561.2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10C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中杂原子的脱除方法,该方法为在一定温度下将煤焦油与多功能复合剂A进行充分混合使其反应,得到混合后的物料注入多功能复合剂B进行油水分离,其中所述多功能复合剂A由酸性离子脱氮剂70~100μg/g、脱金属剂50~80μg/g、破乳剂50~70μg/g、增效剂20~40μg/g、水3~10wt%组成;所述多功能复合剂B由沥青絮沉剂60~80μg/g、促进剂10~30μg/g、分散剂50~70μg/g组成,以煤焦油总重量计算,本发明可以针对性的脱除煤焦油中非金属氮化物以及重质沥青质,脱除率分别为75%和21%,而且可有效脱除金属离子铁钙和灰分,脱除率基本都在95%以上,处理后的煤焦油能满足后续深加工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8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83071.1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07C209/86 , C07C211/47 , C07D215/06 , C07D217/02 , C07D213/16 , C07D471/04 , C10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煤焦油中碱氮化合物的富集方法,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其方法具体为:用稀释剂将煤焦油溶解后,用低浓度提取剂提取,分离出油相和水相,用低浓度中和剂对所得水相的pH进行调整,使其pH=12,再用稀释剂反提取,二次分离出低浓度水相和油相;将二次分离的低浓度油相水洗去盐,无水Na2SO4干燥,得到组分1;用高浓度提取剂对所得油相进行提取处理,分离出高浓度油相和水相;采用高浓度中和剂对所得水相的pH进行调整,使其pH=12,再用稀释剂反提取,二次分离出高浓度油相和水相;将高浓度油相水洗去盐,无水Na2SO4干燥,得到组分2;本发明可将煤焦油中的碱氮化合物大量富集,富集的碱氮化合物含量可达煤焦油的0.92%,碱氮的收率可达84%,特别是喹啉类碱氮化合物的富集效果更为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769455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84214.1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西北大学 ,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生产煤系针状焦的工艺,该方法主要是将中低温煤焦油经减压蒸馏、萃取脱除,在非金属同质缓和加氢催化剂作用下与加氢处理、热聚合、煅烧工艺结合,制得性能优良、收率较高的煤系针状焦。该非金属同质缓和加氢催化剂主要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55~79%的兰炭,20~40wt%的焦炭,1~5wt%的石墨烯。本发明中原料经组合预处理后,精制沥青原料组成合理,杂质较少,所用催化剂改质性能优异,后续无需分离,且其中石墨烯组分还可促进热聚过程中间相形成广域、有序的纤维状结构,利于高性能针状焦产物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5694970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10036983.3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10G6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中低温煤焦油和氢气混合加热,依次通过加氢保护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加氢反应,加氢产物分馏后得到石脑油、粗喷气燃料和尾油,并对粗喷气燃料进行白土精制,得到具有抗氧化安定性好、抗乳化性好和绝缘性良好的高密度6号喷气燃料,本发明针对煤焦油加氢产品具有大量环烷烃和芳烃的特点,使用加氢~白土精制耦合工艺方法,在特定的工艺参数和特定的催化剂的条件下,把煤焦油加工成为石脑油、喷气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该方法延伸了煤焦油加氢产业链,提高了煤焦油的利用价值,也拓展了军用燃料来源,更好地满足新型武器装备用油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