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86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34147.8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C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梁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组合钢梁结构,包括楼板、钢梁、第一通长梁和第二通长梁,楼板连接第一通长梁和第二通长梁,第一通长梁设置有第一支撑单元,第二通长梁设置有第二支撑单元,钢梁具有活动端和转动端,活动端活动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转动端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单元,楼板设置有防裂反坎,楼板的下表面设有弹性垫层。其有益效果在于:活动端活动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通过沿钢梁的长度方向的滑动释放钢梁的弯曲变形,以改善钢梁的受力性能;防裂反坎可以释放楼板的拉应力;转动端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单元,发生微小的转动以适应钢梁从弯曲变形带来的影响;弹性垫层可以分散来自转动端的压力,避免转动端顶裂楼板。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3378.2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滨水区产业的评价分析报告生成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城市滨水区的项目信息,并确定待分析城市滨水区的项目范围;生成预定义的第一预设数量的一级指标;对生成的第一预设数量的一级指标进行扩充处理,获取第二预设数量的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经济类第一指标、资源类第一指标和环境类第一指标;根据二级指标,获得所述待分析城市滨水区的综合产业评分,并生成评价分析报告;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了经济类第一指标、资源类第一指标和环境类第一指标,囊括考虑了城市滨水区经济、资源环境方面因素,生成的报告更具参考性,同时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城市和区域,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1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08792.8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区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作区域参数,实时测量工作区域的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湿球温度和黑球温度;根据湿球温度和黑球温度计算工作区域的WBGT现值;通过工作区域参数获取对应的WBGT指数限值;比对WBGT现值和WBGT指数限值;当WBGT现值大于WBGT指数限值,使空调系统按照预设策略调节工作区域的辐射程度、风速、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中的一者或多者。相比于现有技术,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囊括考虑了工作区域的辐射程度、风速、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中的一者或多者,实现了空调系统多因素的综合调控,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5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21155.2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及方法,包括井体、井盖、支撑组件、传感组件、控制组件、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于井体的一侧;传感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支撑组件上;控制组件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上并与传感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设于井体的一侧内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传动组件设于井体内并与驱动组件连接。本发明利用传感组件可以感知井盖外的水位和降雨情况,进而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提升井盖,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传感组件的工作稳定、灵敏度高,因此该雨水排放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能够辅助市政人员采集雨水信息,保障海绵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22685571U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20550234.2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运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横框,横框上滑动连接有移动盒以及驱动移动盒沿横框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移动盒上连接有收集盒,移动盒内设置有淤泥泵,淤泥泵的进口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吸泥管,淤泥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延伸并将淤泥排至收集盒内的排泥管。本实用新型在清理淤泥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的控制,使得移动盒内淤泥泵沿横框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实现片区淤泥的自动清理,并且可以将清理出的淤泥收集在收集盒内,操作简单而高效,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可以避免对道路宽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车辆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222416624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1146370.1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16L55/18 , F16L3/10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领域,尤其是一种雨污水管道修复工具,包括相互扣合的两块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的表面安装有紧密组件,紧密组件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的内壁粘接有环形密封垫。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架、紧密螺纹杆、旋钮、导向杆和紧密螺母进行配合,具备密封效果好的优点,在将两个第一环形板固定在管道上后,通过转动旋钮让紧密螺纹杆进行转动,在导向杆的导向作用下,让第二环形板可以轻微移动,从而让环形密封垫可以更加紧密的与管道贴合,从而提高了环形密封垫对管道缺口处的密封效果;通过短板、定位拉簧、转动杆、下压板、伸缩杆、圆形板和定位插杆进行配合,具备定位安装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390381U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20502237.9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墩防撞缓冲装置,所述桥墩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主体部和防撞板;主体部包括一内笼、一外笼和若干连接杆,内笼和外笼同轴且间隔设置,内笼和外笼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且内笼固定连接于桥墩,内笼和外笼之间形成用于安装防撞板的安装间隙;防撞板设有若干个并插接至安装间隙内,每个防撞板内均设有弹性件。所述桥墩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将主体部安装在桥墩上,以在桥墩上形成附加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防撞板,防撞板包括弹性件,当船只、水面漂流物等撞击到防撞板上时,由于弹性件的缓冲作用,防撞板在承受撞击的同时吸收撞击能量,可以大大降低船只、水面漂流物等对桥墩的撞击力。
-
公开(公告)号:CN222160386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181906.7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光储能制氢系统,所述风光储能制氢系统包括风光发电模块、供热模块、SOEC模块和储能模块;风光发电模块包括风力发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供热模块的输出端连接SOEC模块并为SOEC模块供热;SOEC模块分别连接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供热模块和储能模块;储能模块至少电连接于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和SOEC模块。所述风光储能制氢系统能够有效为SOEC模块稳定供应电力和热量,达到了SOEC模块工作的条件,以使SOEC模块能够正常工作并稳定、高效产出氢气,实现高效制氢。同时,风光发电模块产生的风光电为所述风光储能制氢系统供电,实现了对风光电这类低品位电力的利用,实现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221881595U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20300716.2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片区级光伏氢储一体化热冷电三联供系统,电气母线与光伏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网电均电连接;智能控制系统与电气母线和电解水制氢系统均电连接;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氢气储罐,氢气储罐的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燃料电池系统;天然气减压装置的进口连通城镇天然气,出口连通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热水出口分别连通蓄热装置和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蓄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向热水需求用户供热水的供热管网相连通,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向冷水需求用户供冷水的供冷管网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基于季节实现供冷模式和供热模式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221172389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22795033.7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D18/00 , H01M8/04029 , F24D11/00 , F24F5/00 , F25B15/06 , F24D101/30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医院综合体的三联供系统,市电、光伏组件与燃料电池的电气出线端通过配电柜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冷却塔和循环泵相连,并接至用户用电端;燃料电池的循环水高温出口端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供暖板式换热器和生活热水换热器分别相连,供暖板式换热器接至室内空调末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中温出水与生活热水换热器相连,经生活热水换热器冷却后返回燃料电池的循环冷却水进口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冷冻水侧接至室内空调末端;蓄热水箱的一端与集热器相连,一端与生活热水换热器相连形成循环加热通道,同时接入市政水,并将热水接至用户生活热水端。本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
-
-
-
-
-
-
-
-