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器设备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4809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292673.X

    申请日:2012-0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24 H01J40/02 H01J40/16 H01J43/02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器设备,检测器设备被设计用于接收光和产生电信号,检测器设备具有壳体和配置在壳体内的检测器。可以提供:冷却部件配置在壳体内,且延伸通过冷却部件的光路被限定用于待检测的光;和/或冷却部件配置在壳体内,冷却部件被设计作为导热的电绝缘中间元件;和/或冷却部件配置在壳体内,冷却部件与检测器的光传感器(特别是光阴极)直接接触,和/或与承载光传感器(特别是光阴极)的(特别地透明的)衬底直接接触。

    电子管以及电子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43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29180.X

    申请日:2006-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5/24 H01J9/26

    Abstract: 光电子倍增管(1)包括外围器(5)和容纳于外围器内的光电面(6),该外围器具有至少在一个端部形成有开口的框架(3b)和气密地接合于该开口的上侧基板(2),该光电面响应于从外部入射的光而向该外围器的内部放出光电子。在开口以及上侧基板的与开口接合的接合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多层金属膜(10a、10b),该多层金属膜通过向着接合方依次层叠由钛形成的金属膜(11a、11b)、由白金形成的金属膜(12a、12b)、以及由金形成的金属膜(13a、13b)而形成,框架(3b)和上侧基板(2)通过在各多层金属膜之间夹着含有铟的接合层(14)而接合。由于在接合部分上没有形成铬层,因而防止了接合部分的氧化铬的析出,即使在外围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稳定地保持了接合部分的气密性。

    光电倍增管和辐射探测器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53056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580037631.X

    申请日:2005-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5/32 H01J5/40 H01J9/32 H01J43/28

    Abstract: 基底构件上与芯柱管脚相接合的部分边缘被设置为形成在芯柱中的凹进部的底面,使得芯柱管脚以缓和的角度与基底构件相接合,并使得即使在弯曲力作用到芯柱管脚上时,芯柱管脚会接触到凹进部开口侧的外围部分,从而避免芯柱管脚被更加弯曲并避免了在芯柱管脚接合基底构件处部分的两侧处生成裂缝。此外,由于在三接合点处导电的芯柱管脚、与芯柱管脚相连的绝缘基底构件和真空交叉被设置在凹进处内,将该三接合点置于隐蔽状的状态。

    光电倍增管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61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99806912.4

    申请日:1999-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具有放出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来自光电面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送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密封容器由固定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底座,在包围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同时还将底座固定在一侧开口端上的截面为大致四边形的金属侧管,固定在侧管另一侧开口端上的受光面板构成;使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底座的边缘面,底座的至少包括与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的边缘面在内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侧管和底座焊接在一起,保持密封容器内部的真空。可以缩小光电倍增管的外形尺寸,在并排利用光电倍增管的场合中,能够使侧管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因而,在通过焊接组装金属底座片与金属侧管的情况下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成为可能。

    真空装置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8542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9151.3

    申请日:2006-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5/24 H01L51/5243 H01L51/52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维持真空容器的气密性。光电子倍增管(1)包括:平板状的下侧基板(4)、设置在该下侧基板(4)上的框状的框架(3b)、包含夹着低熔点金属而气密地接合于该框架(3b)的开口部的框架(3a)的上侧基板(2)、以及在下侧基板(4)上的框架(3b)的内侧与框架(3b)并列设置的框状的突起(25b)。

    光电倍增管和辐射探测器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5305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580037631.X

    申请日:2005-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5/32 H01J5/40 H01J9/32 H01J43/28

    Abstract: 基底构件上与芯柱管脚相接合的部分边缘被设置为形成在芯柱中的凹进部的底面,使得芯柱管脚以缓和的角度与基底构件相接合,并使得即使在弯曲力作用到芯柱管脚上时,芯柱管脚会接触到凹进部开口侧的外围部分,从而避免芯柱管脚被更加弯曲并避免了在芯柱管脚接合基底构件处部分的两侧处生成裂缝。此外,由于在三接合点处导电的芯柱管脚、与芯柱管脚相连的绝缘基底构件和真空交叉被设置在凹进处内,将该三接合点置于隐蔽状的状态。

    光电倍增管和辐射探测器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53055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580037419.3

    申请日:2005-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光电倍增管,其中,环状侧管没有被以径向插入侧管和芯柱之间,并且侧管在被直接覆盖到从环状侧管上侧的开口端面处向外突出的芯柱部分上的状态下,被接合到环状侧管上。因此能抑制由于侧管和环状侧管的交迭而需对光电倍增管在径向上进行放大,并且能在安装光电倍增管时实现高密度、高程度的集成等。

    一种均匀投射式电子光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3152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55508.X

    申请日:2018-01-19

    Inventor: 赵健 夏忠平 朱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4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均匀投射式电子光学结构,包括:阴极区,束形成区,电子枪出口区;所述阴极区内设置有阴极,所述阴极投射电子并形成阴极发射面;所述电子从所述阴极发射面,经过所述束形成区、所述电子枪出口区射出,最终形成投射区域;所述束形成区包括至少两个子束形成区,每个子束形成区均为金属圆筒结构,并且各金属圆筒电位独立可调,用于控制所在区域内的电子束形态;所述束形成区对所述阴极发射面成一次倒立实像;所述投射区域为所述阴极发射面二次倒立实像,最终使得所述电子均匀投射。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设置金属栅网,利用高压电场过聚焦,将阴极二次倒立实像投射到要求区域,通过优化的结构保证了投射区域的电子束均匀性。

    一种便于侦测的改进型微光夜视仪

    公开(公告)号:CN10601956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5828.1

    申请日:2016-05-20

    Inventor: 何艳妮 孙一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3/16 G02B7/006 G02B23/00 G02B23/12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侦测的改进型微光夜视仪,包括机身、镜头、目镜、物镜和滤强光镜,镜头外侧有螺纹,机身侧面设置有凸台,凸台侧面设置有与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凹槽,机身内部设置有像增强器,像增强器内设置有微通道板主体,微通道板主体沿径向外侧设置有保护环,保护环位于保护套与内环所形成的凹槽中,内环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上设置有弯杆,弯杆连接有第二销轴,缓冲块上有硬弹簧。本发明在机身侧面设置凸台,将取下后的镜头盖固定在凸台上,不仅可以避免镜头盖在使用时由于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紧张形势而遗失,也能避免镜头盖砸到物镜或是使用者,造成物镜的损坏或影响使用者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