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00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672455.6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叶片热机械疲劳‑蠕变的试验装置,属于机械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试验手段无法保证热冲击试验及其相关实验的准确性的问题。技术要点:叶根夹具具有气流入口、水平气流通道、竖直气流通道及气流出口,气流由气流入口进入,依次流经水平气流通道、竖直气流通道,由气流出口流出,最终进入叶片内部流道,电磁感应线圈缠绕于叶片上。叶片热机械疲劳‑蠕变的试验装置通过液压系统来模拟旋转离心力,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来模拟高温环境,通过叶根夹具、空气压缩机及空气储存单元来模拟叶片内部气流。通过在叶片夹具位置设置气流通道,来为叶片内部通道供气,从而达到模拟真实运行环境的目的,使试验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7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810973652.1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涡轮轮盘变截面螺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在离心力作用下螺栓和轮盘孔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接触应力的问题。本发明中螺栓依次穿过前端轴、涡轮盘和中间盘的内孔,两端安装锁紧螺母和自锁螺母;螺栓为变截面螺栓,在其颈部上设置有两个凸台;锁紧螺母连接在螺栓端部,自锁螺母连接在锥形面端部。通过控制螺栓与涡轮盘、前端轴、中间盘内孔的间隙,保证合理的接触状态;通过控制凸台与涡轮盘孔之间的间隙,使得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凸台与涡轮盘孔之间产生均匀的接触,接触位置在涡轮盘孔端部;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凸台与中间盘内孔和前端轴内孔不接触,颈部与涡轮盘孔之间不产生接触,有效降低接触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20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402384.2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轮盘裂纹扩展寿命的实验验证装置,属于轮盘裂纹扩展实验验证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双拉杆实验装置不能保证加载过程中两只拉杆的受力大小及之间夹角不变,仅能进行单只榫槽应力验证试验的问题。轮盘子模型通过轮盘夹具固定安装在MTS试验机的工作台上,轮盘子模型上端的三个榫槽内均安装有齿形加载块,齿形加载块的上端均铰接有U型卸扣,固定架通过法兰对称安装在MTS试验机两侧立柱上,固定架的自由端中心处设有第二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第一定滑轮,钢丝绳固定座上端与MTS试验机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的一种轮盘裂纹扩展寿命的实验验证装置避免了榫槽受力产生误差;三根钢丝绳索起始端同步拉伸,保证各个钢丝绳的受力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227739.5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9/26 , F04D29/053 , F04D29/60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重型燃气轮机的模化压气机转子,属于重型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前端轴、轮盘、后端轴和,前端轴、轮盘和后端轴依次通过拉杆连接,拉杆两端通过螺栓预紧,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重型燃气轮机的模化压气机转子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及重载环境下,局部易产生裂痕,加工成本高,难度大,转子轮盘易变形断裂,轮盘两两之间装配不稳定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应用于重型燃气轮机的模化压气机转子,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转盘的外轮廓更方便与转子叶片配合,通过位凸台和承接座的间隙、过度或过盈配合直接成套安装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402384.2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轮盘裂纹扩展寿命的实验验证装置,属于轮盘裂纹扩展实验验证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双拉杆实验装置不能保证加载过程中两只拉杆的受力大小及之间夹角不变,仅能进行单只榫槽应力验证试验的问题。轮盘子模型通过轮盘夹具固定安装在MTS试验机的工作台上,轮盘子模型上端的三个榫槽内均安装有齿形加载块,齿形加载块的上端均铰接有U型卸扣,固定架通过法兰对称安装在MTS试验机两侧立柱上,固定架的自由端中心处设有第二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第一定滑轮,钢丝绳固定座上端与MTS试验机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的一种轮盘裂纹扩展寿命的实验验证装置避免了榫槽受力产生误差;三根钢丝绳索起始端同步拉伸,保证各个钢丝绳的受力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9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672455.6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叶片热机械疲劳-蠕变的试验装置,属于机械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试验手段无法保证热冲击试验及其相关实验的准确性的问题。技术要点:叶根夹具具有气流入口、水平气流通道、竖直气流通道及气流出口,气流由气流入口进入,依次流经水平气流通道、竖直气流通道,由气流出口流出,最终进入叶片内部流道,电磁感应线圈缠绕于叶片上。叶片热机械疲劳-蠕变的试验装置通过液压系统来模拟旋转离心力,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来模拟高温环境,通过叶根夹具、空气压缩机及空气储存单元来模拟叶片内部气流。通过在叶片夹具位置设置气流通道,来为叶片内部通道供气,从而达到模拟真实运行环境的目的,使试验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98021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184392.6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转子轴承的标高调控装置,属于转子轴承调高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缺少可以有效精确调节旋转机械设备转子系统轴承标高装置的问题。底板为槽型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或地面上,顶板的两端滑动安装在底板的内壁上,且顶板的下表面为倒屋顶状,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轴线与底板和顶板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底板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设置分别位于顶板下表面的两侧,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上表面设有与顶板下表面相配合的坡度。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转子轴承的标高调控装置可通过液压控制传动机构装置,从而控制底板的上升与下降,进而调节轴承的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76028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973590.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转子实验测试装置,属于旋转机械设备转子系统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转子系统试验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直流电机、齿轮箱、支架装置和底座顺次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控制柜与直流电机电连接,直流电机的一侧安装有测速电机,直流电机另一侧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齿轮箱的输出端相连接,齿轮箱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转子轴相连接,转子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安装在支撑平板上,支撑平台通过多个定位螺栓与底座建立连接,定位螺栓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支撑平台和底座之间。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转子实验测试装置能够实现转子系统振动信号(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应变、应力等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866172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78280.7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燃机透平轮盘和空气冷却导向装置结构,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第一级轮盘温度过高、质量过大产生的较大的热用力和离心力导致轮盘失效的问题。轮盘为转动部件,轮盘的圆周方向上均布有叶根,空气冷却导向装置为静止部件,空气冷却导向装置的右端面设有第一刷式气封和第二刷式气封,其与轮盘的左端面相接触,空气冷却导向装置的右端面和轮盘的左端面上均设有环形槽,两个环形槽相对设置,组成合围腔室,合围腔室的上下两端的间隙处分别设有第一迷宫气封和第二迷宫气封。本发明的一种燃机透平轮盘和空气冷却导向装置结构能防止冷却空气混入主流道燃气中,降低了冷却气体流量的损失,使轮盘及叶片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29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671249.3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9/10 , F16F15/023
Abstract: 一种带有新型弹性支承结构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鼠笼弹性支承结构存在轴向尺寸长,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技术要点:弹性支承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弹性支承结构与阻尼器壳体通过橡胶密封圈实现密封安装;弹性支承结构的两端加工若干数目的弹性支承槽,相邻弹性支承槽间构成弹性支承齿,弹性支承结构过盈配合安装于阻尼器壳体内,弹性支承结构的弹性支承齿侧面为过盈配合安装面,弹性支承结构的中部外侧面为阻尼器油膜间隙面,阻尼器油膜间隙面与阻尼器壳体间隙配合。本发明采用双向齿结构和过盈配合结构方式,在一定支承刚度情况下大大缩短支承结构的轴向尺寸,节省安装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