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33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45507.0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孤立波作用力测量方法,包括:S1通过第一连杆上的第一测力计测量内孤立波对其施加的第一作用力F1′,第一连杆沿Z轴方向与水下目标的质心固定连接;S2通过第二连杆上的第二测力计测量内孤立波对其施加的第二作用力F2′,第二连杆沿θ角方向与水下目标质心固定连接,θ角方向为在XZ平面内与Z轴夹角为θ的方向;S3基于第一作用力F1′及第二作用力F2′的测量结果、确定水下目标质心受到的内孤立波对其施加的沿X轴方向的作用力FX,F1′和FX在第二连杆所在方向的分量与F2′平衡。本申请有效减小了复杂的多连杆测力结构因连接点数量过多而造成误差大的问题,且无需高精度的多分力传感器,具有结构精简、成本低、测量结果更精准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64826.7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浪操控聚能装置及其设计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底板以及导波阵列;所述水平底板位于海底以下,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其斜边紧贴于直线型竖直堤岸的岸壁;所述导波阵列包括沿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垂线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箭头状的导波板,每个导波板包括镜像对称的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且各个导波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截止于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线;各个导波板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底板固定连接,上端等高且位于水面以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制造及施工成本低,且无需对现有码头、港口的结构进行改造即可实现波浪传播路径的操控与波浪聚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03673.0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重庆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R31/387 , G01R31/389 , G01R31/396 , B60L58/12 , G06T11/20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池组的温度‑OCV‑SOC响应面构建方法,包括:采集动力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特征数据,生成不同环境温度下各个单体电池的OCV‑SOC曲线;基于采集的电池特征数据对动力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欧姆内阻进行参数辨识;对动力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进行不一致性分析,选择一致性最差的单体电池作为特征单体电池;基于不同环境温度下特征单体电池的OCV‑SOC曲线构建OCV‑SOC曲线簇;对OCV‑SOC曲线簇进行温度的二维插值,生成对应的温度‑OCV‑SOC三维响应面,以实现SOC估计。本发明能够准确的构建动力电池组的温度‑OCV‑SOC三维响应面,以便于基于动力电池组的温度‑OCV‑SOC三维响应面完成SOC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021162.2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及其实现连续释放的方法。大型异形物体因体积大,入水速度较低,较难利用现有设备精准地实验研究入水过程。本发明中的装置包括底座、主弹簧、移动座、触发拨杆、弹性释放夹和至少一根光轴,至少一根光轴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移动座套装在光轴上,移动座沿光轴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底座的一端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主弹簧,触发拨杆靠近底座的另一端设置,弹性释放夹设置在移动座上,航行体夹持在弹性释放夹上,弹性释放夹与触发拨杆相配合作出释放航行体的动作;本发明还利用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实现了航行体连续释放方法。本发明用于大型异形物体的入水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46945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898868.0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F03B13/26
Abstract: 一种地面效应翼潮流能发电装置,属于潮流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振荡水翼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多水翼运动耦合的技术难题。利用地面效应增加了双翼摆动的水动力性能,从而提升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发电装置包括四杆机构,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机构,通过水翼的上下升沉运动,带动四杆机构运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四杆机构可以带动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结构运动,再通过传动轮带动水翼做周期性俯仰运动,保证了水翼升沉运动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本发明实现了水翼升沉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保证了装置的持续能量输出;利用水翼间的地面效应,提升了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255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63235.8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基于旋转加速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垂直轴潮流能发电装置因桨叶与来流方向始终存在一定偏角,即驱动桨叶旋转的力其实为来流对桨叶作用的分力,因此导致水轮机旋转力矩小以及能量的损失,进而导致自启动困难、发电装置捕获效率和发电功率低。本发明中加速导流轮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数个导流板,上端板和下端板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导流板布置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每两个相邻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间隙,上端板、下端板和数个导流板之间围合形成有内腔,桨轮设置在内腔中,多个导流间隙均与内腔相连通,传动组件和发电装置设置在加速导流轮外,桨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发电装置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7075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191032.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近岸反射式波浪聚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个点吸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转化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技术要点:包括聚能弧形墙、刚性臂连杆、浮子和液压发电系统;所述聚能弧形墙底部固定在海底,水面以上高度高于聚能后波面高度;浮子与聚能弧形墙内壁之间采用两套刚性臂连杆活动连接;每套刚性臂连杆包括两条平行的刚性臂,两条平行的刚性臂与聚能弧形墙、浮子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活动机构;两套液压发电系统分别与两套刚性臂连杆一一对应连接。本发明用于近岸发电,从根本上提高了发电功率,降低发电成本,设计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模块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3654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972366.3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F03B1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桩柱聚波的点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装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单个点吸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连杆结构承受弯矩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发电装置。支座上安装有发电单元和多个桩柱,多个桩柱布置在发电单元的周围;浮子通过球铰连接机构和刚性连杆连接在发电单元上;支座用于安装多个桩柱和发电单元,发电单元用于将浮子上下振荡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刚性连杆用于传递浮子上下振荡的机械能,球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浮子和刚性连杆,球铰连接机构允许浮子围绕球铰连接机构转动,浮子用于收集波浪能,多个桩柱用于将波浪能聚集在浮子所在位置,锚链用于固定整个发电装置在海域中的位置。本发明用于海上发电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04361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29951.X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涉及海洋工程防护装备领域,所述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包括连接结构和至少三个浮筒;至少三个所述浮筒为中空的圆柱形;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围绕海上浮式结构物均匀分布;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内均装有压载物;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海上浮式结构物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能够调节至少三个所述浮筒与海上浮式结构物的距离。本申请的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备的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移动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46486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141483.3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D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PD控制律的姿态控制IP核的卫星姿态控制力矩计算系统,涉及航天电子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速度快、可重用性高的基于PD控制律的姿态控制IP核,以及采用该IP核的卫星姿态控制力矩计算系统。所述IP核采用FPGA外部输入时钟作为计算时钟,采用减法器将输入的参考姿态角θc与当前姿态角参数做差后输出给乘法器,该乘法器将该数据与比例系数KP相乘获得一个乘积;采用乘法器将姿态角速度ω与P微分系数KD相乘,获得的结果与前面的乘积采用减法器做差获得姿态力矩。本发明的控制力矩计算系统采用上述IP核实现力矩运算。本发明所述的IP核比现有采用软件方法的计算速度至少提高了5倍,且具有很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